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聚焦两会】来自全国两会的成电声音
文:综合人民网、四川在线、四川观察、红星新闻、封面新闻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23-03-10 4632

  3月4日、5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再次进入“两会时间”。这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重要时刻召开的盛会,举国关注,举世瞩目。

cc951c8e7f6e6703006c905749977703.jpg

  来自电子科技大学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认真履职尽责,在两会中传递“成电声音”,受到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

全国政协委员 曾勇:

建设自主可控的新型计算基础设施

33a6ce33a75e5aee2664429523639538.jpg

  数据是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要素和战略性物质,计算是转换数据价值的先进生产力,基于数据和计算的计算基础设施,关系到国家安全与高质量发展。

  要解决传统以CPU为中心的计算基础设施,面临算力、网络、介质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从规划引导、专项牵引、标准制定等三方面构建存算协同、高速互联、盘芯协同、全栈自主可控的新型计算基础设施。这是全国政协委员、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曾勇带来的提案。

  现状:存算失衡及存算效率低

  “随着数据量爆炸式增长,受到先进工艺制约的CPU已无法满足数据增长处理需求,面临存算失衡及存算效率低下问题,且能耗高、资源浪费大。”曾勇表示,当前我国CPU先进工艺受到制约,技术单点突破成本高、周期长,服务器CPU为处理网络及存储等请求,要消耗30%算力,增加20%时延,能耗高成本效率低,且通用CPU并不擅长数据处理运算,导致其能效比低下。另外,不少数据中心采用服务器建设方式,而服务器3-5年更新周期与数据保存8年周期不匹配,导致资源被浪费。“我国当前政策重视算力,缺乏与之匹配的存力发展规划,严重制约了我国计算基础设施竞争力提升。”

  对国外互联协议依赖度较高

  当前我国计算基础设施还面临的一个问题:重视处理器而忽视互联协议和创新,仍然高度依赖国外互联总线协议和标准。缺乏自主可控的互联架构和协议将会形成新的问题。当前我国自研的高通量互联协议完全自主可控,但缺少高通量互联协议标准。

  自主可控的闪存介质产能不足

  另外,存储介质创新与介质应用创新不匹配,我国自主可控的闪存介质产能不足,可通过介质应用创新解决,但介质应用核心技术和标准化尚存在缺口或空白。

  当前磁介质和驱动器(硬盘核心组件)被日本和美国控制,我国自主可控的新型闪存介质产能不足:国内需求全球占比30%,但国内厂商产能全球占比仅5%,仍然受国外制约。新型介质应用技术可成倍提升存储效率、解决产能不足和CPU先进制程受限的问题,但我国当前介质(盘/框)应用缺少核心技术创新及自主化标准。

  并未匹配国家数据安全战略

  曾勇表示,目前,大量数据存储都使用服务器+开源软件+本地化标准盘形式,这种形式宏观自主,可控但微观上存在从软件/协议/部件的大量外部制约和依赖,使得最核心的数据基础设施缺乏端到端的自主可控和安全机制保证。当前IT底层技术的变化将加速推动从以“CPU为中心”架构向以“数据为中心”的新型架构变革。新架构通过极简互联的新型高效存储组件,彻底从底层微观层面上做到自主可控。

  建议:加快部署新型计算基础设施

  要解决这些问题,曾勇提出了三项对策:规划引导、专项牵引和标准构建。在规划引导方面,他建议,尽快形成我国数据存储产业发展的顶层规划和具体目标,补链强链,对算力、存力按照独立的产业链或子链进行管理和发展,培养生态主导型链主企业,带动国内上下游产业链能力提升。在互联网、运营商领域打造一批以新型计算基础设施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示范区、示范基地(省、市为单元),加快部署存算均衡、端到端自主可控的新型计算基础设施。

  在专项牵引方面,他建议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设立“新型以数据为中心的计算架构”创新专项。通过以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将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产业创新与市场应用有机结合。

  在标准构建方面,新型计算基础设施包含存力、算力、运力,当前算力、运力已有规划标准,但缺失存力自主标准,他建议构建介质应用标准,制定智能盘、智能框、存储控制/驱动器等国标、行标等,并制定高通量互联协议标准,通过标准评价体系、符合性认证、对接测试等方式,实现关键技术、产品的有效评价和认定。


全国人大代表 邓龙江:

要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诚信体系”

微信图片_20230310093933.png

(请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四川如何担起重任?这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四川代表们关注并思考的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子科技大学国家电磁辐射控制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邓龙江认为,目前四川已经建有很多重点实验室,包括国家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等等。但从整个科技发展来看,科技平台的建设非常重要,而与一些先进地区相比,四川的平台建设依然还不够,不能满足于现状。邓龙江建议四川要进一步加强政府政策方面的引导,聚集更多的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突出四川的优势特色。

  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邓龙江认为这涉及到研发链、产业链、人才链之间的关联关系。四川在有限的财政支出情况下进行了大量的投入,这些资源的投入从国家层面来看是很重要的,也是必须的。但相较于资金的投入,邓龙江认为营造一个好的科技创新氛围可能更为重要。

  如何营造好的氛围?邓龙江表示,首先要建立一个比较好的诚信体系。大家应该有相互的信任,有一个比较宽容的环境。因为成果转化是解决最后一公里的事情,很多技术从高校研究到产业化的过程是很艰难的。高校里面的研究成果能走到哪一步,科研人员心里要有一个底,有一个好的评估。而从成果接收方这边,要知道做这个投入是有风险的,要有允许有失败的机制。这样在合作的过程中才能避免一些不应该发生的问题,因为成果转化本身就是有风险的。

  邓龙江提到,在科技成果转化中,许多投资公司首先是选人,再去看项目。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任何一个科技成果的转化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全国人大代表 杨正林:

