教育教学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全新升级!优质“人工智能”核心通识课将于下学期开课
文:教务处、信通学院 图:张丽霞、信通学院 来源:教务处 时间:2024-06-21 892

  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刻影响与重塑教育新范式。如何提升全体学生的人工智能素养,助力他们在智能时代更好地学习、成长和生活?在几年前开设的人工智能有关系列核心通识课的基础上,经过学校统一规划、重新研讨、整合升级,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牵头联合多个学院组建跨学院大课程组,将于2024年秋季学期推出全新升级的核心通识课程——“人工智能”,带领同学们走进AI、探索未来,提升全校学生的人工智能素养与能力。

微信图片_20240621184234.jpg

  “人工智能”核心通识课是学校通识教育2.0重点迭代升级的一门课。2019年,学校开设了“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及其应用”“漫谈人工智能”“走近人工智能”等面向全校学生的人工智能通识课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性进展,2023年11月,学校通识教育委员会经过反复论证,决定对现有的人工智能通识课程进行全面升级,建设全新的更高质量的人工智能核心通识课。

微信图片_20240621183913.jpg

  杰出人才领衔,跨学院跨学科组建校级“大课程组”。人工智能核心通识课由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杰出人才朱树元教授领衔设计教学内容,汪玲副教授共同负责课程实施。目前,课程团队已汇聚了来自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的16位优秀教师。他们将以其对人工智能领域的高水平科学研究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拓展同学们对人工智能的认知,助力同学们了解和运用人工智能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础技术、常见工具平台、典型应用场景等,构建“智能向善”的人工智能观。

  课程反复打磨,筑牢智能素养养成的基石。面对人工智能给各行各业带来的挑战,如何以体系化知识的学习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智能素养?如何让他们以独立思考、科学理性的态度对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综合审视?如何让他们在运用技术工具的人机协同中遵守伦理规范,提升价值判断能力?带着这些问题,从今年4月到6月,课程组开展了几轮教学研讨,确定课程定位和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编制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定位为“零基础”入门级人工智能核心通识课,将从人工智能的学科发展、基础概念和核心技术出发,通过对“事物分类”“图像识别”“思维博弈”“图像生成”“生成式大模型”等的讲解和研讨,让学生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逻辑思想和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课程将实施“教师授课+分组研讨+AI助教”的教学形式。学生们将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人工智能领域的热点问题,结合系列生动的应用案例,了解和探讨人工智能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人文和社会科学等领域的应用场景、安全挑战、隐私保护、伦理道德等。

3.jpg

  目前,学校正在进一步深化建设高质量人工智能领域课程体系,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作为这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智能”核心通识课将于2024年秋季学期开课,并逐步覆盖全体本科生。

编辑:刘瑶  / 审核:李果  / 发布:陈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