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海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告诉我们
文:张露瑶 图:张露瑶 来源:学生记者团 时间:2014-06-10 2619

  遂翻开书的扉页,一页一页地看下去,仿若青春不再流动。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对读书变得有点贪婪,碰到喜欢的书籍总要一口气读完才肯罢休。《读大学究竟读什么?》就是这样一本让我一口气读完的书。

  “不逃课的学生不是好学生”,“考研是痛苦的安乐死”,“冷门专业未必给力,热门往往很坑爹”是我们常见的“论断”。不过,如果你读了这本书,就会得到不一样的想法。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跃。”踏入大学校门,高考已经成为过往。经过最初的新奇感,紧接着就是特有的迷惘,像是笼罩在心头挥之不去的迷雾。这时候,需要静下来仔细想一想:四年后,我们是想以一个“过客”的身份宣布“到此一游”,还是要在这四年里带走什么、学到什么?

  常说“毕业等于失业”,这或许并不是一个全真的命题。经过四年奋斗,无数大学生毕业后找到了满意的工作,虽然很多人都无法摆脱生活的平凡,但是《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能够让我们在这条平凡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快、更坚实!

  “读大学,就是读大师。”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当年曾说:“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什么是大师?《资治通鉴》有一句话:“经师易遇,人师难遭。”大师应该是经师与人师的统一,“道德文章,堪为师表”。大师不但有渊博的知识,而且有原创性、奠基性、开拓性、前沿性的学术成就。

  学生在课堂上要尽量抓住机会跟老师交流。越是有学问的老师,往往越是虚怀若谷,你可以放心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听讲座也是一种与大师进行思想对话的重要方式。一场好的讲座可以获得一种新的思维方法,可以获得对某些问题更深入的见解。

  “读大学就是读图书馆”。大学四年没有安心在图书馆好好看过几本书,那就绝对没有真正意义上读过大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说:“要多读好书,只有不读坏书。所以,看书还需要有个取舍的标准。”取舍的前提就是,你要走进图书馆去。

  “读大学,还要学会‘读同学”’。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不同的人会对同样的事情有不同的感悟与理解。同学之间的交流是相当重要的。在与同学的论辩的过程中,不但可以分享彼此的知识,而且可通过论辩还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一个坚持自己错误思想的人比一个思想随波逐流的人更有价值,更值得去学习。”读大学强调的是学习方法、思维模式。一些知识可能会随着时代的变迁会过时,但是思维方法、分析能力确不会丢失。

  有人说“读书是一种投资,投资就是有风险,不一定会有回报甚至是会有亏损。”但是我知道,渴望成功的人从来都是不畏惧风险的。编织只有一个网眼的渔网或许也能捕到鱼,但是这靠的只是运气,要想每次都能够捕到鱼,那就必须编织一张足够大的网。读大学就是在编织这张网的一个过程。

  我们来自大江南北,也各奔大江南北。四年后,银杏树依旧挺立,栀子花依旧年年盛开凋零,这里的沙河也会在历史的沉淀中记不得谁是谁,谁又是谁的曾经。突然想起曾经一位老师说:“实实在在做点事,不为明天更美好,只为回忆更充实!”要想走更远的路,就得马不停蹄地赶路。

编辑:林坤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