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讲堂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原西南民族大学校长曾明做客成电讲坛信雅系列讲座
文:颜斯如 张诗晗 图:邬文静 来源:软件学院 时间:2023-04-17 2743

  4月10日,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原西南民族大学校长曾明教授做客成电讲坛(信雅系列)讲座,以《一滴水可以看见太阳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从苏东坡“活法”实践创造说起》为题,为成电学子深度剖析了苏东坡“活法”对增强文化自信的现实意义。曾明以诙谐幽默的讲述方式、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苏东坡“活法”分享给在座的老师同学,赢得了阵阵掌声。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主任韩蕾,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郭志勇出席活动。

FE121EE9F859F72447C73A0679B_3B53B90D_1EC

  曾明教授表示,“以人为本,以情为本“是苏东坡”活法的“活”字所在。据他考究,“活法”一说最先起源于胡宿,它的提出为中国诗歌由“唐音”向“宋调”转变奠定了理论基础。活就是活在相辅相成,以圆补方,以方补圆。就像中国文学史上并列的文学大家,杜甫沉郁顿挫,李白浪漫飘逸;《诗经》现实纯真,《楚辞》天马行空。这些文学作品都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的。而对于苏东坡,“活”又有更加独特的含义。虽然苏东坡从未在诗文中提出过“活法”这一概念,但是“活法”二字却始终贯穿他的作品和人生。他的“活法”既包括以文写诗,以诗写文,交错相成,也包括他为人处世平易近人,与民同心。

084FA2F9759DE19002E333946D0_9C4997B1_1AE

  “要追求人生的真文化”,曾明对在场学子循循善诱。曾明提起自己曾听到路上的清洁阿姨称赞学校音乐老师唱歌唱得很好,因为他唱歌“就像说话一样”。这让他感触颇深,传播学问也应该像“说话”一样让普通人也能很容易明白。掌握了一定学问在手,却将学问说的高深莫测,这不是真文化。真文化是将学问变成百姓通俗易懂的语言传播出去。这其实也与苏东坡“活法”不谋而合,苏东坡的一生都在践行着“接地气”二字,他虽有文化,却从不高高在上,从美食到美景,处处都有他真实的脚印,他的文化通过老百姓最基本的吃喝住行,渗透到中国人生活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中国人民千年。

E14B88CB61AF51400D7F2233307_67CDF594_23C

  “学泥不古,破法不悖法”。“活法”到了现代社会,也有了更加广阔的辐射空间,值得我们在更大的传统文化格局下重新审视。“活法”之“活”,既有“灵活”之意,也可以用“存活”相诠。曾明向同学们抛出问题:如何促进不同年辈之间文化思想的流动?如何将传统带回现代?其中一种解答是,既要守住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也要创新传播方式和渠道,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这样才能使得中华文化根基不断,辉煌永驻。

  曾明表示:“文化使一座城市伟大。”正如讲坛现场所讨论的如何把苏东坡“活法”融入文化自信,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源远流长的精神命脉中。提高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一直是我们必须要思考并解决的议题。


  相关链接:

  曾明,原西南民族大学校长、二级教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民族学会副会长、四川大学中华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全球传播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代表性著作《诗学“活法”考索》2019年12月出版,光明日报、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光明网、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华读书报、四川日报等主流媒体先后发表书评及文章,肯定专著的学术价值。入选2021年商务印书馆上榜好书推荐并再版。2021年,获四川省第十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6部,主持国家社科项目3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一等奖6项。


编辑:赵海玲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