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术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基础论坛:仿生膜材料的研究
文:基础与前沿研究院 图:基础与前沿研究院 来源:基础与前沿研究院 时间:2021-06-22 3794

  由基础与前沿研究院主办的基础论坛第220期邀请到厦门大学侯旭教授作学术交流。具体安排如下,欢迎师生们参加。

  题 目:仿生膜材料的研究

  主讲人:侯旭 教授

  主持人:邓旭 教授

  时 间:2021年6月24日(周四)15:30-16:30

  地 点:沙河校区通信楼818会议室

  主讲人简介:

候旭.jpg

  侯旭,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重点专项项目负责人、厦门大学仿生多尺度孔道课题组组长、闽江科学传播学者(首批)等。2006年和2011年分别获四川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士学位和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物理化学博士学位。2012-2015年在哈佛大学Wyss仿生学院和哈佛医学院从事博士后和访问学者研究。从事仿生微/纳尺度多孔膜科学与技术研究十余年,出版了两本国际学术著作,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著名学术期刊如Nature, Nature Reviews Materials, 国家科学评论, Science Advances, Nature Communications等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

  侯旭在仿生液体门控技术方面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重要原创研究成果。2018年,获得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第十三届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2019年,获得中国胶体与界面化学优秀青年学者奖等;2020年,获得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和国际水协会-首创“水星奖”科学创新类-金奖等。代表中国遴选为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青年化学家元素周期表代言第100号元素“镄”,并入选中国青年化学家元素周期表代言第33号元素“砷”。侯旭教授所引领的“液体门控技术”的原创研究,与“人工智能、纳米传感器、快速诊断测试、核糖核酸疫苗等”被IUPAC评为2020年全球化学领域十大新兴技术。由于侯旭教授的新概念膜材料系列原创成果,曾受邀参加了中央电视台CCTV《人物-故事》及《百家讲坛》栏目,展示当代青年科学家的原创力、新型研究理念与瞩目研究成果。

  目前,他担任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第三届青年编委会委员、《应用化学》第十届编委会青年编委、Cell旗下Cell Reports Physical Science杂志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仿生材料化学委员会委员、国际仿生工程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等。侯旭教授还曾受邀参加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作为青年论坛之智能材料会议的主持人和报告人,在论坛中分享了题为“仿生多尺度孔道研究”的报告,并与多位诺贝尔奖得主做学术交流,被央视CCTV-1“朝闻天下”等多个栏目报道。

  报告摘要:

  向大自然学习,仿生这一思想早已出现并应用于人类的生产生活,例如骨针(模仿鱼刺)、锯子(模仿带齿草叶)、车轮(模仿蓬草的飞转状态)等。经过长期的演化和自然选择,生物系统通过优化其组织结构及界面性质等方法,最终进化出了能够响应外界刺激、适应环境变化的优异性能。现代化表征及制备合成技术的高速发展则推动了人类对这些优异生物特性的深入认知,这样一来,自然宏观现象背后的微观作用机制就为新材料的研发带来了更多设计灵感。仿生学在材料科学中的分支称为仿生材料学,仿生材料学受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启发,通过研究生物体宏观微观多尺度结构与其特性之间的相关性、设计合成具有该特性的物质和结构,最终得到具备特定功能的新材料。自然界的生物体给人类带来了无尽的设计灵感,其中包括了仿生材料领域的诸多研究热点。例如,仿生定向输运材料、仿生超疏水材料、仿生高黏附材料、仿生轻质高强度材料、仿生智能薄膜材料等。本堂课程将对上述具有代表性的仿生材料的前沿研究展开科普介绍,并结合报告人的求学成长经历分享人生感悟,交流创新思维培养方法等内容。


编辑:林坤  / 审核:林坤  / 发布:陈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