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实践】回溯古今寻科迹 电子科大“同心致远“实践队开展系列活动
文:郑昊禹、魏晋艺、尹艺田 图:郑昊禹、魏晋艺、尹艺田 来源:生命学院 时间:2022-09-09 1915

   近日,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号召,电子科技大学“同心致远”实践队以十年金奖团队iGEM和科研育人“脑智明珠”班为执行主体,联合四川省科技馆、都江堰锦康唐氏综合征残疾儿童助残服务中心,以探寻古今科学文化奥秘为内核,走进四川、安徽等六省十地,通过实地考察、线上调研、科普宣讲、科学家访谈、社区服务等形式,线上线下双线并行地开展为期20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既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推动前沿科学传播,更促使大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社会理想,与时代同呼吸,与祖国共命运。

古蜀文化溯源行:寻根溯源、学史增信

  实践队走进神秘灿烂的三星堆,深挖三星堆青铜神树、黄金面具、铜大立人像的文物故事,将其生动地再现在观众面前,解密千年前的古蜀人民智慧与精神;实践队寻访匠心独运的都江堰,解码都江堰水利工程持续运转两千多年的奥秘,深挖李冰父子率领百姓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真实历史故事,极大加深了实践队成员对川蜀大地历史文化的理解。

0.png

志愿者探秘三星堆

  走进三星堆和都江堰古代科学家的智慧遗产,志愿者们纷纷感叹先民的智慧和想象力:“这些是不为岁月所改变的东西,更是古蜀文明的最好见证。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该承袭古代科学家钻研的精神,树立文化自信,并将这种自信带到自己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去,以小我影响大我,带动文化浪潮的兴起。”

革命红色追梦行:追光觅影,学史崇德

  红色科学家先辈中,不乏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老战士”。实践队走进成电校园,寻找成电红色科学家,切实对话我们身边的科研“顶流”,了解最真实的红色科学家、红色教育家的故事,发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红色科学家精神。

  先辈在中国这一片热土上,遍布红色印记、深烙革命脚印。实践队以传承红色革命历史为初心,队员们各自返回家乡,分别前往四川、广西、浙江、安徽、黑龙江、内蒙古六省,追寻红色土地,探访家乡红色革命旧址。在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赏浙东儿女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壮丽篇章,在广西凭祥友谊关听“红旗插上城楼、广西全境解放”的热血故事,在李家发烈士纪念馆颂“黄继光式的战斗英雄”保家卫国、浴血奋斗的大无畏精神,在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看“大庆精神”在这片“黑土地”上迎风飘扬,在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寻知青开赴前线、驻守边疆的青春岁月。在这些红色教育基地中,队员们重温艰苦奋斗的革命历史,回顾浴血奋战的革命岁月,了解“红色文物背后的故事” 并制作“我和我的家乡”微党课,让热血党史“放声呐喊”。

1.jpg

实践队员们探访各自家乡的红色革命遗址

  在百年科技奋斗史中,科技工作者们前仆后继,灿若繁星。实践队以弘扬科学家精神为主线,翻阅历史书籍、访谈新闻、传记视频,通过摘录、转载、整理等方式汇编成册,基于前期调研所得数据,迎合大众获取信息的习惯,形成云集科学家榜样故事的纪实小传、群像画册、新闻篇章,记录下百年来始终为建设祖国、服务人民而奋斗的中国脊梁,讲述中国青年接力绽放的热血担当,将全面立体的红色科学家形象呈现在公众眼前。

news.uestc.edu.jpg

实践队制作红色科学家生平故事册(节选)

  怀揣拳拳爱国之心、科研报国之志的红色科学家的故事令队员们为之震撼;行走的党史课,给实践队员们深刻而触动心灵的学习体验。大家纷纷表示:要承续先辈之志,学习他们的家国情怀与爱国热诚,学习他们的淡泊名利、勇于创新,并且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投身祖国的建设之中。

现代公益科普行:赓薪续火,学史力行

  “这个智能小车也太神奇了吧!”“我回去也要让我妈妈给我买一台相机!”实践队聚焦唐氏综合征,走进都江堰锦康唐氏综合征残疾儿童助残服务中心,关注“唐宝宝”们的成长发展。我们依托自身生物学科专业特色,带着自主研发的自动避障小车,带领唐宝宝们操作、避让自动避障小车,带去智能小车表演,提升“唐宝宝”们的反应力及避障能力;我们通过帮助“唐宝宝”们使用相机拍摄,引导“唐宝宝”们去发现美、认识美,提升他们的想象力及注意力;我们开设“美育涂鸦课堂”,通过涂色和纸艺教学,一对一耐心带领“唐宝宝”们认识涂色和折纸的意义,从乱写乱画到完成作品,从跟不上步骤到折好一只小青蛙,提升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此外,实践队还走进唐氏康复训练中心周围的社区,通过宣发传单、调研问卷、有奖问答等方式开展关于成都市市民对唐氏综合征的了解程度,形成调研报告,提升公众对于唐氏综合征的认知及宣传唐氏综合征的危害。

10.png2.jpg

志愿者们带领“唐宝”们开展操作小车、涂鸦、折纸等活动

  “原来蓝藻是这样的吗?”“大脑脑区原来是这样分工协作的,我以后也要去当研究大脑的科学家!”实践队联合四川省科技馆,设立了以蓝藻生物学应用及大脑科学研究为支撑的“课程+教具+舞台剧”的沉浸式科普系列活动。为了打破疫情的壁垒,同学们以线上云直播的形式开设六个课时的沉浸式新科普课程,共计吸引13.3万人收看,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希望让科技走向大众,让科学不再沉默。

  一是,以专业系统化科普课程为内核,探秘生物科学,以专业视角提升科学素养。例如在藻类讲堂中,将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蓝藻的起源、发展、演变、进化,同时带去原创歌曲《那些藻儿》,并伴随生动形象的比喻和精美的PPT将蓝藻的发展、应用、创新娓娓道来;在大脑科普课堂中,以原创的卡牌游戏切入,由浅入深地介绍大脑如何演化而来,带领大家认识脑的结构、脑区的分工与合作、研究大脑的方法、脑机接口技术及脑科学的未来展望。

2b44b3efccc0734af1df850ff45cb747_edccf.p333.png4444.jpg33.png

联合四川科技馆开设科普“云课堂”

  二是,以自主创新性教具为辅助,调动科学兴趣。在科普的过程中,为了更清晰的表现生物学知识,同学们创造了采用环保材质制作的创新性科普教具。通过创新的科普教具能将让晦涩难懂的知识变得直观易懂,深入浅出,让小朋友们快速理解主题,领悟课上知识,小朋友们纷纷表示:这样生动有趣的科普课,有几堂我就想上几堂!

nb.jpg

实践队自主研发科普卡牌教具

  三是,以趣味沉浸式舞台剧为外显,感悟科学担当。同学们在B站、大学生实践网等平台上投递原创舞台剧视频《大脑家族》,以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大脑使用为切入点,让孩子们了解自己的大脑不同的位置控制着自己不同的活动。用问题导向引导孩子们在心中产生疑问,并且产生更多的好奇心,从而主动去探索大脑的奥秘。小朋友们纷纷表示:原来大脑这么神奇,我以后也想要探寻大脑的秘密!

1212.jpg

志愿者们打造《大脑家族》科普舞台剧


编辑:张闻起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