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研究生教育研讨】程玉华:立足新时代 践行新使命 推进研究生教育新发展
——自动化工程学院院长程玉华在研究生教育会议闭幕式上的交流汇报
文:新闻中心 图:逆光摄影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20-12-03 3409

  【编者按】11月27日,学校研究生教育会议在清水河校区闭幕,总结了研究生教育会议期间的研讨成果。闭幕式上,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力资源部、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分别作了交流发言。以下为自动化工程学院院长程玉华的发言内容。

02-程玉华.jpg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年7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就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坚持“四为”方针,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调整,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为培养出一流的人才,学院确立了研究生培养的总体思路:聚焦“立德树人”,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构建“三全育人”格局。学院通过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建设一流的教学、科研平台,构建一流的人才培养体系,力争培养出仪器及控制领域的创新型行业领军人才。下面我主要从四个方面汇报一下学院的做法。

一、 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第一,狠抓第一课堂,坚持立德树人,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每门课程在教学设计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开展了院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定期开展课程思政研讨会等活动。

  第二,精构第二课堂,分阶段教育,提高思政教育时效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第二课堂依不同年级特点,其侧重亦不同,具体工作重点如下:针对研一学生,主要开展了新生教育融入大师讲座、基层校友母校行、国家重点单位专家讲座、国家安全相关教育研究生适应性教育等;针对研二学生,我们开展了周会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科研工作分享、学术能力提升计划;针对研三学生,根据目前的就业形势,开展了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讲座、国家重点单位实地走访座谈活动、校外辅导员讲座等。立足于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需求,着力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服务的科学化水平。

  第三,打造全过程培养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关键是教育管理好党员、干部。我们通过创新发挥党支部的辐射和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的理念开展研究生全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党支部为载体平台打造全过程培养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实现全员参与思政教育,全过程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造就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

二、 改善生源结构与质量

  学院采取暑期夏令营、利用学术交流等机会招生宣讲等方式,多渠道吸引优秀生源,拓展生源质量。从2014年-2020年,学院成功举办七届“测控技术及自动化全部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收到5000余名学生申请,优秀营员来自双一流大学的占60%。我们鼓励老师走出去做宣传,鼓励教授们充分利用校外学术交流机会,做招生宣传;学院也针对学院的专业特点选定学校做招生宣讲;我们还运用新的宣传方式进行线上宣讲。

  在招生工作中,学院规范招生,严格选拨标准,坚守底线思维,保证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

  近4年来,我们的来自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和一级学科评估A类学科的生源超过66%,并且总体呈上升态势。

三、 优化培养过程

  第一,依托优势学科,在两个学科领域中,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凝练了“宽带时域测试技术及仪器”、“新能源系统及控制技术”等研究方向。

  第二,围绕核心课程方向,打造了“宽带时域测试”、“精密测量”、“自动测试系统”等一批优质的教学团队,并建设了以“高速数据采集及处理技术”、“时域测试技术综合实验”、“模式识别”等为代表的一批精品课程,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

  第三,鼓励教学团队依托优势科研成果,开展优质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助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例如,叶芃教授所带领的宽带时域测试仪器教学团队,与全球知名仪器仪表制造商优利得公司合作,开发了以工程应用创新为导向的现代电子系统综合实践平台,实现科研成果向实践教学的转移。该平台以综合性、系统性项目为主线进行教学,聚焦关键环节的设计与实现,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方式和创新实践能力,实现从理论知识被动接受到实践技能主动学习的模式转换。

  王子斌老师依托在自动测试领域的科研成果,对测试仪器、总线等进行建模,全面仿真各测量设备的行为,打造了“虚实结合”的自动测试系统实验平台。该实验平台可通过线下实体、线上虚拟和线上远程三种模式进行教学。并已率先面向宜宾研究院开出虚拟仿真实验项目8个,共计32学时,受益学生105人,使同学们获得不同于纯虚拟仿真实验的体验。

四、 健全质量保障体系

  学院以“智引+精育”为核心思想,以“开放引才、战略育才、用心固才” 为主要思路举措,大力推进“人才强院” 行动计划。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德才兼备的导师队伍。

