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海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摩托日记
文:王雪峰 图:王雪峰 来源:学生记者团 时间:2014-10-16 2930

  “宽广无垠的天地,不见尽头的大道,摩托车的轰鸣,还有青春的梦想,一同在路上飞扬。世界在我所未知的地方展开。”   ——《摩托日记》

  昨晚有场大雨,下得很是突然,频繁地夹杂道道惊雷。好在秋无苦雨,隔夜一早便放了晴,艳阳高悬。骤雨洗过的天空,配上朝阳蒸过的空气,竹林树上再有了那么些断续的鸟鸣充当号角,便再也压抑不住骑上摩托飞奔的冲动。

  计划是先上“进港大道”,有着梦幻般的16车道。开过车或者骑过车的人会知道,在这样开阔的道上行驶,视觉感官就会变慢,随之而来的就是油门不自觉地加深,当然,自行车除外。风拍过,只给眼睛留了最后一条缝隙,尘土颗粒,打得脸上生疼。车在疾驰,路边的风景却并不模糊:村落、田野、矮山…排着队送到眼前。

  “进港大道”并不很长,到头左转,是往五通桥区的路,也是我想去看看的地方。还在摩托上时,便从房屋错落间望见了一座曲折的木桥,等骑到了桥头,停车尽玩性。远观不知,近看才见桥体是用一艘艘船承载起来的,相邻两船间距不到两步,且船身有钢索固定,十分稳当。但水波偶至或是行人重踏,也会有所摇晃,不失情调。风乍起,在江中泛起几缕波纹。波纹起伏扩张,在江边散去。江边桥头有一船家,但没有渡口。停靠着一艘乌篷船和几叶扁舟,扁舟真是形如柳叶,其宽度已不容两人并肩。岸边是一排杨柳,船都系在其上,船家的房屋以之为梁,看家的黄狗、馋嘴的猫咪也被束住离不得柳树半步。上了岸就是寻常街道了,无甚意思,便回头。最后又看了一眼船家,和他破陋的茅屋,为了生计想是又要去放舟捕鱼了吧,杨柳千丝,难系行舟住。

  从桥的那头往回走,方才看到了来时路旁房屋的另一面。吊脚楼,吊脚垂入江水,浮起一阁悬空楼台,檐下窗扉半掩,室内陈设简约:横凳、净几、清茶,品茶的人正往向窗外、桥边。桥与茶的组合很具有象征与纪念意义,断桥、单石桥、大渡河桥…故事里许多相遇都发生在桥上,送别也是在那。奉上一杯苦茶,送别桥下的流水,茶叶沉浮人飘荡,然后山一程水一程,程程成永隔。所以,你若是在桥上有了相遇的故事,那就千万别再于桥头奉茶送别,这算是一个浪漫的劝诫。

  也许是秋天的阳光太热情了些,日高人渴漫思茶,就着岷江边找一个茶摊坐了下来。一杯飘雪,小茶摊的茶不会太好,配上茉莉花便会好些,所以飘雪就成了不二之选。上茶,冲水,刚飘起一缕茶烟,江风一吹就散了。江边的乔木在江风中摇摆,落叶纷纷,散落纷纷的叶子把透下来的阳光撩拨的妩媚,然后妩媚的那几缕阳光再来挑弄你的眼睛。别过头去,五通之江风,茶烟袅袅木叶下,就这么宁静了会。

  然后继续旅途。寻路标到西坝,那里有三绝:豆腐、米酒、仔姜。然后平路开始变为坡道,直道也变作急弯,如果之前是舒缓的浪漫诗,现在就转为高亢的咏叹调。路有些是还留有印象,约莫年前曾在这段山道练过车,如今用比汽车小得多的摩托走起来更是得心应手有时上坡退档狂轰油门高转提速,时而下坡进档抓住离合“安静”加速,模仿“压弯”过弯是最为刺激的,就这样自娱自乐,本就不远的目的地就变得转眼即到了。

  刚到西坝,就看到一个路牌指示了一个渡口。细雨,雨下油纸伞,伞下一个丁香般结着哀怨的女子,女子前是渡口,渡口的渡船解了船索,船索的那头是离人,离人终将属于远方,远方、青山、绿水、人家…这又是渡口的故事。随访酒肆,一碗米酒深入喉,下酒的是渡口的情怀。

  而后一路车行,起初周围是田野、房屋,后来就成了山川河流,又进入了山区。山是矮的,但足够遮挡视线,水是混的,规模勉强算是江流。估计是下午三点左右,阳光从江面上反射到路上波光粼粼的好不耀眼,空气开始变暖,自己的影子也斜了起来。也不知道走了多久,一直没看到路牌,也就一直这么走着。走到水流变了向,山地也变作平原,路上的人就更少了,就连路边的树木也开始用那残缺的枝桠与零星的叶子来展现着这里的孤独与寂寥。平野上是秋收后的稻田,收割后矮矮的桩上又新生出稻苗,然后苗还没长高就急急忙忙抽出稻穗,生怕冬天来早了,可惜它们终究是赶不上了,这些次生稻仍是赶不到在冬天来之前成熟地结实了,哪怕抽穗地再匆忙仍是无济于事。一路奔走,山中不知甲子,等察觉该回头时已近日落…

  回走的路就熟悉了,但熟悉也有毛病,容易失落初见时的惊艳,忘记粗线条的美,目光由仰视变为平视。但这并不影响我的心情,一路高歌猛进,真的是高歌。没人能不爱在飞驰的摩托上放声高歌的感觉,风声吹着旋律,轰鸣打着节拍。如果你还没有试过,那么我建议你一定要去试试,那感觉就像小小的躯体里装了一只春天的狮子。江流、矮山、田野、人家…一切如常。倒是看到一个姑娘骑电动车载着一位老人,夕阳把它们的影子拉得老长,她们的影子又与行道树细长的影子交错,明暗明暗,交替在树影之间。我放慢了车速,跟在她们后面。我也不知为何,这画面并不具有多少美感,却偏让我觉得感动。路下的河流仍有着奔腾不息的生命,路旁的枯枝却已开始不顾一切地凋零。伤口中抽出的稻穗,摩托上飞驰的青春,加上滋润不了的土地,挽回不得的生命,生命与凋零,是了,这些都值得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骑行许久,再回到“进港大道”,道上格外空旷。空气中弥漫的沙尘打在脸上还是很疼,机械的震动让握住方向的手有些发麻,夕阳换了个方位直射进眼睛,每一次眨眼就成了光明与亮红的交替。道外的小路上还有些游人未归,遇上坍圮的土墙或是精雕的屋檐还会举起镜头。云也只剩零星的两朵还在外面游荡,却似一动不动,静穆着,好似没打算归去,但我是要归去了。

  到家,残阳如血,风落萧竹,狂野之后是沉静。且静心将今天的日记写下,另作游记,算是为以后的长途摩旅提前作上一篇序。

编辑:林坤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