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术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成电讲坛:诺奖大师零距离
文: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图: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来源:党委学工部 时间:2015-03-12 5276

  由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共同主办的成电讲坛——“诺奖大师零距离”将于2015年3月16日在清水河校区图书馆600人报告厅举行。本次成电讲坛邀请到2007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Peter Grünberg教授与成电师生展开交流。

  Peter Grünberg教授十分看重人才培养和青少年的发展。因活动时间有限,为更好地与我校师生交流,Peter Grünberg教授非常关心当今中国青年最关心的问题和最感兴趣的话题,他将选取我校师生关注的一些方向,结合物理专业与现场观众交流。现特向全校发布活动预告,并向师生公开征集希望Peter Grünberg教授讲述的话题。详情如下:


一、讲座时间:2015年3月16日(周一)

二、讲座地点:清水河校区图书馆600人报告厅

三、话题征集截止时间:2015年3月12日下午18:00。

四、话题征集内容

  专业学习、成长成才、科技发展、欧洲文化、音乐艺术等方面的话题均可。

五、征集方式

  1. 通过邮件将问题发送到邮箱:gruenberguestc@163.com;

  2. 通过新浪微博将问题@给“微观固事”;

  3. 通过微信将问题私信给微信公共平台“微观固事”。

  话题征集入选的师生将有机会获得精美小礼品一份,真诚期待您的参与!

主讲人简介:  

  Peter Andreas Grünberg(1939年5月18日-),是德国物理学家,主要研究固体物理学,因发现巨磁阻效应与Albert Fert共同获得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Grünberg生于苏台德地区比尔森,1946年举家搬至德国黑森州的劳特巴赫(Lauterbach)。1962年起相继就读于法兰克福大学(Johann Wolfgang Goethe-Universität)和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他在达姆施塔特度过了他学术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个时期,1966年至1969年他在达姆施塔特攻读博士,导师是Stefan Hüfner教授,1969年,他以《Spektroskopische Untersuchungen an einigen Selten-Erd-Granaten》(稀有地球石榴石的分谱学研究)的论文获得博士头衔。此后他在加拿大渥太华的卡尔顿大学度过了3年,1972年回到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Forschungszentrum Jülich)工作,并在科隆获得大学任教资格,同时他从1984年起在科隆大学担任讲师,1992年起担任教授并于2004年退休。

  Grünberg是最早研究“薄层”磁效应的科学家之一,这门被称为自旋电子学的科研分支,利用电子的自旋特性,未来将实现新型的微型电路。1986年Grünberg发现了铁-铬-铁层内的反铁磁耦合。1987年至1988年间,Grünberg几乎与Albert Fert同时发现了巨磁阻效应,使得在1990年代末提高了硬盘的存储容量,如今几乎所有硬盘读写磁头的读取功能是基于巨磁阻效应的。

  1998年德国联邦总统Roman Herzog颁发给Grünberg德国未来奖(Deutscher Zukunftspreis),表彰他发现了巨磁阻效应。2002年他因“Grünberg原理”获得波鸿大学的荣誉博士头衔。2003年获得苏台德地区颁发的科学和研究的最高奖项“格斯特纳骑士勋章”(Ritter-von-Gerstner-Medaille)。2006年被欧洲委员会和欧洲专利局主管大学和研究机构的部门评选为“年度欧洲发明家”。2007年获得德国物理学会的“施特恩-格拉赫奖章”(Stern-Gerlach-Medaille),以及以色列国会颁发的“沃尔夫奖”。

  2007年4月19日,Grünberg在日本的东京国家剧院,与巴黎第十一大学的Albert Fert一同接受“日本国际奖”,以表彰这两位固体物理学家发现巨磁阻效应,奖额高达35万欧元。

    2007年10月9日诺贝尔基金会宣布,Grünberg和Albert Fert因各自独立发现巨磁阻效应,而共同获得2007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并于2007年12月10日在斯特哥尔摩颁奖。


附:Peter Grünberg教授个人主页

    http://www.kfa-juelich.de/iff/personen/P.Gruenberg/


               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

                二〇一五年三月九日

编辑:旷野  / 审核:旷野  / 发布:旷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