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六中全会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学习贯彻六中全会】党的百年奋斗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文:刘强 唐良虎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2021-12-10 6232

编者按:日前,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胜利召开。会议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即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阐述党对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对马克思主义、对人类进步事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所作的历史性贡献。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一时间组织师生就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进行理论交流和学理探讨,系列文章将于近日持续推出。12月8日,党建网刊发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刘强、博士研究生唐良虎的文章《党的百年奋斗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全文内容如下: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全面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决议》从5个方面概括了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其中之一就是“党的百年奋斗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一百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创造了“四个伟大成就”,实现和迎来了“四个伟大飞跃”。在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中,我们取得的“根本成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上连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现在与未来。

从历史逻辑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

1964年,毛泽东同志会见外宾时指出:“如果要看前途,一定要看历史。”善于从历史的纵深处启示现实和未来,是共产党人战略思维的一个显著特点。重视对历史的学习和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与运用,善于从不断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中找到前进的正确方向,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人民在中华民族遭遇到文明难以赓续的深重危机的背景下选择了马克思主义。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腐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近代以来,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都在努力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但都没有成功。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走俄国人的路”,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成为中国先进分子的集体选择。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自此以后,中国人民有了自己的“代言人”和领路人,开始探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实践的选择,是历史必然性、主体能动性和实践创造性的有机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断开拓、不断创新、不断完善的成果。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实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跃升。

从理论逻辑看,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既坚持了社会主义的底色不变,又科学把握历史发展趋势和时代特征,同时批判吸收和借鉴一切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形成的独立创造。正是因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中国实现了国家从四分五裂、一盘散沙到高度统一、民族团结,社会从积贫积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繁荣富强,民族从被动挨打、饱受欺凌到独立自主、坚定自信,如期建成了经济繁荣、政治民主、文化发展、社会和谐、生态良好、人民幸福的全面小康社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首先,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九大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基本国情,决定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的历史必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极大地激发了各方面活力,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国家的综合国力迈上了新台阶。其次,实现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建立了开放包容、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经济体制。中国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通过自身发展给世界创造更多机遇,通过深化自身实践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同世界各国分享,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再次,实现了生产力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有机结合。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最后,开放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中国在对外开放中展现大国担当,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既立足国内,充分运用我国资源、市场、制度等优势,又重视国内国际经济联动效应,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必然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中国社会长期稳定奇迹。首先,通过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社会稳定的政治保障。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扭转近代以后的历史命运、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次,通过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夯实社会稳定的物质保障。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地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最根本任务,经济运行保持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良好发展势头,积累了强大物质力量,从而为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再次,通过依法治国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化解重大风险。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地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了完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从而有效依法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最后,通过持续改革创新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奠定社会稳定的制度保障。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因时而变、因势而新、与时俱进,通过不断探索,经历不断改革,坚持、完善和形成包括国家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等制度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使社会始终充满生机活力。

从实践逻辑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境界

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要掌握自己的前途命运,就必须在自己选择和创造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必须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要坚持和完善党对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全面领导,不断提高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充分发挥党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始终拥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要立足中国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确保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发展。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汲取养分,让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更加适应中国的地理环境、历史发展、文化传统、价值传承、民族理想、生活习俗、社会需求和人民期盼。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大力气、苦功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彰显,为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提供更加有力的制度保障。要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道理,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

(作者:刘强,系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唐良虎,系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方法和实践的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9JDA007〕阶段性成果)

党建网:http://www.dangjian.cn/shouye/sixianglilun/lilunqiangdang/202112/t20211208_6260751.shtml


编辑:文龙  / 审核:陈伟  / 发布:陈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