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社会科学网:科学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内涵
文:李弦 吴姗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2021-09-03 2810

  编者按:9月3日,中国社会科学网刊登了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弦、吴姗的理论文章《科学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内涵》,全文如下:

image.png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话语铿锵:“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伟大建党精神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源,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广大人民实现“站起来”和“富起来”历史性任务的重要保证,也是继续向着“强起来”目标迈进的重要法宝。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大会上指出,我们要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明理”构成了“增信”“崇德”“力行”的前提,这里的“明理”主要是指坚持真理和坚守理想。“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带领广大人民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取得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就在于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种科学的理论,恩格斯首先把马克思界定为一名“科学家”,马克思的一生有着两大发现,即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剥削工人的秘密,它构成了我们科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也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了自身的信仰,“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改变世界”的“革命家”精神也在激励着无数共产党人砥砺前行,共产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理想和价值目标,也构成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旨归。一百年来,我们党正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真理观,坚持了共产主义信念和崇高理想,才能从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中走向胜利。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共产党宣言》被视为马克思主义的宣言书和政治纲领,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对于共产党人“初心”的最早概括,而且提出共产党人要始终保持“理论上的先进性”和“实践上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这是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政治组织的显著差异,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政治品格。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近代中国进行了各种拯救中国的尝试,但都没有彻底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与广大人民群众血肉相连、唇齿相依,先后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和“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和显著标识,也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政治品格的体现。“初心易得、始终难守”,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点上,中国共产党人不仅要始终铭记自己的“初心”,继续发扬伟大建党精神,更要持之以恒地去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

  恩格斯对马克思做出了这样的评价:“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满腔热情、坚韧不拔”是对马克思斗争精神主观层面的评价,“卓有成效”则是客观结果层面的评价,马克思是一名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他的斗争对象包括了各种意识形态、各种污名化社会主义和资产阶级的统治等。中国共产党人正是赓续了马克思的这种斗争精神,才带领广大中国人民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在“四个伟大”中,“统揽伟大斗争”排在了首位。回顾百年党史,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发扬了伟大建党精神,才能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进入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从斗争精神的“现实逻辑”来看,我们还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展望未来,我们还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对党忠诚”是中国共产党的入党誓词,要求每一个中国共产党人都要对党忠诚、永不叛党,这也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政治品格。在建党之初,面对各种威逼利诱,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慷慨就义、视死如归,涌现出了一大批仁人志士,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和鲜血深刻诠释了什么叫“对党忠诚”,谱写了一幕幕华丽的英雄赞歌。“对党忠诚”同时要求“不负人民”。人民的殷切希望也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奋力前行的不竭动力。“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习近平总书记的庄严宣告蕴含着丰厚的历史逻辑,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与广大中国人民凝心聚力的结果,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贫如洗到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从社会主义建设阶段的曲折探索到改革开放的“关键一招”,从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道路的前进始终体现着“不负人民”的显性逻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我们必须更加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本文系2020年度四川省社科规划项目“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下的数字劳动研究”(SC20C008)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章链接:http://marx.cssn.cn/mkszy/yc/202109/t20210901_5356960.shtml


编辑:林坤  / 审核:林坤  / 发布:陈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