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成电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社会科学网:系统把握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新内涵、新要求与新举措
文:中国社会科学网 来源:社会媒体 时间:2019-10-09 206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就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要求。今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8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细致化、具体化,共同为做好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重要遵循,指引着我们深刻思考并系统把握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新内涵、新要求与新举措,办好新时代思政课。

  一、明确新时代思政课建设新的定位

  回顾历史,我们清晰地发现党和政府在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的与时俱进和规律遵循。

  1978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马列主义理论课教育的意见》,从而在高校中恢复了马列主义理论课。1985年,中共中央下发《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并成立全国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课教材编审委员会,正式启动了高等学校思想理论教育改革的序幕。在此基础上完善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系,形成“85”方案。1995年之后,中央深入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1998年6月1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教育部联合颁发了《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对“两课”的内容、教法、组织管理做出了具体规定,形成了“98”方案,第一次提出“学校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系统地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联合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对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进行了系统阐述,确定了“05”方案,并于同年启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建设工程。至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的重要地位得以确立。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思想政治工作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3·18讲话”中,进一步明确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的定位。在此基础上,中办、国办新近印发的《意见》更加丰富了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全新定位,指出:“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可见,党和政府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始终在不断深化,注重在不同历史时期赋予其时代内涵。

  思政课是理论联系群众的教育教学活动,要让理论说服人,就要抓住新时代青年的本质,而要认识和把握时代新人的本质,就需要把思政课建设放在全新的定位和高度来对待。这其中贯彻着党中央推进思政课建设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需要我们深入思考与把握。

  二、明晰新时代思政课建设新的要求

  正是由于党中央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始终进行不间断的顶层设计,使思政课在整体上逐渐形成了特色与优势,而其中关于思政课建设新要求的一系列战略部署,构成了建设好新时代思政课的有力抓手,既是发力点,又是着力点。

  第一,中心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政课之所以是“关键课程”,就在于其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载体,这是思政课建设的方向性、根本性问题。因而新时代思政课建设要围绕着解决“立什么德、树什么人”这一关键问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思政课要彰显根本价值,就在于培养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而不是培养旁观者,更不是培养反对者。更进一步讲,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思政课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载体,更是价值引领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直接关系着学生“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的培育和践行,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中心任务就是要解决好“立大德、树新人”的根本问题。

  第二,关键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融入教学、铸魂育人,是思政课建设的优良传统和基本经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旗帜。因而思政课要引导广大青年加强理论武装、铸牢信仰基石,这就需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系统推进新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着党的立场、人民的立场、民族的立场,贯穿着历史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群众的观点,凝聚着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这些立场观点方法,是思政课能够起到铸魂育人效果的最内在的思想资源和精神能量,其中的思想精髓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就相结合,就构成了新时代思政课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的重要理论武器。

  第三,落脚点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政课的发展价值不仅在于能满足人的思想道德发展的需要,而且在于能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这既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本质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目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以及劳动教育共同构成了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具体目标,并且通过发挥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的作用来实现。在学校育人的各个环节之中,除课程教学之外,其他环节在总体意义上难以充分体现思想性、理论性,导致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实际活动中“形式大于内容”,成效不显著。而思政课就是做好这些育人工作的前提性、基础性环节,如果“内化于心”的教学环节没能彻底,那么学生“外化于行”的社会实践活动就难以确保其有效性。办好思政课就是要解决好“知、情、意”的问题,进而引领广大时代新人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工程、伟大斗争之中去彰显“行”的力量。

  三、把握新时代思政课建设新的举措

  新时代思想政理论课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战略思维,需要科学研究和把握好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战略性举措,进而长抓不懈、久久为功。

  第一,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方向: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思政课对人的培养最主要的是体现在对人的思想引领作用,但这种影响有时并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缓慢的、渐进的,是一种量变的过程,只有量变不断地积累,才能达到最终的质变。而这个过程就是把握和处理好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这一组重要关系的过程。首先,思政课不能去思想化,而是通过政治引领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和理论不足,思政课教师提高听课率、提升“入脑入心”的效果,关键还在于“以理服人”,将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和信仰树立统一起来。其次,思政课需要保持时代感,以增强亲和力和针对性。社会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趋势加快,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增多,但碎片化的信息获取并没有削弱学生对思政课系统性、基础性教育教学的需要,反而更加凸显了具有亲和力和针对性的教学活动的时代价值。因而思政课建设要善于将信息碎片化获取和网络信息效力“稀释”的挑战转化为自身发展的优势,通过关系重构、话语转化、手段方法创新来提升亲和力,让思政课成为有温度的课。再次,要把握思政课思想性、理论性与亲和力、针对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前者是基础性要求,是“守正”,后者是发展性要求,是“创新”,但两者又往往互为前提、相互转化,共同体现着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

  第二,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重点领域:完善思政课课程教材体系。

  建好课程教材体系是办好思政课的一项基础工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完善课程教材体系需要做好目标规划、课程调整、内容统筹等工作。《意见》围绕课程教材建设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具体举措,需要我们重点把握,例如:课程目标方面,强调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课程体系方面,提出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群建设,等等。这指引我们在纵向的维度上,要把大中小统一起来,在横向维度上,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内容贯通起来,将新时代新要求融入其中,真正让学生认知规律发挥作用,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创造坚实的文本、资源、平台等基础,特别是高质量、高水平的思政课网络教学资源库,为思政课教师“乐为、敢为、有为”创造基础性条件。

  第三,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关键支撑: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意见》围绕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具体举措,包括壮大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切实改革教师评价机制,努力加大思政课教师激励力度,大力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等内容,切实通过制度设计和体制机制建设促进思政课教师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高标准严要求地做好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这一方面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持续提升理论素养、教学能力和师德品格,将理论讲深讲透讲清,让思政课“有情有义、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另一方面要求全社会创造好的舆论氛围,让思政课教师有成就感、尊严感,并且落实好相关政策,让思政课教师有获得感、幸福感。

  第四,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根本保障: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各级党委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具体而言,一是在工作思路上,各级党委要落实领导责任,进一步统一思想,带好头、作示范;二是在工作部署上,将思政课建设纳入党委工作总体布局,真正明确思政课建设在立校办学中的重要地位,狠抓落实,提高实效;三是在政策措施上,强化制度保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加强师资建设,注重激励保障,在课程内容建设上给予支持,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解决思政课建设面临的新问题,更加需要加强党委的统一领导,例如思政课建设要与时俱进,主动适应信息时代新形势,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以提升实效,就不是一时一地一校能够做好的,就需要有关部门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共同推进“智慧思政”建设,探索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道路。此外,推进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既要构建“大思政”格局,又要把准思政课在其中的定位与作用发挥的问题,这有赖于学校党委做好顶层设计和统筹部署。因此,各级党委要把思政课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

  系统把握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新内涵、新要求与新举措,既是对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传统继承与优势弘扬,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的历史起点继续前进的具体体现。在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有更大的作为,要把思政课建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课程,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育新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唐登蕓 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报道链接:http://www.cssn.cn/sxzzjypd/sxzzjypd_bwsf/201910/t20191007_4980145.html


编辑:杨棋凌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