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成电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川观新闻:打造科技创新“国家队”丨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川报圆桌会②
文:徐莉莎 来源:社会媒体 时间:2021-06-21 1886

核心提示

  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提出,进一步提升我省在全国创新版图中的战略地位,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要承载区和创新要素加速汇聚地,建成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

  四川为什么有基础、有责任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应该打造科技创新“国家队”?作为在川高校、科研院校,又该如何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6月20日,四川日报全媒体邀请省科技厅、部分在川高校、科研院所主要负责人就上述问题展开了讨论。

●主持记者

徐莉莎

● 圆桌嘉宾

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党组书记、厅长 刘东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党委书记 万钢

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王亚非


嘉宾一 刘东

打造更多更强科技创新“国家队”

力争每年支持基础研究项目2000项以上

“省委全会将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与创新驱动四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体部署,体现了省委强烈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省科技厅厅长刘东说。

fcapp_2261a5c1-19af-451f-acab-36734128d4

刘东 摄影 华小峰

他认为,四川科技资源丰富,军工优势明显,创新能力突出。站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交汇点上,四川有基础、有责任乘势而上推进创新发展,打造更多更强科技创新“国家队”,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刘东表示,初步考虑,未来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刘东透露,四川将加强集成电路、新能源、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经济金融、现代农业等应用领域基础研究,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支持开展好奇心驱动的自由探索。力争每年支持基础研究项目2000项以上,推动实施一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对企业从事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实施后补助政策。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揭榜制,对揭榜项目按最高1000万元给予支持。

二是建设高能级战略创新平台。四川将聚焦优势领域、选准主攻方向,把国家所需与四川所能结合起来,积极争创国家实验室,全力建好国家实验室四川基地。目前天府兴隆湖实验室已正式挂牌启动。接下来还会在电子信息、生命科学、生态环境等领域,成熟一个启动一个,不断来推进战略科技力量的建设。

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也已经挂牌,这是当前我国铁路建设领域唯一的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将为铁路领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同时我们还要加快国家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医学中心等高能级创新平台的建设,把我们战略科技力量做强做实。

三是做强做大企业主体。四川将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培育一批科技型领军企业和创新型头部企业。支持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对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产业链上下游联合攻关,并取得重大突破、实现成果行业共享的创新联合体,给予后补助。着力培育领航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瞪羚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

四是培育高水平科研机构。加快发展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支持创建一批前沿科学中心。探索科研事业单位区别于其他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推动不同类型科研机构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加大中央驻川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支持力度。

五是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四川将继续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支持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前的非资产化管理试点,探索建立职务科技成果国有资产管理的新模式。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在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基础提升、创新资源配置、创新环境优化等方面持续用力,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


嘉宾二 万钢

瞄准先进核能和核动力技术研发

巩固核动力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以下简称核动力院)是我国集核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试验、运行和小批量生产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科研基地,是我国核动力研发和技术保障的主力军,是核电技术研发和集成供货的国家队。作为中央在川单位,1965年建院以来扎根四川,得到四川省长期大力支持。

1624242437045044267.jpg-cgwapimg

万钢 受访者供图

万钢说,助力四川建成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核动力院人义不容辞。

长期以来,核动力院把建设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作为自身重大任务来部署,积极发挥独特优势和作用,主动把本职工作放在国家全局和四川大局中思考谋划、推进实施,力争为推动四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万钢表示,助力四川打造科技创新“国家队”,一是要积极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核动力院坚持“四个面向”,牢记科技自立自强使命担当,已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组建起代表战略科技力量的国防科技工业创新中心、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能源研发中心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引领核动力科技创新发展。

新发展阶段,中核集团与四川省签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国家实验室。核动力院主动履责,瞄准先进核能和核动力技术研发,积极谋划柔性化试验设施、高端研发平台和多种堆型先进研发设施,巩固核动力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二是要优化创新体系,助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核动力院人才、设施等创新资源均在川布局,成果优先在川转化,通过多年努力,多项成果已成功成为四川品牌。华龙一号作为四川省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亮相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阅兵和群众游行活动,核电数字仪控系统打造成为“龙鳞”系统,控制棒驱动机构成功转化四川华都公司,医用同位素产业已在川成功孵化云克药业、高通公司等行业领军企业。

