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通信学院“壹系壹班”探索师生互动教学模式
文:张进 图:刘雨萌 辛鑫 来源:原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时间:2016-05-17 7117

  近日,通信学院“壹系壹班”导师团专家陆续与学生见面,探索互动教学模式,举行专题分享活动,增进师生交流。同时,“讲师团”在班主任彭启琮教授带领下,围绕“壹系壹班”培养体系,对核心课程改革与建设进行研讨,为进一步推进本科生教育改革,培养通信行业精英人才打下基础。

2.jpg

  在“壹系壹班”核心课程改革研讨会上,班主任武畅老师就改革的初步方案进行了说明,表示改革目的是使课程体系做到“两性一体化”:课程体现系统性与综合性,课程层次立体化;教学方法做到“加减互补”:讲授式教学做减法,研讨式自主式教学做加法,扩展知识外延范围;教学内容“轻鱼重渔”:知识点“轻”,获取知识方法“重”;实践环节“手脑并用”:重动手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随后,核心课程组老师们就具体的课程建设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老师们提出,每学期在降低学生课程学分、减轻压力的基础上,要注重课程的挑战性与系统性建设,每学期重点开设1-2门挑战性核心课程,将课程知识内容和能力培养系统化,尤其要加强实践环节,提升学生自学能力。涉及的核心课程包括:将《信号与系统》与《数字信号处理》建设为一门《信号处理系统》课程、从《数字逻辑电路与系统》到《微处理器系统结构与嵌入式系统设计》进行联接、从《通信原理》到通信系统的综合课程设计进行打通,《计算机通信网》建设为网络的一门贯通课程。老师们还讨论了《电磁场与波》与《通信射频电路》、《C语言》与《软件技术基础》是否可以共建等相关问题。彭启琮老师提到:“老师们要不断地与时俱进,改变已有的思想观念,敢于去改革,去转变,学习国际顶尖大学的授课方式”。李晓峰老师还详细介绍了近期针对国外大学尤其是MIT的课程体系研究的情况,提出“壹系壹班”的课程教学可以借鉴国际名校,尝试从老师教学为主导转变为学生研讨为主导的模式。

  前后三次的集中研讨和思想碰撞,老师们就“壹系壹班”核心课程改革与建设形成了一些想法。待各课题组继续进行研究之后,再对具体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授课方式进行研讨。

4.jpg

  除了深入研讨班级课程体系,“导师团”还通过互动教学与提问的方式,与同学们开展了四次专题交流和一次行业认知活动。

  导师团凌翔教授、徐世中教授就通信学院毕业生就业与职业发展状况问题,从行业认知、行业发展以及用人单位评价等方面和同学们进行了交流。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感兴趣的问题:“能不能分析下摩托罗拉和诺基亚为什么出现颓势?”“华为的前景怎么样?”“华为在中国能存活多久?”老师们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讨论激烈有趣。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邱昆教授带领同学们参观了光纤通信教研室,向大家介绍了一些先进的光学仪器与设备,阐述了光纤通信的发展与前沿技术。

5.jpg

  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模范审稿人武刚教授和IEEE高级会员王子南教授分别围绕“无限的无线之路”和“光纤技术研究”的主题和同学们进行分享交流。武刚详细介绍了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与未来方向,让同学们产生了浓厚兴趣。“为什么在高铁上经常无法拨打电话,是电磁隔离还是速度太快?”“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在解决问题方面有什么趋势?”“海洋里使用的通信方法有哪些?”同学们就关心的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王子南教授介绍了光纤传感的应用问题,还结合自己的感受以及一些团队的优秀毕业生的经历,和同学们分享了成长经验。



编辑:罗莎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