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成电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人民政协报 | 曾勇:让科普更“亲民”
文:曾勇 来源:社会媒体 时间:2021-12-30 19505

  编者按:2021年12月29日出版的《人民政协报》在第10版刊登了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围绕“推动规划纲要落地 助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这一话题的建言,其中包括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中央委员、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曾勇的署名文章《让科普更“亲民”》,全文如下:

人民政协报.png

  今年6月,国务院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指出,到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56%,总体水平依然偏低。围绕“推动规划纲要落地助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这一话题,委员们开展建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进入新时代,加强科学素质建设和科学普及工作,对科技创新、综合国力提升、提升人民幸福感、满足感和获得感尤为重要。

  近年来,四川成都致力于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坚持以“需求导向、融合发展,市场逻辑、生活应用,美学表达、专业传播”为理念和原则的六化大科普格局,在市科协等单位的努力下,持续推进科普服务精准化、科普体验场景化、科普供给产业化、科普应用生活化、科普表达艺术化、科普传播专业化,不断探索科普内容、形式和手段创新,积极推动科普融入群众生活。

  总体而言,我们的科普工作和科学素质建设,在更高水平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上,还有一定差距。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修订科普法,推动地方科普立法。科普法于2002年颁布,已经施行19年,建议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组织修订科普法,突出时代性、实用性、实效性。同时大力推动地方科普立法,使地方性科普条例更贴合地区发展实际,更具有指导意义。目前,很多城市出台了地方性的科学技术普及条例,比如2019年,《宁波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正式实施,2020年,《深圳经济特区科学技术普及条例》正式实施等,都是很有益的尝试。建议有条件的城市积极推进,对科普投入、科普设施建设、科普工作条件、各级政府和部门及社会主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等,以地方法规形式予以明确,切实推动科普工作步入法治化、规范化、长效化轨道。

  二是推动建立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社会参与的大科普工作格局。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对主动开展科普工作的主体给予相应的引导资金扶持,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科普事业,鼓励有条件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向公众开放具有科普特质的场地、设施,鼓励企业创办行业或者企业展览馆、博物馆等科普设施,撬动社会资源开展市场化科普服务。

  三是加强“双减”政策下科普服务供给。整合科技教育资源,搭建科普教育服务平台,发挥科协、科研院所等科教资源优势,建立完善科普育人机制,向广大中小学生提供高质量科普文化资源,全面助力“双减”落地,真正实现科普资源下沉。

  四是繁荣科普媒体事业,让科学更亲民。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发射成功后,很多新闻媒体进行了报道,但有些报道因过多使用专业术语,缺乏必要的通俗解释,无法让非专业的读者一目了然。科学繁荣与科普媒体兴旺息息相关,只有让科学更亲民,让更多人对科学感兴趣,才能为将来国家科学的发展奠定源源不断的人才基础,期待科普媒体和科普报道还需转变风格更加接地气。

  五是构建专业人士参与科普的制度体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钟南山、张文宏等专家通过媒体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传播科学权威的防疫知识。所以,要积极倡导一流科学家躬身科普一线,带动更多更广泛的专业人员投身科普事业。这就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机制,实现科普与专家职级晋升、薪资等挂钩,营造良好的外部生态和环境氛围,让更多忙于埋头做研究的学者、专家愿意抽出时间,主动投身科普事业,形成院士专家广泛参与科普事业的良好局面。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中央委员,电子科技大学校长)


  文章链接:http://dzb.rmzxb.com.cn/rmzxbPaper/pc/con/202112/29/content_17402.html


编辑:林坤  / 审核:林坤  / 发布:陈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