目前,核动力院已与乐山签订核技术应用产业合作协议,正在牵头申报、在川组建医用同位素及药物制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四川将成为国家医用同位素产业的研发核心。四川省依托核动力院布局的四川核电仪控、放射性同位素工程技术中心、四川省铅铋堆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反应堆退役技术工程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正成为成果溢出转化的创新平台。目前几十项成果正逐步走出四川,成为核行业旗帜。

中核集团依托核动力院在川设立川渝市场开发部,组织在川中核集团单位加强与地方合作共赢促进发展。

三是要集聚创新核心要素,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联合体。省委全会公报明确“提升创新体系运行质量和整体效能,军民、央地、校(院)企融合创新深入推进,打造一批高水平创新联合体”。

在四川省委的推动下,核动力院与四川大学签订协议,双方每年联合培养硕博研究生、打造联合实验室、联合申报/承担国家重大项目。从单一项目合作创新转变为多维度合作,积极打造院校创新联合体的典范。

核动力院与东方电气合作长久、全面,集团级、院企之间均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定期协调机制,优势互补,设计与生产互相延伸,共同成为先进核能装备研发和制造的新型国家联队。


嘉宾三 王亚非

积极投身天府实验室建设

打造电子信息领域科技创新“国家队”

无论是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历史机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还是加速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势见效,王亚非认为,这都需要以国家实验室为极核和基石的战略性科技力量。

电子信息技术作为全球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在取得自身群体性突破的同时,也逐渐成为引领其他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动力和支撑。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四川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如何通过创新驱动进一步给产业赋能升级,进而更好地服务四川“5+1”现代产业体系,打造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围绕电子信息等领域建设天府实验室将发挥重大作用。

1624242437323010927.jpg-cgwapimg

王亚非 摄影 郝飞

电子科技大学65年来扎根四川,在电子信息及相关学科领域处于我国领先地位,已经建成了完整覆盖整个电子信息领域、从基础科学到工程实践及产业化的国家和省部级创新平台体系。

王亚非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全会精神,积极投身天府实验室建设,打造未来信息技术发展战略高地,不断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四川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聚焦战略,服务四川。王亚非说,电子科大将始终聚焦国家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重大需求,围绕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着重在“打底子、卡脖子、结对子”三个方面谋划和推进。

“打底子”就是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夯实基础研究,我们重点在量子信息、人工智能、太赫兹、大数据及云计算、脑科学等领域进行布局。

“卡脖子”就是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攻克核心领域的关键技术,重点攻关核心电子材料与器件、集成电路、信息安全、智能制造、先进测试等方向。

“结对子”就是要面向国家和区域发展,深度推进产教融合,重点围绕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四川“5+1”现代产业体系等,加强校地协同,开展高水平校地合作。

发挥优势,整合资源。学校将充分发挥在电子信息领域具备的研究基础和人才优势,积极整合相关院所和企业的科研资源,面向全球招引国际一流人才和团队,形成实验室强大的科研力量支撑。

同时,引导和推动领军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多元主体加强合作,围绕大项目、大平台、大团队、大成果开展协同攻关,保持短期、中期和长期研究项目组合,促进基础、应用研究到创新技术产业化的创新链全流程整合,努力攻克一批前沿、核心关键技术,产出一批重大原创性、标志性、引领性成果。

改革创新,激发活力。学校将以天府实验室为重要载体构建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努力形成“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推动“实验室+科创空间+产业园区”的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模式和“创业团队+市场化运营机构+产业基金”的市场化运行机制。

在完善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成果孵化与转化等方面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构建良好创新生态,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更好地服务四川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为打造科技创新“国家队”,推进四川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报道链接:https://cbgc.scol.com.cn/news/1554671


编辑:  / 审核:  / 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