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党史学习教育】我为师生办实事 | 生命学院:破解双校区运行难题,为人才培养办实事
文:黄百灵、刘铁军、宋水正 图:生命学院 来源:生命学院 时间:2021-11-03 2545

  沙河校区视觉与眼动研究团队的研究生终于不再为在清水河校区做完磁共振实验无处可去困扰了。了解到师生的这一实际困难后,生命学院经过多方协调,在创新中心四楼为团队师生准备了学习研修室。在实验之余的时间里,大家可以在这里阅读文献、开展研讨。

  团队负责人、生命学院李凌教授说,“自从有了学习研修室,同学们的学习和科研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高,非常感谢学院给予的支持!”

  随着各项事业发展,近年来,生命学院的教学、科研、办公场地分布在了清水河和沙河两个校区多个楼栋。对于学院的学生而言,物理空间上的分隔,给学习、科研、办事等诸多方面造成了不便和困难。

1e524b30314f4cfddfd995d86057357d.jpg

205cd2b9915bf7cdf6bff79bd6c28776.jpg

  如何更好地破解这一难题?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领导班子深入两个校区的学术团队、实验室和学生宿舍,与研究生导师和学生等进行交流,了解工作和学习中的实际困难。听取意见和建议后,学院党委委员、班子成员、二级教代会主任、工会主席和学院办公室主任等共同商讨具体困难的解决方案和措施,积极为师生办实事,多个影响人才培养的难题逐一得到解决。

  根据学校统一安排,生命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9月开学后全部在沙河校区学习和生活,在清水河校区学术团队面临着“团队和学生空间分离,对学生培养造成较大影响”的问题。

  新增物理空间、扩容实验设备、定期科研指导……生命学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解决好师生的急难愁盼问题。

沙河校区主楼西151公共教研学习室.jpg

沙河校区教研室新增实验设备.jpg

  7月上旬,学院在沙河校区主楼改造了两间办公室,作为“研究生公共研修室”和“导师(辅导员)与研究生交流活动室”。同时,对沙河校区公共实验平台进行了全面检查、研判,利用暑假对实验平台设备进行了梳理、扩容,并对实验室硬件条件进行了维修和改善,确保学生回到沙河校区后就能够进入实验室开展研究。

陈华富教授沙河校区配备教研室.jpg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开展科研,节约往返两校区的时间,开学后,陈华富教授、刘铁军教授、段旭君研究员等三位党委委员率先示范,将清水河校区的部分实验设备和电脑搬到沙河校区办公室,并定期到沙河校区指导学生开展科研学习。

  神经工程团队负责人尧德中教授也组织团队老师为回到沙河校区学习的学生添置实验设备,并通过小组定期例会等方式为研究生提供科研指导。

  同时,在学院党委部署下,党委副书记、学生科科长和研究生辅导员,每周至少保证两次到沙河校区办公,方便与学生近距离交流沟通。

  经过努力,自9月开学以来,团队归属在清水河校区而学习生活在沙河校区的研究生,都得到了来自各团队导师和学院党委的关心关怀,对未来学习也充满了信心。

来自陈华富教授团队的研一学生刘昊祥说,“感谢学院和陈老师团队切实帮我们解决难题。教研室为同学们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实验设备大大提升了平时代码运行、数据分析、文献阅读等方面的效率。”

  在双校区运行以外,生命学院也积极解决好其他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难题。

刘贻尧教授、吴春惠副教授团队新增教研室.jpg

  刘贻尧教授、吴春惠副教授等导师所带的研究生在沙河校区的教研室比较拥挤,给科研学习造成诸多不便。为此,学院在沙河校区主楼申请到若干间办公室,提供给研究生作为教研室使用,较好地缓解了之前教研室空间紧张的状况。

  生命学院在清水河校区的行政办公室主要集中在综合楼,而教务科办公室单独设置在创新中心大楼,造成学生办理教务事项需要来回多走1公里多的路程。3月下旬,学院和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在清水河校区综合楼为学院教务科争取到办公场地,提高了学生的办事效率,促进了教务科与学生科“教与学”工作融合,增进了学生与教务老师、辅导员们的日常交流。

  下一步,生命学院党委将继续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与为师生办实事、与人才培养工作等工作有机结合,全心全意为师生做好事、办实事,不断增强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


编辑:李果  / 审核:李果  / 发布:陈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