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课程思政】《大国兴衰史》:以史育人、以理铸美
文:刘宗灵 唐登蕓 罗莎 图:课程组提供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新闻中心 时间:2020-12-23 8759

  如何理解“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的深刻内涵?

  假设跳出现实,回溯人类迈入近代后的500年历史,以俯瞰全球的视野,该如何看待当前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立足当下,又该怎样拨开大国博弈的迷雾、理顺内政外交的主线,把握住历史发展机遇、担当起属于青年的时代使命?

  作为我校历史类核心通识课程,“大国兴衰史” 课程组以课程思政建设为重要指导,在教学中充分融入思政元素,引导学子不断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探索与思考,受到了同学们的真心喜爱。

梳理三层次“目标”:深挖课程思政育人过程

  大航海时代开启以来,东西方强国的崛起方式、发展路径、自身资源、思想文化要素、制度性优势、结构性缺陷、国家衰败或相对衰落的过程及其内外原因……

397dd1d7563e39dc46baaab375983311.jpg

  大量的历史资源带给《大国兴衰史》课程组启示,可以充分挖掘课程本身蕴含的丰富思政信息量,将其整合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资源及有效切入点。

  基于此,“大国兴衰史”课程组从三个层次的“目标”出发展开课程教学,通过深挖细作的过程管理,让课程思政育人于无声。

  一是总体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和主线,围绕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等核心诉求,有机融合课程建设目标,推动本门课程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等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及学校开设的“世界文明史”“中华文明史”等历史类核心通识课同向同行,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作并进,最终形成电子科大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整合大背景下的协同育人效应。

  二是战略目标。即通过学习课程内容,使学生能够提炼出该课程对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蓝图的参考借鉴意义,并由此认识到中国当前所具有的制度优势与未来前景,以此激发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与民族自豪感,从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础出发,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方面贡献一份力量。

  三是实践目标。通过对具备相对优势的强国崛起的历史过程的梳理、展示,使学生认识到开拓探索、创新创造、追求变革的精神价值,体会到财富积累、交通改进、经济发展、社会变迁、技术革新、制度打造、外交战略等各项国家发展重要因素之间的平衡关系,将历史知识的厚度与社会前进的力度结合起来,在古今对比中就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必然性、偶然性及其内在逻辑性、规律性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融过去、现在、未来于一炉,拓展学生视野和知识结构。

聚焦教学设计:打造课程思政典型教学案例库

  在课程思政建设与改革的精神指导下,课程组加快推进教学设计革新与教学内容更新,将过去相对碎片化的思政元素放在课程教学大纲的整体视角下进行重组与再造,逐步建立起具有本课程特色的典型教学案例库。

  法治意识、工匠精神、职业道德、创新理念、探索精神、世界性理想、个人与企业的社会责任、爱国主义情怀……课程组重点选取了英、美、法、德、日、俄等大国崛起兴衰历程中的典型事例与思想资源,梳理提炼近代国家发展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精神理想层面的内容进行加工,再结合具体案例向学生讲授,紧密结合当下中国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实现理论、历史与现实的打通。

b035422270279556d5965632e844c87d.jpg

  这种“理论联系实践、历史联系现实”的授课,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授课中融入全球治理、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大国关系演变、中美贸易战情形、全世界抗击新冠疫情典型事例、英国脱欧事件、美国少数族裔平权运动等国际重大现实问题,不仅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也助力学子学会理性客观地辨析问题与汲取各类外部信息。

  课程负责人刘宗灵介绍说,在讲授“英国近代转型中的法治意识在国家现代化中的作用”的专题内容时,以英国历史上王权渐弱、民权渐兴的历史过程为主线,以一系列协议、条例、法案为代表,逐步限制乃至虚化了国王的权力,在法律上一定程度彰显了贵族、有产者乃至平民的权利,渐渐达成了权力制衡的历史及其丰富影响,进而互动性地展开关于法治意识与市场经济、社会发展、公民政治参与、思想文化繁荣、生态环境保护等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发展战略之间的关系诠释。

  再如,设计时效性专题“中美贸易战及世界大国崛起中所体现的个人、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时,课程组立足时政热点分析,结合历史中的反面案例,包括18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不顾国家利益,最终导致国家民族衰落的历史,引导学生思考中美关系深刻变化的现实进程,深化对企业、个人利益追求与国家社会责任之间的协调与平衡。

  此外,典型教学案例还包括“美利坚兴衰教训对中华民族复兴之途的启示”、“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兴衰教训对中国发展的启示”、“美国总统大选中折射出的治国理政制度体系建设启示”等,通过这些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的片段,既体现相当的即时性、趣味性,又体现一定的逻辑性、学理性。

  正是通过对典型教学案例库的持续打造,课程组将思想政治教育巧妙地寄寓于历史故事的讲述、历史规律的总结、历史逻辑的阐释之中,从而初步实现了从“干巴巴的说教”向“热乎乎的教学”转变。

融通教学与考核:确保教学过程“活起来

  本着让“思政味”呈现得更具有艺术性、让教学活动更贴近当代青年所思所想的理念,“大国兴衰史”课程组探索出了“主线辅线相配合、课前课后相联动、史实理论相协调、汲取反馈相平衡”的教学思路。

  通过注重课前预习、精心设置课后作业、运行课间反馈——互动机制、引入课堂实践展示手段等教学环节的设计,让教学过程“活”起来。

  在教学方法革新上,恰当运用讨论式、情景剧式、角色互换式教学方法,开辟别开生面的课程思政“舞台课堂”,让学生们分组合作演绎历史情景剧,身临其境地感受真实历史,找到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于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价值观。

  在考核方式上,课程组将学生的及时反馈作为成绩评价的重要组成,探索将课堂出勤考核、参与性考核、过程性考核、合作性考核及知识性考核纳入学生互评的考核机制;此外,还持续开展教学效果满意度的系列问卷调查,实时掌握同学们对本门课程的认识、需求、意见与建议,据此梳理问题、列出整改清单,以促进教学效果不断提升。

  学生们纷纷在教学评价中写下学习这门课程的收获:“通过课程的学习,更深刻理解了历史与现实中大国兴衰的过程,初步学会了如何更深刻地去认识世界、分析问题,更从中体会到了沉浸于学习中的乐趣”;“通过线上APP的互动,我们积极参与问题讨论,并将课堂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深化知识体系的同时也对当前的时事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有了更深的理解。”

  “教师是园丁,学生是花朵,融汇了真善美的知识元素是养料,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通过专业课、思政课、通识课等与真善美的结合,达到‘以美育美’的育人目标——在对重大理论问题的阐述与推导过程中实现‘知识传播之美’,在对国际国内现实热点问题的回应与释疑中实现‘交通天下之美’,在对青年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责任心进行引导与平等对话的过程中实现‘真诚沟通之美’。”对课程思政建设孜孜以求的《大国兴衰史》课程组老师们如是说。


编辑:罗莎  / 审核:罗莎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