  课程知识的传授,离不开优秀的教学团队。2018年起,我们打造“本硕博贯通”的优秀教学团队,促进精品课程建设为目标,制定了“新工科”核心课程组实施办法。核心课程组实行首席教师责任制,通过首席+骨干的模式,推进教学队伍建设。除完成教学大纲修订、新进教师试讲考核等较常规的工作外,还推动取得教学研讨和改革、培育教材、精品课程等标志性成果。学院还实施年终考核业绩点奖励、核心课程组建设经费、认定学院年度考核优秀、提高核心课程系数等多种激励措施,为课程组建设提供保障。

  学院通过导师论坛,师生团队交流等方式,实施导师培训;每年一次,从师风师德、育人成效以及近三年的科研业绩等方面,对导师的招生资格进行审核,不满足要求的导师,取消其当年的招生资格。

  学院强化学生论文过程的管理,通过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的抽检制度,以及全面实施的硕博士论文预答辩制度,严把论文质量关。学院的硕士生预答辩已经开展了12年,大大提高了硕士毕业论文的质量。

  近年来,毕业生的论文和就业质量明显提升,获得或提名学会优秀博士论文4篇,2020年6月毕业的博士研究生中,达到国际水准的占45%。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也逐步提升,赴国防重点单位、国家重点单位的毕业生占比不断增加。

五、问题与思考

  针对我院的现状,结合研究生教育大会精神,我们总结出以下的问题:

  一是思政教育体系不够完善,表现在我们的研究生还在延续本科的思政工作体系,没有充分考虑研究生的特点;同时导师的育人功能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结合不紧密,覆盖面、深度不够。

  二是培养模式有待优化,体现在科教、产教融合不充分,科研成果在人才培养中的反映不及时;课程体系侧重知识结构,能力培养体现不充分;研究生国际交流的占比不足。

  三是质量保障体系尚需健全。我们的考核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同时外部质量评价及作用发挥不充分。

  针对以上的问题,我们也有以下三个的举措:

  举措一:健全“三全育人”机制,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首先,针对研究生的特点,健全三全育人机制,培育有特色的思政工作品牌项目,提升研究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其次,规范导师指导行为,定期组织导师开展教书育人工作经验交流,评选表彰优秀导师,不断提高导师育人水平。再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通过深入挖掘课程所蕴含的科学精神、学术诚信等方面的思政要素,做到“门门有思政,人人讲思政”;我们目标是打造5-8门课程思政示范课,形成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案例,培育课程思政优秀教学团队及教师。

  举措二:依托科研优势,优化培养模式。首先,强化学术与应用型硕士的分类培养。我们计划依托电子测试技术与仪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机器人研究中心等科研大团队,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及时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提高学术型人才培养质量。积极开展与中国电科集团、29基地等国防重点单位的基地实践活动,在教学中引入企业、行业专家和典型案例,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方法。其次,我们计划组织专家研讨,重构培养方案,要以能力塑造为目标,依托高水平科研团队,重构培养方案,构建基于项目、跨学科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知识创新和实践创新能力。再次,要加大经费支持力度,拓展出国交流渠道。通过实施“研究生学术交流支持计划”,增加对学生出国学术交流的经费等支持,同时依托一流国际伙伴计划,互派学生,开展中、长期出国交流。

  举措三:构建内外部评价相结合的质量保障体系。首先,完善奖学金评选方法,实施多元化综合评价,注重导师育人成效:对学术型人才,突出科研创新导向;对应用型人才,突出社会服务导向;同时对导师的考核、晋升、招生指标分配等方面,突出育人成效导向,对育人成效突出的导师,增加其招生指标。其次,我们要构建企业、行业参与的外部评价体系,通过用人单位走访、毕业生调查、第三方机构诊断等方式,定期开展培养质量的外部评价,然后根据评价结果,及时修订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培养模式等。

  谢谢大家!


编辑:  / 审核:王晓刚  / 发布:陈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