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成电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川观新闻 | 电子科大马院院长吴满意:突出“精准”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文:吴满意 来源:社会媒体 时间:2022-09-30 4972

1664443726585087882.jpg-cgwapimg.jpg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是我们统筹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学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抓住新机遇,回应新挑战,就要在精准思维和理念的引导下,通过完善顶层设计、优化工作格局、加大精准施策力度,进一步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深度融合,借助精准识别、精准定制、精准滴灌、精细管理、精准评价等环节,主动建好管好主渠道、主阵地与主战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精准育人,助力和赋能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不断提高立德树人的针对性、实效性。

以精准思政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大数据在治国理政中的地位与效能。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同样需要基于大数据治理的精准性。因而,我们应该着眼于课堂主渠道的教学体系建设,聚力于日常教育主阵地的工作体系建设,聚焦于网络主战场的线上引导体系建设。同时,加快和提高思路、师资、教材、教法、机制、环境等创优速度、进度和程度,精准思政无疑给我们提供了链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有效桥梁。

第一,精准识别供给对象。当今世界,海量信息的轰炸,网络广场式的喧嚣,牟利的资本、泛滥的消费主义言行以及各种弹幕文化、二次元文化、直播文化等介入,对于需求本就多样化的网络原住民们,产生着巨大影响。面对学生个性发展与传统教育效果弱化、自主性增强与“信息茧房”制约以及思政队伍单兵作战与教学资源功能局限等新问题,无论思政课程还是课程思政,往往都表现出针对性和精准性不足,呈现出内容宽泛、方法呆板、供需匹配度低、评价简单等弊端。因此,客观上急需我们分析和研究受教者的真实状况和个性化需要,主观上需要我们强化教育内容与形式的匹配。精准思政能够让我们实现对受教者思想行为的洞察与掌握,明晰其真实需求,精准定位,定向施治。同时,借助精准供给,深度弥合与高位对接受教者的期获,提升大学生的参与感,助力我们实现精准识别、精准定制、精准滴灌和精准评估的迭代要求。

第二,精准实现思政教育创新升级。一是实现理论创新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完全可以通过充分挖掘大数据的潜在价值,实现自身的思维变革。通过精准思政活动,我们可以不断创新思维、内容、方法和载体,持续创新学科、学术、话语体系,有力回应新时代“如何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二是实现实践创新的需要。精准思政模式是思想政治教育在传统模式上的集成化创新和系统化升级。无论思政课程还是课程思政,借助大数据等前沿性技术,了解、把握受教者活动轨迹与电子印痕,有助于我们收集、加工和处理相应的数据,实现行为数据中提取思想观点、思想理念借行为数据展示等互通互融的工作目标,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认识、把握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

以精准思政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有效衔接

精准思政以数字数据化为特色,不仅能够有效融合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更能在数字数据的加持下让树人、立人、育人之德在“不变之中变、在变中不变”,实现守正创新的目的与要求。

精准思政可以有效链通课堂、实践和网络在线的教学体系。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性课程,思政课程有效传播党和国家的意志是义不容辞的任务。因而,抓好思政课程建设的干道,完善实践育人工作的辅道,用好网络育人的通道,连接好课程思政的管道。这就需要我们大胆创新、有效创新,确保道道相连,实现育人目标。

一是创优思路,建好课堂育人的干道。可以借助问卷调研和数据挖掘,对学生进行精准画像;以赛促教、以评促教、以研促教等。通过识别对象,精准把脉,精准供给,彰显内容为王之优;二是完善体系,建好实践育人的辅道。围绕任务,定制与完善课堂上下、校内校外、的社会实践育人体系;三是强化信息基建,打造网络在线课堂的育人通道。着力建构大中小、本硕博一体化、专业化的线上育人体系;四是精心梳理和打造课程思政,围绕立德树人核心目标,深入挖掘各门课程思政元素,强化互联互动,精心设计实施思政课—通识课—专业课立体化教学多种管道,完成同课异构、异课同构的育人体系。

总之,通过我们的齐心协力,激活理论课堂使之“热起来”,创新实践课堂使之“动起来”,构建在线课堂使之“火起来”,打通课程思政课堂使之“亮起来”,尊重规律、遵循规律,有效链接四种类别的道路,构建精准识别、精准推送、精准管理的育人体系,拓宽同向同行的有效途径。

以精准思政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发力全面发展

实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有效融入、有机衔接,我们就应该在精准思维的指导下,加快整合师资,增强创优效能,深化课程研究,优化教育环境,强化学科支撑,更好地提升育人质量。

强化体制机制创新,深化高质量的教学研究。强化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学队伍与科研队伍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质量和实效性,是我们体制创优、师资创优以求精准管理育人的重要内容。组建联合课程教研室,实施与推进基层党组织“双带头人工程”;推出青年教师工作坊,着力推进课程首席教师—主讲教师—骨干教师与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学术新秀多层级对应的团队融合,课程首席教师即为学科带头人,主讲教师为学术带头人,骨干教师即为学术新秀。这样的组合,有利于衔接、融合与通畅。

突出问题导向,厘清任务清单,强化集体攻关,确保精准滴灌。一是从教学中找问题、在备课中讲问题;二是鼓励与支持教师“小切口现主题,讲故事有思想,用案例出观点”;明确任务清单,共同签署责任书,落实到人;三是集体承接,协同编撰,联合出版等。

强化专兼职队伍的深度融合,协同推进日常教育精准化。一是互联互通,强化教学单位与职能部门整体联动,以思政课程为中轴,以其他课程思政为载体,全面把握与研究学生思想动态;以教师互聘方式,强化集体备课质量;二是以多种方式,强化团队合作。如师生联合理论宣讲、辅导等,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与能力;三是开辟学术沙龙,以多种灵活方式与学生交流沟通;四是联合相关单位共同举办各种知识竞赛、经典阅读活动,特别是邀请离退休政工干部畅谈理想信仰与人生价值;五是围绕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合作,共同推进省部级相关网络文化建设要求的各项工作;六是围绕学生创新创业目标,有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创优环境,强化学科科研育人。优化美化思政课程、课程思政育人新环境,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其他学科与科研的反哺与支撑。可以实施思政课程研究丛书、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读物、课程思政精彩讲义等出版补贴工程,着眼科研育人,强化学人、学者、学术助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学的精准支撑。

深化管理,增强管理育人。精致规则,严谨制度,强化管理育人。一是加强教学管理,提升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育人实效;二是优化监管、科学评价,精心设计与实施课程考试、考核标准,加大课前、课中、课后精准服务,等等。

综上所述,强化精准思政教育教学活动,是我们统筹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发力、同向同行的重要方式,也是我们坚决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要求的具体体现。


报道链接:https://cbgc.scol.com.cn/news/3753850?from=iosapp&app_id=cbgc


编辑:  / 审核:  / 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