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新工科】工科专业全面建成“始于新生、贯通四年、逐级挑战”新工科项目式课程体系
文:向桂君 图:教务处、各学院 来源:教务处 时间:2022-07-08 9299

  “新生项目课程和其他传统的课程不一样,它让我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最让我兴奋的是自己能够自主设计作品,在干中学,在学中干,这不但让我体验了学习知识的快乐,也对专业的认知得到了加强。”“课程干货十足,所讲内容全是对接下来的实践操作有用的,没法走神!”学生口中的新生项目课程,是学校贯通四年逐级挑战的新工科项目式课程体系的起点,是工科学生在大一就要经历的必修课。大一之后,所有工科专业还开设中级项目式课程、高级项目式课程、高峰体验项目(课程)等贯通四年的项目式课程。

  工程教育改革如何面向大规模全体学生全面实施,而不是仅在小规模实验班试点改革或仅是少量教师“单打独斗”式的教学改革?如何将新工科建设成果惠及全体学生?近年来,学校以“唤起好奇、激发潜能”为核心理念,面向未来、面向新时代的工程教育,主动谋划与改革创新,从新生开始,四年贯通综合施策,经过几年持续努力,在所有工科专业建成了全新的“始于新生、贯通四年、逐级挑战”新工科项目式课程体系,实施惠及全体学生的系统性、整体性、全覆盖的新工科教育改革,破解工程教育共性问题,取得实效。

明确方向,汇聚共识,全面行动

       近年来,学校通过“教育思想大讨论”“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工作会”“一流本科教育大家谈”“本科教学改革创新论坛”以及挑战性课程、项目式课程、新生研讨课、核心通识课等专题宣讲、培训、交流与示范等一系列全校性教研活动,持续深入研讨,深刻转变了教师教学理念。2019年,学校系统总结一流本科教育与新工科建设经验,统筹谋划新时代学校本科教育改革与发展,形成并全面实施《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和《新工科建设成电方案》,进一步确立“价值塑造、启迪思想、唤起好奇、激发潜能、探究未知、个性发展”六位一体人才培养新理念,凸显立德树人、学生中心、通专结合、逐级挑战、交叉融合的显著特征,尤其强调贯通四年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焰,形成主动学习与创新创造的内驱力。

图1.png

图2.png

一系列全校性教学研讨交流会

  学校通过中心组学习会议、中层干部大会等,向校内各级管理干部,尤其是处在教学改革一线的工科学院院长和副院长、本科教学关键岗位教师等,持续开展新工科教育改革专题学习报告,不断提升学校管理层对新工科建设的理念把握、趋势研判、规划统筹和协调推进能力。不断推进学院、基层教学组织的系统学习和研究,让新工科教育理念深入人心、让新工科教育生态持续优化,最终形成全面共识与全面行动的新工科教育改革创新文化,让全体师生都成为新工科教育变革的参与者、推动者和见证者。

       此外,学校还通过建立新工科教育规划及建设奖、新工科教学团队奖、新工科课程建设奖、新工科教材建设奖、新工科教学研究奖等新工科专项奖励,课程优绩奖励、标杆课程课酬重奖、教书育人优秀团队奖、卓越教学奖、教学改革创新示范奖、考核内容与方式改革专项奖等系统化的教学荣誉体系与激励机制,设立本科教学关键岗位体系等,激发全体教师改革创新活力。

全新的贯通四年项目式课程体系融入培养方案

       2016年1月,学校启动了进入新世纪以来改革力度最大的一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全面修订。历时一年半,全面重构的培养方案从2017级开始实施。新方案突破传统工程教育模式,吸收新工科教育改革最新理念,以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效果为中心,以“严控周学时、压缩总学分,增设挑战性课程、加强‘看家基础’与‘大课硬课’建设、全过程研究性教学、全贯通项目式课程、加强通识教育、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加强跨学科教育”等为重点,将成体系的新工科教育改革成果落实在培养方案。如今,成体系的项目式课程体系已全部落实到所有工科专业的培养方案之中。

  全新项目式课程体系的核心思想可用十二个字概括:始于新生、贯通四年、逐级挑战。面向大一新生,实施“一年级新生新工程教育计划”。该“计划”中的新生项目式课程是项目课程体系的起点,通过让新生尝试解决有价值的现实世界问题初步了解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的内涵与思想,初步体验团队协作、真实世界的实践、充满挑战与获得感的学习,养成设计、创新、创造的思维习惯和精神,增强对后续课程的感性认识。在课堂之外,还鼓励学有余力的新生学生参加“一年级新生课外创新实践项目计划”,以课外创新实践项目为载体,初步体验项目学习、研究和管理全过程,初步形成创新实践能力。

