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学校召开核心通识课专题交流报告会
文:何乔 图:逆光摄影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21-07-13 4475

_DSC9793-1625737385769.JPG

7月8日,学校在清水河校区召开本科教学专题之核心通识课程交流报告会,围绕核心通识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进行示范交流分享。校长曾勇出席会议并讲话。

_DSC9817-1625737387959.JPG

教务处处长黄廷祝在主持会议时说,加强通识教育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增长知识见识”方面下功夫,也是我校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和新工科建设方案的重要内容。通识教育是致力于“全人”的教育,它既包括科学精神,也包含人文素养,培养学生有多领域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多视角看待事物的思维方式、综合素养和通用能力。学校自2013年开始起步探索实施通识教育,2016年全面实施成电特色通识教育体系。经过几年的建设,现在已经进入到了全面质量提升的核心通识课程2.0建设阶段。希望老师们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打造更多“金课”,不断提升学校核心通识课程质量,形成质量文化。

_DSC9838-1625737398359.JPG

校通识教育委员会主任张文鹏教授回顾了学校核心通识课程建设的历程,总结了成绩和不足,强调了课程建设的初心并对未来的工作进行了展望。近年来,在教务处的筹划组织,学校相关部门、学院和老师们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建成了核心通识课程体系,开出6大模块74门课(《人类文明经典赏析》算作1门),并形成了多门高水平的课程。2020年开课536门次,覆盖学生26675人。张文鹏介绍了核心通识课程建设与教学的基本要求,并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建议:学校、学院、课程组、教师个人共同发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核心通识课程教学教师队伍;加强学习和校内外交流,深化对新工程教育理念和通识课程与教学特点的认识;加强教学研究与改革创新实践,提升教学质量;加强教材与教学资源建设;加强教学督察,做到对全部课程、各环节全覆盖;动态调整优化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她说,提升通识课程质量对我校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将为学生专业学习和持续发展打下宽厚的基础,让学生在今后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希望老师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深化核心通识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更加努力地工作。

在示范交流分享环节,5位核心通识课示范课主讲教师代表结合自己讲授的课程做了经验分享。

_DSC9873-1625737392627.JPG

外国语学院邹涛教授从对通识课程的基本认识和优秀通识课的模式谈起,并分享了自己在《外国经典文学著作选读》课堂上深化课堂交流的方法,包括开启全员问答模式,鼓励学生挑战权威、积极创新,对学生进行学科方法论的引导等。她还特别介绍了该课程结合现实社会问题开展课程思政的做法。

_DSC9881-1625737397048.JPG

公共管理学院黄小洵副教授结合《法律与社会》课程分享了如何保障核心通识课程质量,防止核心通识课程沦为水课的做法。她认为,老师在开课时要明确课堂规则和要求;给学生选择权,留下真正对课程感兴趣的同学;严格执行课堂要求,保证课堂成绩公平、公正。在授课过程中,既要注重教学内容,也要注重教学形式,要建立高质量的师生互动。

_DSC9896-1625737399823.JPG

外国语学院吕汀副教授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介绍了课程《中西文化比较与交流》。她用“knowledge”这个语言概念作为实例,结合学校近年来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举措,说明改革背后所隐含的知识观及教学观念的转变,进而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法。她还介绍了如何在课堂中深入浅出地向学生讲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_DSC9910-1625737402142.JPG

马克思主义学院郭芙蕊副教授分享了自己在《哲学导论》的课堂教学经验。课程通过构建“点—线—面—体”课堂思维模式、“散—收—升”课堂探讨模式以及注重过程化育人,很好地实现了学生知识掌握、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的课程目标。未来,她希望能跟工科老师合作,把更多工科的内容融入课程中,使课程成为更富有成电特色的通识课。

_DSC9934-1625737407543.JPG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陈瑜教授从计划与要求、教学与激励、理论与实践、耕耘与收获四个方面介绍了《电子工程设计之高频电路设计与工程制作》课程开展情况。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内容和耐心的引导,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了从开学时的“好难,学不会,老师放过我”到期末时的“终于完成了,学到东西、拿到学分,开心”两种心态的转变。

与会老师就如何激发学生兴趣、通识课与专业课的差别、理工与人文的融合等问题与5位老师进行了交流。

_DSC0004-1625737384621.jpg

曾勇从“通识教育的意义”“工科与通识教育”“新工科与通识教育”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了通识教育的使命、工科学生尤其需要通识教育的原因,以及新工科背景下进行通识教育的要求。他说,大学通识教育的使命不是要给学生一个工科版的人生模板,也不仅仅是给学生一个功用性的综合素质,而是要让学生在人类文明丰富多样的人生历程中,通过前人记载、思索、创造的人生故事,去感知、认知、想象、发现人生的意义和自己独特的人生道路。工科学生尤其需要通识教育,以帮助其形成社会意识、涵养科学精神、承担社会责任,更好地实现探索、发现、创造的人生。曾勇指出,时代的发展对卓越工程师的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为我们的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核心通识课的改革和建设,要致力于培养学生在知识结构、思辨与表达、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和领导力、国际视野等方面的软实力,以及快速获取知识、创新创造、知识综合与集成等硬实力。他希望老师们既当演员,也要当导演,更要当教练,全情投入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精心设计课程内容和形式,帮助学生打开思维,激发创造力,助力学生成长为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创新引领型人才。

学校通识教育委员会专家,核心通识课程立项及开课教师、核心通识课程本科教学关键岗位首席教授与教学骨干、承担有关校教改项目的老师参加会议。


编辑:何乔  / 审核:何乔  / 发布:陈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