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学校举行“本科教学示范交流-新生研讨课”专题报告会
文:王晓刚 图:逆光摄影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20-12-31 5636

  12月29日,学校在清水河校区举行“本科教学示范交流-新生研讨课”专题报告会,邀请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陈祝明,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朱伟明、李绍荣、刘爽,医学院庄翔等五位教授作为首批新生研讨课示范课主讲教师代表分享课程教学经验。曾勇校长,杨晓波副校长,来自各学院的近300位教师参加会议。教务处处长黄廷祝主持会议。

fd67b1bd692fb0397a34a3ab903527ed.jpg

3defa9730a2d88d271f7c2744de475ad.jpg

  陈祝明介绍了《创新思维与发明方法》课程的经验和做法。他认为,新生研讨课,一端是具有高中数理基础的新生,一端是创新发明研讨的要求,如何确定合适的话题便成为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的关键。课程组经过尝试,最终采用了学生自拟话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自拟题目,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思维,自寻解决方案,从开放研讨收敛到工程方案。在课堂环节设计上,课程组将90分钟的课堂分为三段:老师引导(30-40分钟)、学生分组研讨(>30分钟)、组间交流分享(>15分钟)。在课程内容设计上,课程组将内容设定为8讲,从创新的示例开始,依次从需求、方案、动态、专利、项目申报到商业策划围绕同一课题逐次展开研讨,最后通过模拟路演的方式进行结课答辩。从效果来看,课程实现了教师开场、学生收场,达到了唤起学生好奇、引导学生探究、激发学生潜能的新生研讨课目标。

f11c23bfcf7494deb8d526fbaa72f075.jpg

  朱伟明在分享《红外线里看世界》课程的经验和做法时表示,自己上这门课是“新手老师”遇到了“新手学生”,但在探索和实践中很快找到了方法。讲授这门课程需要面临三大考验,即学生相关专业基础薄弱且差异明显、高中教学与本课程的方法完全不同、课堂时间有限且需要科学的时间管理。为此,他采取了逻辑法与类比法讲授课程内容,以便更通俗易懂地为零基础的学生讲明白专业知识与前沿研究;采用“反馈式教学”和“授粉式教学”,解决时间管理问题和激发学生主动性的问题。他还分享了如何打好知识难点讲解“攻坚战”、学会倾听、问题导向等经验。

6663946d29e2c65b3e8b93d44ff7ae04.jpg

  李绍荣在分享《现代照明改变世界》课程经验时,首先分析了大学新生的特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课程的目的和设计思路,即让新生正确感知“光源与照明”这个专业,澄清对该专业的模糊认知,展现该专业的广度与深度,体现该专业在科学研究领域、国家经济建设及民生领域的价值与地位,提升学生对该专业的认可度,让更多的学生愿意选择该专业深造,引导学生正确认知专业、科研、应用、多学科融合等。在具体的课程设计上,他认为,课程不能是一种科普性漫谈式讲座,而应该是有系统性、技术性的体系呈现。他设置了从“光来自哪里”到“专业的发展方向”等6讲内容,让学生明白“光源与照明”是一个很深很广、很有趣味且在各个领域发挥着极其重要作用的专业。

d75ae1e4ddfe8730a0dc037fef61ea6b.jpg

  刘爽从不同年级学生“转专业”的故事切入,介绍了学院如何把新生研讨课作为“基于项目的新生课”的铺垫,形成了“基于项目的课程体系”,并指出:“新生研讨课是开启大学研学之旅的第一扇窗!”在《光的世界:从无处不在到无所不能》课程中,课程组从易到难,分为“导入”“引入”“深入”三个阶段,分别设计了“看与见”“颜色的奥秘”“光:信息的载体”“光:能量的使者”“光与医疗”“光子集成”“光的未来”等专题,做到了内容准备天马行空但“形散而神不散”地服务于课程的整体目标。