  后续三年“基于项目的课程体系设计与实践计划”持续跟进,递进式锻炼学生综合运用多课程、多领域知识,团队协作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持续激发学习与创新潜能,形成持久内驱力和学习能力。其中,中、高级阶段项目式课程以创新性解决方案的研究、设计和原型系统实现为导向,聚焦学生已有知识和学习经验的整合与扩展,通过解决综合性复杂工程问题,体现多领域知识运用和创新,获得自我成就与学以致用的体验。

0e164c93fc70e94f5ca66be00b7d5ef9_d2956.p

9c9488da3f3e52edb9be4ae30ef15f9f_d2956.p

d2e2c4dee60d3678d00a0fbddc8935e4_d2956.p

部分学院项目式课程典型案例

2e71cbfa0cd460e2d4ea58d27d9e0735_d2956.j

b486347db95ea1204b8e1dc6cdedbd0f_d2956.j

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边做边学,边学边做”

以展促学,以展促建,营造新工科质量文化

  学校以展览促学习、以展览促建设,推动各学院精心策划设计和举办本学院的“新工科教育学生课程学习作品展”,包含“挑战性项目式课程学生学习作品展”“新生项目式课程学生学习作品展”“‘科研育人’新工程教育计划学生学习作品展”和“新生课外创新实践学生作品展”等系列专题。定期举办的“作品展”吸引众多师生参展观展,让教师的新工科教改成果、学生的新工科课程学习成果接受全校师生的“检阅”,既锻炼了学生的组织协调、沟通表达能力,也让学生收获了学习与创造的成就感,还加强了新工科教改经验交流研讨,让新工科教育的理念更加深入广大师生心中,营造更加浓厚的教改氛围,引领更多师生主动参与挑战性、项目式、研究型教学,形成了新工科教育“质量文化”。

  穿墙雷达、在线问诊、实验电磁炮、智能光感台灯、手机遥控导航系统、卫星轨道仿真软件、非接触隔空液位仪……这些都是学生参与项目式课程的学习作品。展览的初衷在参展师生的精心布展与展览中师生间、同学间的交流探讨中得到完美展现。“作品展”采用“教务处主办、学院承办”的方式,“成熟一个、实施一个”,已成为“学在成电”的闪亮名片。

a990188e91fb7d7fc470f63c215b0660_d2956.j

4d989a499067b566d999e22b8ee90bd9_d2956.j

fd0cfd49ca183c8cf3f738c3686e779a_d2956.j

2bb4a9978bd5adbfa6b6d6926e83ac8c_d2956.p

f83863cc67ba3e2bfb39c8f2c7193ab1_d2956.j

9833d62031e5284bf28f0ae2e50f8f7c_d2956.p

 各学院举办新工科教育学生课程学习作品展

图14.jpg

“新工科建设·工学院院长峰会”期间,与会专家参观作品展

系统性改革成果惠及全体学生

  学校在全校所有专业建成多类型研究型教学课程体系,以“高阶段性、创新性、挑战度、全覆盖”为导向,改变单向灌输、激发学术志趣、增强探究学习、强化实践创新,让“研究”慢慢成为学生的自觉意识、自觉习惯,内化为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精神。该课程体系包含新生研讨课、探究式小班课、挑战性学习课、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改革课、跨学科课程、学科前沿课程等。

  据统计,学校年均开设各类挑战性、研究型、项目式课程2800门次,覆盖学生14万人次,学生挑战性学习课内外投入时间占比高于1:3。学生对课程提升科研学术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满意度分别达到95.8%、97.2%、96.9%。所有项目式课程与研究型教学课程均落实到培养方案中,把本科四个年级的系统性、设计性、挑战性、逐级递进、逐级挑战的项目式课程体系落到了实处,实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四年贯通,思辨表达、团队协作、工程领导力培养四年贯通。

  学校实施惠及全体学生的系统性、整体性、全覆盖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不断迭代升级的全新培养方案,为学生铺设了“唤起好奇、激发潜能”到“产生内驱力”,再到“使命感学习与创造”的成长路径。学校的改革实践对破解新工科建设课程体系改革“普惠难”问题贡献了“成电智慧”。


编辑:林坤  / 审核:林坤  / 发布:陈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