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术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名师讲堂、院士报告会:量子信息技术发展状况
文:教师发展中心 来源:党委教师工作部、人力资源部(教师发展中心) 时间:2016-09-24 7484

  人力资源部教师发展中心开展“名师讲堂”系列活动,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国家级教学名师等作专题报告,旨在加强广大师生的学术思想交流和碰撞,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开拓学生视野。

  时值电子科技大学60周年校庆之际,“名师讲堂”第38期活动特别邀请中国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开创者和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主讲,欢迎广大师生参与。具体安排如下:

  主 题:量子信息技术发展状况

  主讲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郭光灿教授

  时 间:2016年9月28日(周三)14:30

  地 点:沙河校区主楼中229

  主持人:王志明教授

  内容简介:

  量子信息技术是量子物理与信息科学交叉的新生学科。基于量子特性,该技术可以突破现有信息技术的物理极限,在信息处理速度、信息安全、信息容量、信息检测精度等方面将会发挥极大作用。本报告将阐述量子信息技术的物理基础,介绍量子计算、量子模拟、量子通信、量子密码、量子传感等领域的发展状况。

  主讲人简介:

  郭光灿,物理学家,中国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开创者和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现任中国光学学会理事长、中国密码学会量子密码专业委员会主任。

  上世纪九十年代,郭光灿同他的研究生提出“量子避错编码原理”、“概率量子克隆原理”,在国际上引起很大反响;提出“利用光腔制备两原子纠缠的方案”,被法国科学家沙吉·哈罗彻实验证实,后者2012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2001年郭光灿作为首席科学家申请到中国量子信息领域第一个科技部“973”项目,该项目的实施奠定了我国量子信息其后蓬勃发展的基础。他组建的这支研究队伍先后培养出五位中科院院士和十多位科技部“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郭光灿创建了中国量子信息领域第一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并带领团队研制成功国内首个光纤量子密钥系统;实验上首次同时观察到光子的波动性和粒子性,挑战玻尔互补原理设定的界限;研制成功八光子量子纠缠态,首次演示六光子纠缠的非局域性;研制成功国际上迄今性能最好的固态量子存储器;首次在宏观尺度无漏洞地验证可用于判别宏观和微观界限的LG不等式;研究成功可同时实现快速操控和长相干时间的新型量子比特编码等。

  2001年获中科院自然科学二等奖,200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3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006年获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07年获安徽省重大科技进步奖,2013年当选“CCTV科技创新人物”并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014年获安徽省科技奖一等奖和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郭光灿先后培养了近百名博士,其中5人荣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4位被国家基金委评为杰青,4位被评为优青,3人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

  主办单位:人力资源部教师发展中心

  承办单位:基础与前沿研究院


                    人力资源部教师发展中心

                      2016年9月23日


编辑:林坤  / 审核:林坤  / 发布:一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