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新闻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落实四川省一号创新工程再出实招! 电子科技大学启动超常规推进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七个一”工程
文:李果 王晓刚 图:逆光摄影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24-06-05 3155

6月4日,电子科技大学在清水河校区举行超常规推进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七个一”工程启动仪式,正式启动该工程并发布《电子科技大学关于超常规推进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

 01-全景.JPG

03-校党委书记曹萍致辞.JPG

仪式上,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曹萍代表学校向四川省委、省政府和各相关单位、兄弟高校、合作单位一直以来关心支持和帮助学校发展表示衷心感谢。她表示,学校将围绕“七个一”工程,充分发挥在电子信息领域的学科特色和在人工智能领域拥有完整学科链、创新链和人才链的优势,打造多学科、多学院、多部门协同推动的有组织发展模式,实施好“七大专项”和“十七项重点任务”。学校将进一步加强与各方的协同合作,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共同推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资源共享,为我国加快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赋能助力。

05-校长胡俊介绍方案.JPG 

校长胡俊从超常规推进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背景、目标、任务和愿景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方案》的内容。他表示,当前,人工智能飞速发展,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超常规推进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是电子科技大学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这既是我们共同的使命,也是我们共同的机遇。超常规就是力度、速度和机制要实现超常规,希望大家一起携手,打造校、院、企、地多方协同推进机制,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四链融合,形成强大的新质生产力合力,超常规推动四川省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

04-四川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戴作安.JPG 

受四川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余孝其委托,四川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戴作安代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向学校“七个一”工程正式启动表示祝贺。他表示,电子科大主动担当作为,牵头成立四川省人工智能学院。希望学院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在培养高质量高素质人才队伍上走在前,在创新政校企院共建模式上走在前,在服务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上走在前,进一步加快推进学院建设,以项目制细化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工作任务,明确各方分工,着力培养一批人工智能高精尖缺人才,助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形成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贡献学院力量。

07-四川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戴作安(中)与校党委书记曹萍(左)、校长胡俊(右)共同启动.JPG 

仪式上,戴作安与曹萍、胡俊共同启动了电子科技大学超常规推进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七个一”工程。

08-华为成都研究所所长罗卫.JPG 

在嘉宾代表发言环节,华为公司成都研究所所长罗卫表示,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为各行各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希望校院地企共同携手,以时不我待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在算力、算法、数据、生态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一起努力,共同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

09-四川大学副校长褚良银.JPG 

四川大学副校长褚良银表示,学校对人工智能学科建设高度重视,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方面形成了一定特色,为参与共建四川省人工智能学院奠定了良好基础。四川大学将充分响应四川省号召,积极参与四川省人工智能学院共建,为四川省一号创新工程的实施作出贡献,切实推动四川人工智能在全国抢占一席之地。

10-川投集团董事长吴晓曦.jpg 

川投集团董事长吴晓曦表示,四川在人工智能领域有布局、有条件、有丰富的应用场景,川投集团将全力支持电子科大“七个一”工程的实施,以打通产学研用链条为方向,持续加大与电子科大在内的各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人工智能领域龙头企业合作,力争为四川人工智能一号创新工程、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更大的贡献。

11-校党委书记曹萍(左1)、校长胡俊(右1)共同颁发聘书.JPG 

  为了超常规推进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学校还成立了“七个一”工程咨询委员会,聘任国内人工智能及相关领域顶尖专家学者为委员会委员。会上举行了咨询委员会委员聘任仪式,为咨询委员会委员代表罗先刚院士、邓龙江院士、王振常院士、尼玛扎西院士,张兆田研究员,崔曙光教授,任福继教授,申恒涛教授等8位专家学者颁发了聘书。

02-副校长徐红兵主持启动仪式.JPG 

副校长徐红兵主持启动仪式

副校长徐红兵主持活动。校领导班子成员,四川省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成都市有关部门和辖区负责人,兄弟高校、省内相关医院、科研院所和企业负责人,电子科技大学成都校友会,学校师生代表等参加活动。

据介绍,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努力抢占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制高点”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践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大力实施人工智能一号创新工程,继2024年4月四川省人工智能学院正式挂牌以后,电子科技大学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节奏,汇聚多方智慧和力量,推出《关于超常规推进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方案》提出了“七个一”工程,即:突破一系列核心关键技术、打造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一支高水平人才队伍、形成一批产学研创新中心、打造一个重要影响力峰会、构建一个行业特色型智库、建好一个省人工智能学院。“七个一”工程将瞄准国家重大需求,汇聚创新要素和资源,开展体制机制创新,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全面提升我校科技创新能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和社会经济发展服务能力,为国家抢占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制高点、形成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作出实质性贡献。

在“七个一”工程实施中,校、院、企、地将紧密协同,在突破一系列核心关键技术方面,围绕人工智能理论模型、系统集成、医工交叉等方向,推动建立1亿元的联合科研基金,实施专项任务,培育承接国家重大任务创新能力,承担若干项国家重大任务;在打造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方面,优化重组校内科研机构,整合优势学科资源,分期分批建设10个左右校内优先发展的新域新质研究中心,培育国家级创新平台;在建设一支高水平人才队伍方面,汇聚顶尖人才和青年学者,基于“人才质量评价系统”,梳理人工智能领域人才清单,开展人才育引专项行动,实施人工智能杰青计划和创新团队计划,新增20位以上国家级人才, 5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团队,着力培育一批有发展潜力的青年学者,构建一支高水平人工智能领域人才队伍;在形成一批产学研创新中心方面,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协同地方政府、行业龙头,联合建设10个新质生产力创新中心,聚焦典型应用场景,打造“科研-孵化-中试-落地”全周期创新引擎,支撑四川省人工智能产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在打造一个重要影响力峰会方面,整合创新资源、汇聚人工智能国内外顶尖科学家、企业家、教育家等,构筑人工智能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多元交流平台,打造人工智能领域顶尖峰会;在构建一个行业特色型智库方面,推动学科协同,组建一支结构多元、研究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和产业背景的专家队伍,围绕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趋势、治理体系、国家政策及发展战略开展深入研究,打造人工智能领域的行业特色型智库;在建好一个省人工智能学院方面,构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以科教融汇、产教融合为核心,整合大院大所名企名校创新资源,探索高本硕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建设“人工智能+”特色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一批人工智能领域“高精尖缺”人才。


编辑:李果  / 审核:王晓刚  / 发布:陈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