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学术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我校举办“科技的哲学、逻辑与历史高端学术研讨会暨战略发展咨询会”
文:叶本乾、邵帅 图:冉奎、李鹤童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2021-02-10 7229

2月7日-8日,由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电子科技大学科技的哲学、逻辑与历史研究中心(筹建)承办的高端学术研讨会暨战略发展咨询会通过腾讯会议线上平台召开。会议围绕万小龙教授的原始探索理论函数狭义相对论(STRF)暨科技的哲学、逻辑与历史研究中心(STPLH)战略发展等主题进行了研讨交流。校党委副书记申小蓉教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刘孝廷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邹崇理研究员、电子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希琳、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满意教授分别致辞。刘孝廷教授代为宣读了美国波士顿大学曹天予等学者的贺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徐守仁主持开幕式。

1.png

此次会议由我校新引进的国家“马工程”首席专家万小龙教授发起和召集。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厦门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山西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32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58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其中有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刘孝廷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欧阳康教授,中国逻辑学会会长杜国平教授,清华大学吴国盛教授,山西大学科技史研究中心主任高策教授,东北大学科技哲学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陈凡教授,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立教授等。电子科技大学等校内外师生代表参加了会议。

微信图片_20210210111551.png

申小蓉代表电子科技大学对各位与会专家表示欢迎和感谢,对STPLH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贺。她说,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虚拟现实以及生物技术为主的全新技术革命正在深刻地改变世界。我校作为一所以电子信息为特色和优势的大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进一步提高高端人才培养质量,加大学科交叉融合的力度,学校按照国际主流科技发展前景、国家新文科建设规划、交叉学科门类设置方针,在电子信息等优势学科及马克思主义学院等人文社会科学已有基础上,决定成立“科技的哲学、逻辑与历史研究中心”。希望中心能进一步提高师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质,为我校的交叉学科创新能力培育做出贡献,成为科技未知领地开拓者的“助产士”,产生出一批原创性的科研成果。

刘孝廷教授首先宣读了曹天予等学者的贺信。曹天予教授在贺信中阐释了物理与哲学的关系,肯定了对物理现象与理论的哲学反思路径,对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贺。随后,刘孝廷教授在致辞中,强调了交叉学科研究的重要性,对电子科技大学成立STPLH中心在全国学术界的意义给予肯定,希望中心未来面对新问题,能够整合新团队、创造新模式、开拓新思路、取得新成就。邹崇理研究员在致辞中,对中心的研究题材进行了肯定,强调了量子力学对于传统科学的冲击力,肯定了辩证逻辑的形式化对于哲学与逻辑学的意义。张希琳在致辞中,肯定了中心确立的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范式,对未来中心对学校各学科发展的推动寄予了厚望。吴满意教授在致辞中,感谢与会专家并对中心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展望,并勉励中心要立足学院,构建新的学术生长点,加大跨学科人才培养,推进科学哲学的跨界应用,特别是发挥科技哲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支撑作用。

3.jpg

与会专家围绕STPLH中心的战略发展问题进行了第一场专场讨论。武汉大学桂起权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欧阳康教授、东北大学陈凡教授、西南财经大学唐晓勇教授分别围绕“分科科学哲学的中国气派”“科学与哲学双重视野中的极致性与复杂性”“中国特色的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何以可能?”“辩证逻辑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科学利器”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研讨。复旦大学的刘闯教授以“对电子科大STPLH研究中心的希望和期望”为主题做了特别发言,对中心的研究选题和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在第二场讨论中,万小龙教授报告了“模态逻辑的6个数学坑”,讨论了将模态逻辑作经典逻辑的整体性效应理解的6个困难:一是经典命题(CP)中是否充满了非真值函数,二是CPH系统中的逻辑符号是否具有逻辑歧义,三是CP系统中的真值函数式与CPH系统中的非真值函数式的一多对应现象,四是可能世界(对应)是非真值函数式的问题,五是可能世界语义赋值的第二步含有背景性矛盾的问题,六是可能世界语义赋值第四步对“世界”的特设性问题。武汉大学桂起权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邹崇理研究员、杜国平研究员、山西大学江怡教授、南京大学顿新国教授等学者围绕“真值分布”“辩证逻辑的形式化”“逻辑学元框架”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发言。

