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人物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阎波:网课是升华“研究性教学”的钥匙
文:王晓刚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20-03-08 8056

  在线课程怎么上?信通学院阎波教授也曾面临困惑和焦虑,但经过充分准备,正式开课那天,她发现网上网下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只要准备充分,完全可以做到胸有成竹、得心应手。对她而言,上网并不是一道坎,而是重新认识教学、深入思考教学本质的一种新途径。

  回首近一个月的准备经历,她说:“为了适应好在线教学,老师们重新变成了‘小学生’。纷杂而充实的学习,应了那句‘网课欢乐多’的箴言,也意外地促使我们再次从‘学’的角度审视习以为常的‘教’,从而对‘研究性教学’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更深的领悟。”

微嵌研讨课.jpg

阎波教授在线授课

轻松流畅:在线首航顺风顺水

  这学期,阎波教授要在线上4门课,分别是《数字逻辑设计及应用》《微处理器与嵌入式系统》《物联网应用技术》和《面向智慧医养平台的开发实践》。此前,她有一定的慕课经验,但慕课是“录播”。这回,是第一次在线直播。

  2月25日上午1-2节课,是《数字逻辑设计及应用》课程直播首秀。这门课程面向格拉斯哥学院二年级本科生开设,全程英文授课。早上8点多,她就进入QQ的“屏幕分享”,等待学生陆续加入进来。

  第一节课的主要任务是概述整个课程,对互动性要求并不高。这对她来说不是什么难事。虽然看不见学生,但她可以想象到学生就在面前。通信技术的历史、微电子技术的发展、集成电路的起源等,她都烂熟于心、娓娓道来。

  授课过程中,学生遇到什么问题,可以随时通过留言反馈。第1节课很流畅,但学生反映QQ“屏幕分享”的声音效果不是太好,于是,第2节课她和学生一起转战“腾讯课堂”,效果堪称理想。她说,大家对各个在线平台都做过测试,一旦哪个平台出问题,就立即启动预案。

04.jpg

阎波教授讲解《数字逻辑设计及应用》课程

  上课的时候,学生有疑问,可以“举手”。她点一下“允许”,学生就可以在线发言。每节课最后,她都留了5分钟时间请同学提问。同时,她还列了许多参考书和慕课资料,供同学们课后自学。

  当天晚上9-11节是给信通学院大二学生上的《微处理器与嵌入式系统》挑战课,主要形式是师生在线研讨。阎波和学生约定,上课提前到7:00开始。一个学生小组先分享屏幕,介绍小组设计的“完全智能水族箱”的技术方案,并展示了项目报告,阎波进行了详细点评。

互联垃圾桶 设计.jpg

学生小组汇报项目

  其他小组,分别介绍了“互联垃圾桶系统”“新型防疫面具”等设计。老师、学生都可以提出感想或质疑。比如,有的同学认为,“新型防毒面具”用来消毒杀菌的电压、电场太强了,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对此,小组汇报人说:“我们也想到了这一点”,并介绍了解决方案。讨论中,大家一来一往,切磋交锋,其乐融融。

灵活预案:积极探索教学技巧

  几门课程的在线效果都很不错。阎波认为,要想课堂效果好,就必须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正式开课前,学校和学院都有计划、有组织地邀请了一批课程组和热心教学的老师分享各种“见招拆招”的应对方案。阎波也积极参加进来。对这些讨论,她的印象是:“满满的机敏与智慧,晶晶亮的脑洞俯首可拾。”

  这学期,《微处理器与嵌入式系统》课程组由近10名不同学院的教师承担400多名学生的教学任务,涵盖了普通大班、研讨小班、挑战班等多种班型。队伍虽然算不上庞大,但也算是情况复杂。课程组老师经过多次讨论、修正,拿出了自己的方案。

课程组.jpg

课程组老师讨论预案

  在教学资料方面,他们准备了课件PPT、电子版教材相关章节、可以用于引导研讨自学的论文,以及所需的音/视频文件等。因为课程本身建有MOOC并已开课数次,所以他们没有必要再提前录制讲课视频,这方面压力不算太大。课程组将教学资料提前1天上传到了班级QQ群内。有的老师用的是其他教学平台,也都提前2-3天上传到了相应的服务器。

