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校园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我校学子在第三届省大学生“生命之星”科技邀请赛中获佳绩
文:李钧 图:权凌 来源:生命学院 时间:2016-07-04 4055

  日前,由四川省教育厅主办的第三届四川省大学生“生命之星”科技邀请赛结束,我校生命学院学子再获佳绩,三支参赛队伍均进入决赛并斩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其中,李钧、车晖、徐健玮同学的《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系统设计》和叶国凤同学的《青少年肌阵挛癫痫的小脑新皮层静息态脑功能链接分析》荣获一等奖,付雨晨、吴帆同学的《L-薄荷醇氧化制备L-薄荷酮及铬废液的处理》获得二等奖。

  本次大赛共有15所高校的180支队伍报名参加,53组作品进入到最后的答辩环节。车晖同学作为参赛选手代表上台发言并接受了四川省电视台的采访。车晖同学在发言中介绍了生命科学火热的发展势头,并感谢大赛组委会为同学们提供这样一个优秀的学术交流平台。她还鼓励参赛选手们在比赛中展现自己,让自己能够得到锻炼提高。在接受采访时,她表示,大赛是对同学们创新意识以及科研能力的锻炼,希望有更多的本科生走进实验室参与科研,而不仅仅拘泥于课堂。

生命3号.jpg

  荣获一等奖的李钧、车晖、徐健玮同学的《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系统设计》项目主要设计了一款简单实用的电刺激设备,可以应用于帕金森、癫痫等神经类疾病的治疗。具有便携、安全、可调范围大的特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评委老师对他们完整的系统设计和产品的前瞻性表示赞赏,并对产品后期的推广提出了建议。在答辩后三位同学表示,“我们本科生也可以参与科研,面对学校提供给我们的充足资源,我们应该主动抓住机会去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锻炼自己的创新意识,充分做到课上理论课下实践的结合。”

  叶国凤同学带来的《青少年肌阵挛癫痫的小脑新皮层静息态脑功能连接分析》项目利用当前最新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及脑网络分析方法,观察脑疾病患者的小脑与大脑皮层之间的网络连接特征,以此来揭示青少年肌阵挛癫痫的病理生理机制。她在答辩后表示大脑还有很多未知的奥秘需要我们去开发,自己虽然才大一,但是会继续在老师的帮助下一步一步地尽力去探索发掘,利用学院优良的科研条件,进一步探讨神经精神疾病的脑机制,以期发展新兴治疗手段。

  付雨晨和吴帆同学们展示了关于L-薄荷醇氧化制备L-薄荷酮及铬废液处理的项目,评委对于他们在铬废液处理研究的方面提出了问题,并对他们在环保方面的应用意义表示好评。赛后,付雨晨与吴帆同学都表示:环保就在身边,能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为环保事业做出一点贡献,让他们感到由衷的喜悦,后面也还会研究更多与环保有关的实验。

生命之星5.jpg

生命2号.jpg

相关链接:

  四川省大学生“生命之星”邀请赛是由四川省教育厅主办的有关生命科学领域的一次高端学术竞赛。旨在促进生命科学学术交流,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大学生创业理念和能力。大赛在每年的四月份到六月初举行,包括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和科技发明两大参赛板块。内容涵盖生命科学、能源化工、生态环境保护等数个大类。


编辑:林坤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