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海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寒门为什么难以出贵子?
文:方红力 图:方红力 来源:学生记者团 时间:2014-09-12 2529

  暑假的七月,是如此火热。在大一的第一个暑假,我选择当个小老师,与留守儿童共渡一个美好的假期。

  本次青年志愿者关爱农民工子女专项志愿服务活动,以关爱留守学生为主,是由共青团四川省委、中国青年报社、四川青年志愿者协会、中国高校传媒联盟联合主办的,并得到了卫康公益的特别支持。

  我被分到了四川省内江市内江一队。虽说此行中见到最多的是在我们的陪伴下留守孩子们的笑脸,可我感受的却更多是孩子们的心酸。

  我们带他们认知了更大的世界,只可惜他们的世界不能和当今的迅速发展的社会接轨。当城市的孩子都在一人使用一个“平板”上课时,他们却没有一块完整的黑板。

  孩子们都知道,只有自己学得越多、对这个世界了解得越多,才能走出这个小地方,并摆脱父辈走出去之后在城市的酷暑和建筑工地的漫天尘嚣中工作的命运,而是每天有自己的工作间,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尊严。

  可惜大多数孩子有这个雄心壮志,却没有足够厚实的奠基石。“出身越底层,上的学校越差”这一趋势正在被加剧和固化。30年来,国家的转型在继续,但底层个体命运的转型,却路途坎坷艰难。

  有的观点认为,“寒门再难出贵子”是因为当下的高考政策。一位北京某名牌大学教师说:“保送、加分、自招等高考政策叠加了优越家庭的优势,寒门子弟拿什么和他们竞争?靠什么改变命运?”

  其实,“寒门再难出贵子”在更加考前的阶段,就已经沉淀出了结果。许多学生等不到高考,就已经掉队了。一方面,农村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另一方面,即使随父母进了城,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依然难以同享城里的教育资源。

  如今,农村孩子想的是“有没有学上”,城里孩子想的则是“上什么样的学”。在城里,你可以有多种选择,来铺就和设计未来的道路。当山里孩子怕磨坏了新买的鞋,把鞋挎在脖子上,光着脚丫去上学的时候,城里孩子正坐在一年8万元学费的国际班里,听外教讲那些有趣的“美国往事”……

  也许你会说,这一切都是命运,城里孩子和农村孩子本就生活在两个世界。但不要忘记,抛开家庭条件这一“客观”因素,我们忽视了一个更重要的,也是最残酷的现实,那就是受教育的“权利”问题。

  一项统计显示,近两年来,中国城乡大学生的比例不断扩大,农村大学生占比不到20%。而在上世纪80年代,高校中农村生源占30%以上。苦读之路已经艰难,山里孩子“跳龙门”渐成遥远记忆。

家庭相对富裕的城市孩子,能够上较好的大学,获得更大教育回报,而家庭贫寒的农村孩子,则只能上一般大学,获得较低的教育回报。这种现象伤害的不仅是学生,更是农村家庭的教育希望。

  要想“寒门出贵子”存在可能,归根结底是要约束与规范公权力,以保障公民平等的受教育权、平等的竞争机会和上升通道。如今许多“90后”农村子弟,虽然同样背负着家庭乃至整个家族的厚重期望,却已经没有他们的乡村前辈们幸运。

  面对这样的困局,国家需要加大财政支持的力度,以大城市带动小城市,实现共同富裕,解决最基础的经济问题。国家已经注意到了这些问题,正在做一些改变。

  而作为大学生,我们应当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多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哪怕是做出一点点努力,也是我们的奉献和我们的祝愿!

编辑:旷野  / 审核:旷野  / 发布:旷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