a38d571c89fca46987dbdbb7995c91c9.jpg

  庄翔表示,《从学生到医生》课程就是与学生“牵手迈出医生第一步”。该课程于2018年面向医学院第一批本科大一新生开设,课程目的是引导学生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理解学习内容、激发专业兴趣、做好职业规划。课程组运用PDCA模型对课程进行规划和建设,确立“三基”“三严”“三建”建设目标,建立了效果评价体系、继续改进体系,切实确保课程教学质量。课程组结合课程内容特点,巧妙开展课程思政,直面“病人和家属在治疗中能否录音、录像?”“家属挑衅医生,医生被拘留?”“见义勇为反而摊上事?”等现实热点问题,采用“牵”“撩”“聊”的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医学生将面对什么,学习之路、从业之路将怎么样。

ce701ab909572869c551069c62749831.jpg

  在随后的交流环节,参会教师积极提问,与五位教授围绕如何上好新生研讨课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429b8ded4bddfe8e2927214b93fa3b8a.jpg

  黄廷祝结合世界一流大学和国内知名高校新生研讨课的开设情况介绍了我校开设新生研讨课的初衷和历程。新生研讨课是面向本科新生开设的小班研讨课,原则上只设定1个学分,并由知名教授领衔主讲,旨在让学生一入大学就能受到知名教授的学术熏陶,在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中激发学术志趣、启迪思维、思辨表达、开阔视野,顺利完成从高中到大学学习方式与思维方式的转变。新生研讨课的教学关键之一在于研讨,强调“以学为中心”,注重对学生在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表达沟通等方面的适应性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思辨与表达、交流与沟通能力;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引导学生注重体验学习过程。

0acbf22d6deb73e7e5a38beb9d5b558a.jpg

  杨晓波分享了自己对新生研讨课的理解。第一,从狭义上来讲,新生研讨课的首要目的是要激发学生对专业的浓厚兴趣,只有热爱专业才可能崇尚专业、敬畏专业、学好专业。而要让学生热爱专业,就要讲好专业故事。第二,新生研讨课既要讲清楚本专业的知识体系、核心问题、核心思想,也要超出专业范围,讲清楚它在更广阔的知识体系中的坐标位置以及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如果新生研讨课能够让学生对其他专业产生浓厚兴趣,也是这门课的成功和收获。第三,要引导学生掌握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善于学习和创造知识。第四,新生研讨课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让学生从进入大学校园开始就“系好大学的第一粒扣子”,同时要提升学生的“新四会”能力。

2f568bbab09459184a0cd105ac2d476f.jpg

  曾勇听了五位老师的分享以及老师们的讨论交流,对老师们在本科教学方面的热情和投入表示感谢。他说,课堂教学“教无定法”,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理念和方法,但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要激发新生对专业的浓厚兴趣和求知欲望,打开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引导学生探索更加广阔的未知世界。在我们的心目中,最希望看到学生在课堂上具有良好的求知状态,无论是大班授课还是小班授课,学生都能有良好的参与感,能集中注意力、善于动脑思考并愿意提问和参与交流讨论。近年来,学校的生源质量不断提升,面对这样一批优秀的学子,我们更应该思考怎么样上好课、育好人。希望每一个课程组的每一位老师都能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视野、点亮学生的梦想,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参与感、有获得感。

  据了解,学校近年来紧抓课程主阵地,以“唤起好奇、激发潜能”为核心理念,打造了“始于新生、贯通四年、基于项目、逐级挑战”的包含新生项目式课程、挑战性课程等在内的新工科项目式课程体系;同时,还在全校全面建设了体系化、系统化的新生研讨课、小班探究式课程、核心通识课程、教学方法与考核方法改革示范课、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学科前沿课等一系列研究型课程。从2018年开始,在建设的同时,启动了多类型课程建设质量检查和校级示范课程的认定,逐步形成我校多类型标杆课程体系,在全校形成本科教学质量文化。首批认定产生了“新生研讨课”示范课9门,截止目前共认定各类示范课程93门。


编辑:王晓刚  / 审核:王晓刚  / 发布:陈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