4.jpg

在第三场讨论中,万小龙教授报告了“辩证法逻辑的形式”,他从哲学逻辑和逻辑哲学角度讨论了“否定之否定”中两个“否定”的“家族类似”特征,分析了杜国平“哲思逻辑”辩证否定是经典否定叠加次协调否定,以及它是直觉主义否定叠加经典否定的两条道路。他认为,辩证逻辑的形式化在逻辑学与哲学上有着重大意义;而在此过程中,应着重把握辩证逻辑的五大特征:辩证否定既可同真也可同假,最基本的辩证否定是否定之否定,辩证否定是螺旋式的上升,辩证逻辑是准确推理的科学,辩证逻辑的流变性特征。杜国平研究员、南京大学张建军教授、华中科技大学董慧教授、华中师范大学万美容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李建会教授等学者分别对“量化逻辑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逻辑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科学哲学的融合”“生物哲学与科学哲学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积极的讨论与交流。

5.png

在第四场讨论中,万小龙教授简单介绍了从热质说到能量守恒定律提出的历史过程,探讨了这段历史对今天基础理论探索的启示。中国科技大学徐飞教授、华南师范大学肖显静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雷瑞鹏教授等学者围绕讨论主题进行了探讨,多位专家参与了交流讨论。

在第五场讨论中,万小龙教授报告了“量子逻辑与量子信息哲学问题”,他从哥本哈根解释与其他多种解释的解释力与附加解释性要求入手,进行了量子力学解释的建构与比较。以此为基础,他站在逻辑学的视角上,阐述了对EPR悖论、量子远程关联及其判决性实验的看法;以量子为视域探寻意识研究的新进路,并从逻辑哲学出发反观量子逻辑。随后,他对伽利略的原子论思想进行了回顾,并从逻辑和科学哲学的观点出发解读了史密斯的形式本体论观点。在厘清理论基础与理论史问题之后,他着眼于量子逻辑、量子悖论与量子疑难,并从逻辑哲学的角度提出了对应的一元算符理论(STRF初步)及其应用。他强调了对量子力学的解释和对信息本性的探索的重要性,并对量子信息的形式科学本性的理论建构提出了展望。山西大学高策教授、西安交通大学邬坤教授、华侨大学马雷教授、上海社科院成素梅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胡志强研究员、华南理工大学肖峰教授、上海大学王天恩教授、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李晓瑜副教授等学者对“信息本性”“隐变量”“学科互动”“科学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双向循环”等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讨。

6.jpg

除此之外,万小龙教授培养、指导的四位博士生武汉理工大学陈明益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万子谦博士、电子科技大学冉奎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王伟长副研究员也做了相关报告。

会议由清华大学刘立教授进行学术总结发言。他指出,“科技的哲学、逻辑与历史”研究中心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原创性研究的新征程,并对STRF理论的原创性及其评价问题进行了阐释,指出STRF理论应通过形成更加严密的论证和接受国际学界的严格检验而成长为“成熟的桃子”。他还强调了“在马言(研)马”,希望中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哲学研究。

与会专家对STRF理论做出了积极正面的评价,同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与会专家高度评价了STPLH研究中心的建立,将它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复旦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近期设立的跨学科研究机构并称为科学哲学、逻辑学及科学史跨学科研究的“四大联盟”,把它形容为2021年科学哲学与逻辑学界开局的第一件大事。各位专家对该中心寄予厚望,希望该中心能够成为推动西南地区科技哲学等相关学科发展的重镇。


编辑:陈伟  / 审核:陈伟  / 发布:陈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