重视精神卫生 助力健康中国

QQ截图20230310093712.jpg

(请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省人民医院院长、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院长杨正林,多年来在学术研究与创新上带领团队获得了多项国家、省级科技进步奖。如今,他又多了一个新身份——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根据多年的医务经验,他准备了关于精神卫生方面的建议。

  “当前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学习压力大等现实情况突出,这也造成了精神疾病患病率提高、覆盖人群增多等问题。”杨正林说,近年来,个人精神健康虽然得到了社会关注,但仍存在不少短板,特别是青少年心理方面,不少家长缺乏重视。另外,很多医院存在精神医学科室运营压力大、医务人员短缺等问题。

  对此,杨正林建议加强对精神卫生的重视,对精神健康的投入,以及对医务人员的培养﹔同时,推动精神卫生建设与科学研究产业化相结合,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医院管理者、科研工作者,我希望通过履职尽责,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杨正林说。


全国人大代表 尧德中:

川渝可探索用脑器交互联合开发适老益智项目

QQ截图20230310094400.jpg

(请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四川省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院院长尧德中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老龄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印象深刻,充满期待。他目前所研究的领域中,相关实验项目与应对老龄化问题息息相关。

  一个背景值得关注,“十四五”时期,中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预计将超过3亿,占总人口比例将超过20%,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作为西南地区人口数量较多的省市,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这是川渝两地共同面临的一道难题。

667d0adfac0efe2b3a25fc2cb38ff9ee.jpg

  “目前养老事业相关政策举措中,对营养、生理方面的关注较多,对最为核心的‘脑’的关注相对欠缺,而进一步参照中医的系统观,把脑与身体、环境统一起来考虑的则更少。如何兼顾脑与体内器官、脑与体外环境/器械两方面的协调促进亟待补强。事实上,通过一些基于脑器交互理念的益智活动,能够促进老年人身心两方面的健康。”尧德中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建议,川渝两地老年人口多,养老场所多,养老服务需求大,两地可以探索用脑器交互这一新兴技术开发出更多老年益智项目,推动养老模式的变革与创新。

  老年人口持续增加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

  《“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显示,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上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人口老龄化趋势下,老年人健康状况不容忽视。例如,增龄伴随的认知、运动、感官功能下降以及营养、心理等健康问题日益突出,78%以上的老年人患有一种以上慢性病,失能老年人数量将持续增加。

  在尧德中看来,现阶段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诸多工作举措中,尚未建立起一个系统性的理念,“比如,我们谈人口老龄化和养老事业,往往将工作重心聚焦于营养健康,但营养改善只是养老事业的一个方面。”尧德中提到了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关于开展老年营养改善行动的通知》,该通知是以“营养改善”为中心,针对营养问题提出了若干具体建议,通知虽然也提到了“积极户外活动,延缓肌肉衰减,保持适宜体重”“坚持健身与益智活动,促进身心健康”等举措,但缺乏针对这些方面的具体建议,更没有把身心健康进行统筹考虑。

  尧德中认为,研究和应对老年人健康问题,应有系统性思维,而不是单一层面的建议。

  尧德中进一步分析,人的老化是一个多感官、多器官近乎同步退化的过程,人的老化也深受体外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体内器官包括代谢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骨骼系统等,体外环境因素包括人际关系、生活环境刺激的变化等。因此,单纯强调营养观念和营养举措、只注重锻炼身体等都属于预防衰老的片面做法。

  兼顾脑与体内器官、脑与体外环境及器械两方面关系的协调促进,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系统维护与促进至关重要。尧德中提到了脑器交互这一科学概念,它是涵盖脑与脑外人体器官以及脑与环境、器械之间对话的新兴交叉学科,他和团队成员正在将这项技术应用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工作中。

  川渝养老服务需求大如何创新养老工作模式?

  从顶层设计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指出,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共建共享,从养老模式、养老品牌、养老需求等领域谋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养老事业发展路径。尧德中说,在推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实现共建共享时,可将基于脑器交互学的新兴技术介入到川渝养老事业中。

  川渝两地正在形成的庞大养老服务需求,也能提供技术实践场景。公开统计数据显示,重庆60岁以上老人超过701万,而在2021年,四川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1801万。在尧德中看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口老龄化趋势也在加剧,在此背景下,催生了庞大的养老群体和养老市场,而传统注重营养提升的方式不能满足老年群体实现身心健康的多元化需求,新兴技术的介入迎来机遇。

  尧德中建议,可借助现代功能游戏生成技术,在老年人活动中同步植入智能和生理的要素,并借助脑机接口的概念,将游戏和参与者的状态相结合,确保参与者在一种既有挑战,又不太难的生态化、娱乐性场景中获得系统性的脑器交互干预,找回儿时的玩性,在丰富的刺激和快乐的情境中,维护和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具体有哪些“耍法”供老年人体验?尧德中介绍,比如,目前的广场舞侧重于身体的锻炼,如果经过舞蹈家的适度改进,采用内涵丰富的音乐,融入一些智力性游戏元素,就更能达到体内、体外丰富脑器交互的作用。

  “在川渝地区的众多养老机构中,营养提升的服务项目并不缺乏,而适合老年群体的益智体验项目仍旧较少。总之,需要借助信息科学、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的深度合作,去开发出适合老年人的益智项目,为老年疾病寻找一些全新的干预调控途径。比如,我们的相关‘脑波音乐’‘功能游戏’项目正在瞄准阿尔茨海默病进行技术攻坚。”尧德中建议,川渝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应该加强合作,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对两地老年群体的身心健康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更多适老益智体验项目。


编辑:林坤  / 审核:林坤  / 发布:陈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