  在直播方案上,课程组根据课堂测试后老师们的反馈信息,遵循“最简单,最安全”的原则,建议课程组所有老师都熟练掌握一种腾讯系教学工具,如腾讯课堂、腾讯会议、QQ群屏幕分享等;开展研讨课教学的老师优先选择QQ群屏幕分享,以支持研讨过程中学生播放自己的文档。课程组还建议老师们在第1-2周就用最基本的方式和最熟悉的平台,使用熟练后再考虑引入其它方案。

  为了避免网络及平台服务器压力过大导致崩溃,教师另外任选一至两个直播平台备用。爱课堂服务器在学校内部,是首选平台。但因平台仍在不断完善和发布新版本的阶段,因此,他们建议对计算机不太熟悉的老师可以暂时可不必太分心试用。各种平台和软件在直播教学中的功能都大同小异,待功能稳定后再一蹴而就即可。无论采用何种方案,均需注意在平台压力较大时减少视频及其它互动环节,优先保证“PPT+语音”的基本功能需求。

  为了确保课堂教学万无一失,课程组还详细列出了其他注意事项,例如:每次课前准备几个小的研讨题目或练习题目,如果直播遇到问题必须暂停时,可以布置给学生进行10-20分钟的自学,等网络恢复再回到课堂进行讨论,顺便可检查教学效果并进行查漏补缺。

  考虑到学生整天听网课会比较辛苦,课程组还建议适当压缩纯讲课时间,充分利用MOOC等现成的优质教学资源。对MOOC上已有的知识点,直播时重点帮助学生把零散的知识串起来。适当给学生留一些“空白”时间做做练习、提提问题,或聊聊考研等话题。考核方式也要调整,平时作业可合并在MOOC中完成,线上提交、线上评阅。在阎波的课堂上,她每次上课提前10-15分钟错峰登录签到,以避免届时网络拥塞,还会放一放好听的音乐作为过渡。

  虽然没有一种解决方案是完美的,但老师们在有限时间内、有限条件下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案。阎波说:“充分的准备能够有效避免焦虑情绪,同时也有助于把乐观、自信的态度传递给学生。”

保持初心:始终把握教学本质

  在线教学的实践,让阎波对教学的本质有了新的思考:老师们在学习在线教学技巧的时候也会因遇到许多问题而感到无助和焦虑,可想而知同学们在面临一门又一门新课程的时候,一定比我们还要困惑和不安。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是不是忽略了及时就他们的各种技术和非技术问题进行有效沟通?如果我们忽略了学生的感受、放弃了对学生的理解,那是否也就意味着我们放弃了被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机会?

  换个角度来看,她认为,也许学生遇到的问题正隐含着某种更好的解决方案,放手让学生更多地积极参与教学管理或许是更好的方式。老师们应以开放的心态,必要时虚心向学生请教,给学生更多的提问和建议机会,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信心和热情。

f279de227deaab164786c866570f313.jpg 课程组2.jpg

课程组老师正在上课

  老师们是否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终身自学的习惯养成和主动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阎波说,这可能正是训练学生创新性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绝好机会,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约束条件下学到一些课本之外的能力。

  在与自己“对白”的过程中,她还提出了一系列问题:疫情过去之后,再回到我们习惯的传统课堂又该如何继续教学?学生是否一定要坐在教室里才能保证教学质量?教师是否一定要每堂课讲满45分钟才算是好的教学?知识点是不是越丰富越好?怎样让学生领悟到知识点背后的核心和精髓,以适应正在快速融合、变化的知识体系和专业领域?如何帮助学生制定自己的成长规划和人生目标,真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如何帮助学生在成“材”之前先成“人”?………

  这一系列问题,不仅是她对自己的发问,也是对老师们共同面对的教学本质的拷问。她说:“无论年龄长幼、无论教学模式怎样变化,只要本着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基本出发点,坚持学生是重点、质量是关键,不管学生还是老师,一定都能收获满满。”



编辑:王晓刚  / 审核:王晓刚  / 发布:陈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