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视点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研究生教育巡礼】建设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推进产教协同育人
文:董刘杨 图:董刘杨 来源: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时间:2019-12-10 9862

  【编者按】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发展规划纲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学校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工作,认真制定改革方案,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以分类推进培养模式改革,健全质量保障体系为着力点,构建一流的研究生教育体系。为展示我校研究生教育改革成果,迎接即将召开的全国研究生教育大会,新闻中心特开设“研究生教育巡礼”栏目。

  结合国家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培养要求,学校紧密围绕“创新驱动、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主线,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主战场,落实产教融合实施工作,着力建设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与行业、企业、社会组织等共建人才培养平台,构建校企协同培养长效机制,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产学结合培养模式改革,提升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加强顶层设计,着力深化改革

  重构研究生培养方案,推进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改革。与侧重理论、注重学术研究能力的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不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为了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学校根据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产学研有机融合的协同育人模式,以重构研究生培养方案为突破口,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培养环节,加强研究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

培养方案图.png

重构培养方案,强化专业实践

  创新组织机构模式,完善协同培养机制。为扎实推进校企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工作,学校加强组织架构设计,强调“校企联合、共同管理”。培养基地组织机构由领导小组、专家指导组和管理办公室组成。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统筹规划、政策制定等;专家组主要负责联合培养方案制定、专业实践指导等;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和开展日常管理工作。各组织机构从统筹规划、专家指导、日常保障等方面共同建设、共谋发展、共享成果,从而建立了联合培养基地的长效管理机制。

组织架构.png

校院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组织架构

加强基地建设,推进产教融合

  学校以建设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深化校企合作为抓手,通过联合开展科学研究,加强学术交流,强化实践能力培养,有效推进了产教融合。联合培养基地建设也是我校研究生教育主动适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需要的重要举措。

  四大地区,合理布局。学校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主战场,以服务需求、提高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结合地区产业发展和学校学科优势,对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进行了合理布局,重点定位在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最具活力的四大地区。

  三个层次,分级建设。学校通过创新管理机制,形成三个层次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进行分类管理、分级建设。

  校级基地:校级基地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重点领域,推动多学科、多专业领域的研究生深入科研实践,在实践中积累、在创新中发展,在国内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院级基地:院级基地由学院根据各自特色实施校企联合培养,开展科学研究合作,具有较强的学科针对性,重点解决所在领域的技术难题,为企业培养职业胜任能力强的专门人才。

  导师团队合作:以导师团队与企业科研合作为支撑,服务于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问题,促进校企协同创新。

三个层次,分级建设.png

  建设双导师队伍,保障培养质量。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导师队伍由校内导师和合作校外导师共同组成。校内导师由学校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教师担任,校外导师由合作单位根据遴选办法推荐具有高级职称的技术骨干,经学校审批后聘任。研究生在基地实践实行双导师联合指导制,将双方科研项目合作转化为联合指导优势。校企双方积极推进双导师交流,开展导师培训,促进导师队伍的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提升工程教学水平和技术攻关能力。

导师聘任及规定.png

管理规定及校外导师聘任

双导师交流会.png

双导师学术交流工作研讨会   

  校企深度融合,贯穿培养全过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坚持双导师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生课程学习结束后进入培养基地,开展行业需求的工程课题研究,在项目实战中提升应用能力,有效解决了研究生培养从理论知识到工程应用的“最后一公里”。学校建设校企联合课程,把合作单位的最新工程技术以课程和讲座的形式向研究生传授,丰富了教学内容。通过共同指导,校外导师也能充分参与到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开题、评阅和答辩等全培养过程。

双导师参加开题等培养过程.png

校外导师参加专业实践研究生开题报告会

  健全管理制度,规范基地管理。为加强和规范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与运行管理,促进基地持续健康发展,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了系列规章制度,从组织机构、工作流程、导师队伍、培养方案、知识产权、质量保障等方面完善了管理体系,确保各项管理规定的落实到位。

管理规定.png

全面加强制度建设

强强联合培养,协同育人成效显著

  学校充分结合电子信息领域的学科优势,加强与国家重点单位合作,形成了强强结合、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建设了一批以中国电科二十九所、中国航天二院、中国电科十四所、中国电科十所等合作单位为代表的高水平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培养基地注重产教融合,基于“重基础、强实践、拓素质”的理念,将工程研究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为国家重点单位输送了一大批优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到航天二院进行联合培养的王怡同学认为,专业实践是让自己了解社会、运用理论、检验知识的过程,通过理论与实践进一步结合,提高了自己处理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王怡目前已签约航天二院,将以不畏艰险、求实创新的精神,积极投身祖国的航天事业。与中国电科十四所联合培养的赵方原同学说,在十四所实践期间更深地理解了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以后要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深入推进课题研究工作,并将自己的职业选择与国家的重大需要相结合,加快融入到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赴上海华虹集团的徐秉川同学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来总结自己的专业实践,他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到的行业知识、工程经验、人生道理都值得反复体会感悟,自己要通过行动来实现个人理想和自我价值。

  近年来,学校加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稳步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电子科大—中国电科二十九所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服务国家重点行业,综合实力强,育人效果突出,被评为“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我校先后有7名研究生荣获全国“工程硕士实习实践优秀成果获得者”、7名研究生荣获全国“做出突出贡献的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学校通过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工作,完善了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应用能力和职业胜任能力,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一致好评。



编辑:王晓刚  / 审核:林坤  / 发布:陈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