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海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一路格桑花
青海支教感言
文:郑司斗 图:郑司斗 来源:生命学院 时间:2014-08-17 3053


  支教已经结束了,我坐上回家的火车,看窗外飞快掠过的花花草草,仍然记得孩子们红红的脸庞,仍然记得孩子们纯真的笑容 ,仍记得他们对知识渴望的眼神,这一路和队友在一起,有太多的感动,太多的感想,太多的收获。

修路战士,谢谢你们无言的鼓励

  进入高原之前,队伍中的每个人都充满了期待,想目睹高原黑云压城的壮观,草原中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惬意。然而期待中被无情夹杂些许折磨。做大巴刚出成都到了理县,就看到一辆中巴车冲破护栏冲进了湍急的河水中,想着权凌老师临行前的叮嘱:安全第一,我们每个人都异常紧张。进入高原,可恶的高原反应最终还是到来,抗反应药此时也无济于事,很多人就开始不停地呕吐,我也开始头疼。我们真不知道这剩下的20多个小时怎么度过,队员们一个一个都病怏怏的。

  不知什么时候,抬头看着窗外,出现了中国铁建,修路工人施工的身影。他们不缺氧吗?他们不怕高原晚上的极寒吗?一个个疑问浮现在我脑海中。施工场地树立着“缺氧不缺精神”,“战高原缺氧极寒气候”的标语,我懂了,是毅力让他们坚持下来的。沙尘无情地拍打他们的脸庞,稀薄的氧气让他们身体不适,更易疲劳,温度的骤变让他们时刻备衣。到了午饭时刻,我看到一辆皮卡车拉着啤酒,压缩饼干送给挖掘机师傅,吃完之后席地而睡,便已经是最美的午觉。

  看到这里,我顿时惭愧,自己现在承受的小小痛苦在这些修路战士面前简直不值一提,谢谢这些修路战士,谢谢你们无言的鼓励。

汉藏一家亲

  经过玉树市区时,我看到了地震遗址,地震的破坏力太大了。车慢慢向前行进,一排排灾后重建的房子映入眼帘,当看到到处悬挂的“感谢党中央,国务院,感谢全国各族人民”的条幅时,我心里突然感到震撼,地震虽无情,全国人民血浓于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永远的朋友,永远的老师

  还记得刚到下拉秀中心寄校时,孩子们看到我们,看到这些从大山外来的大朋友时,他们略带羞涩,略带地从我们身边跑过。临时搭建的板房教室,两排铁架撑起的帐篷,一个损坏的篮球架,这就是有1000多名学生的小学。学生们每天有7节课,住宿生有晚自习,课程主要是藏语,语文和数学。

  到学校之前,我还在担心与藏区孩子,老师的交流,我们的吃住问题,到了小学之后才发现,这些事情学校老师已经给我们安排好了。与孩子们的交流也毫无障碍,因为他们有一颗善良感恩的心。我们到的下午,政府给孩子们的营养餐:苹果,牛奶也被专车送到了学校。我们帮着从车上卸到仓库。搬运完后,孩子们拿着苹果送给我们吃,那一刻,觉得好感动。

  作为队长,我在支教中充当着老师和联络员的角色,第一节课我是听课,本来是要听语文课,但是误打误撞走进了藏语教室,本以为要听的一头雾水。但听了一会我发现自己走对了教室。虽然我听不懂老师和孩子们在说什么,但我看到了孩子们学习的热情。老师每提出一个问题时,所有的同学都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来,每有一个同学正确回答问题后,全班同学都会以先鼓掌,后伸大拇指的形式表扬他。没有宽敞的教室,没有平整的桌椅,更没有现代化的电教设备,但这里的孩子们用热情,勤奋,执着,担当诠释了“勤学,乐学,善学,博学”。

  第一次走上讲台给孩子们讲课,也许是孩子们很活泼,我们就像是相识多年的朋友,感觉一切都是那么融洽。课间我和孩子们聊起了天,孩子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心,“老师,美国是什么样的”,“老师,你见过大海吗?泰国的大象是什么样的”。他们快要升中学了,我问他们中学去哪里上,一个小女孩说要去很远的地方,然后我笑着问她:“你想不想上大学?”,她突然双手捂着脸害羞地说:“我17岁要去当尼姑”。那一刻,心里突然感到一丝寒意,不知道该怎么做,感觉这个世界太不公平。

  虽然千里之外来到下拉秀镇,我们是来当老师的,但我们从这里的老师和孩子们身上学到的更多。忘不了和老师们一起商量,一起组织活动,一起布置比赛场地。记得那次数学组组织了一场数学趣味运动会,高原上烈日炎炎,紫外线特别强,我们和老师们在强光下站了整个下午。我想,对于这种强辐射环境,老师们都是习以为常了吧。这里的老师很多都是本地藏族人,他们熟练藏语和汉语,担任着汉藏文化交流使者的任务。他们完全可以去别的城市追求高水平的生活,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但他们没有离去,因为他们的梦想就是留在这里,他们的梦想就是在下拉秀教书育人,简单的梦想却承载着几代人的希望。短短的两个星期,我们成为了老师的好朋友。老师把我们的队名翻译成藏语送给我们,拿来新鲜的酸奶让我们品尝,拿来山上的野花让我们品尝花粉,我把从成都带来的四川美景明信片送给老师,希望老师们有机会可以到四川旅游。

因为不同,所以你才更美

  刚到玉树,就能感觉到这里浓浓的宗教文化,路边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寺庙,山上有很多美丽的藏文壁画,文成公主庙,出租车里播放的是僧人的诵经声,给这个高原上的城市增加了些许神秘色彩。每天早上,信徒们会早早起床去寺庙朝圣,就像被一股巨大的力量吸引着,亘古不变,也许这就是一天中最令他们高兴的事。

  前面写到我为一个小女孩17岁要去做尼姑而抱怨世界不公平,现在我明白了,一切都是公平的。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尊重不同。我们认为牧区生活条件差,但这只是我们这些局外人的想法,藏族同胞不这么认为,他们喜欢做一个虔诚的信徒,他们喜欢“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生活,他们喜欢背朝蓝天挖虫草。他们不需要绞尽脑汁在职场中谋求生存,不需要整日疲惫于跟随城市快速的心跳,不需要做太多自己不喜欢而不得不做的事。这就是玉树,你不同,你也最美。

远方的队友,感谢一路有你们 

  我要感谢支教,不仅仅因为玉树这片土地带给我的感动与收获,而是它增强了我们每一个队员的团队精神。我们都是第一次出这么远的门,一路上,我们有很多分歧,我们曾争吵的面红耳赤,但我们的目标是相同的,就是为了整个团队,就像《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一路上如果没有什么磕磕绊绊,也会少很多乐趣。刚开始,我们身上都像长了刺一样,碰不得任何人,经过不断的磨合,我们才真正懂得谦让,懂得合作。我要感谢我的队友,有了你们,这一路才不孤单。

  在藏语中,“格桑”是幸福的意思,格桑花生活在高原上,杆细瓣小,看上去弱不禁风的样子,可风愈狂,它身愈挺;雨愈大,它叶愈翠;太阳愈曝晒,它开得愈灿烂,祝福玉树的孩子们像格桑花一样顽强成长。

编辑:旷野  / 审核:旷野  / 发布:旷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