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人物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天下成电人】彭念霞校友:倾听内在的声音,寻找生命的激情
文:卜一珂 杨恩宁 图:逆光摄影 来源:学生记者团 时间:2019-06-16 13842

  从1982年迈入电子科技大学,到如今成为美国硅谷ROCS GLOBAL公司CEO、跨国培训专家、企业家、全球高管教练,并多次被白宫邀请作为亚裔代表参加商务高峰会议,彭念霞校友在人生旅途中留下独特而精彩的印记。

  她倾听内心的声音,绽放出生命的激情。在今年1月3日做客“求实讲坛”时,她与学弟学妹分享人生感悟,以自己的人生故事和多年来进行跨国际交流的视角,在清水河校区图书馆百学堂带来了关于人生旅程规划的专题讲座。

  “在成电的生活是我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成电提供了全新的舞台,让我坚信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遵循内心、活出自我。”她说,“如今,ROCS GLOBAL作为一家创新型公司,成为硅谷新兴的‘独角兽’,公司业务遍及世界各地,这一切都与我对待生命的激情密不可分。”

IMG_0027.JPG

启程:“还记得你小时候的梦想吗?”

  “我们小时候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别人问你的梦想时,我们会说,我要成为科学家、医生、航天员等等。”彭念霞问大家:“现在,经历了这么长的时间,你们成为了大学生,你追求的又是什么呢?你追求的东西又能否唤醒生命中潜藏的活力与激情?”

  六岁生日那天,彭念霞的梦想就是要周游世界,飞得越远越好。后来,上了高中之后,她爱上了写作,一直梦想成为作家,但在那个普遍信奉“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时代,她最终选择了理工科,考入了成电自动化专业。

  “在成电的自动化专业学习,为我多年来从事高科技管理工作奠定了非常扎实的基础。”她说,“成电提供给我良好的发展平台、大量的资源,而且,正是在成电学习时,我形成了积极拼搏的人生态度,这也是我现在非常感激成电的原因。”

  由于专业的缘故,彭念霞毕业后一直在高科技公司工作,但她并没有成为工程师,而是钟情于市场销售工作。有一次,她所在公司和华为公司谈生意,当时华为来了几位通信技术专家,并要求:“您是做销售的,请您几个工程技术人员来谈吧!”

  彭念霞自信地回答:“我本科学的自动化专业,我是成电毕业的。”对方马上就起身和她握手,原来对方也是成电校友。之后的洽谈合作也非常愉快。

  虽然彭念霞现在的工作与小时候梦想存在偏差,但是她并不为此烦恼。她说,“人的梦想会不断改变,但要尽快找到适合你的。如果追求的梦想能让你一想起便热血沸腾,那真的是件很幸运的事情!”

兴趣:“要探寻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

  “如果你对一件事很感兴趣,做起来也会很开心,相比之下也就更容易做出成就!”彭念霞说,美国参加奥运会的队员基本上都是业余的,他们参加比赛甚至需要自己出钱报名。她第一次知道这件事之后,很受触动。

  “那些孩子从小就发掘了自己的兴趣,从小学到大学,他们一直坚持下来。对他们来说,坚持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因为他们并不以此为苦,相反,他们从中体验到无穷无尽的快乐。”她感叹说,“这便是兴趣的力量所在,也应了那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她进一步解释说,兴趣是对未来职业生涯的一种准备,是个人选择职业的重要依据,也是一个人奋斗的重要源泉。“当你对某个领域感兴趣时,无论你在走路、上课或洗澡时,都对它念念不忘,你可能会为它废寝忘食,连睡觉时想起一个主意都会高兴地跳起来。这时候,你已经不是为了成功而工作,而是为了‘享受’而工作。”她说,“如果你找到了内心深处的渴望并就坚持做下去,你将因此得到成功。”

  在去美国之前,彭念霞已经是国内一家公司的高管。但是,她却选择不断突破自己的局限。她说:“当时有很多人留学回国,无论是英语能力还是国际视野,他们都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于是,我就申请学校去了美国。当时,朋友和同事都劝我留在国内发展,我的老板也说‘我全力培养你,你为什么要走?’”但是,她有自己的坚持和选择。

  对彭念霞来说,她的机会成本也很大。根据当时的公司制度,她每月收入的20%都放在住房基金里,干满十年才可以取出来。如果她执意离开,她便什么也得不到。“当时是90年代初,这笔钱还是相当大的,但是我并不在乎,我觉得,我该去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就该去做什么事情。”

  这是她人生中的一个重大决定,放弃国内公司的高管职位,去美国做一个穷学生,独自在美国学习工作,但是她从未后悔过。她回忆说:“我最终听从了内心的声音,这个决定也造就了我的现在。”

自信:“通向一切成功的基石”

  “有多少同学能马上说出自己的三个优点?”面对讲台下的学弟学妹,她笑着问大家:“如果让同学们说出三个缺点,大家肯定不用想,对不对?”她说,“很多时候,我们不是输在能力上,而是因为信心不足,才使得许多机会被白白错过。”

  在美国硅谷工作多年,她惊讶地发现:在“硅谷”的印度人总能在职场上比华人领先一步,就是因为华人对自己缺乏信心进而导致缺乏领导力,从而造成了华人在职场上的“天花板效应”。

  她举例说,假设有一个职位需要满足五点要求,华人只要觉得自己有一点不符合要求,就不会去申请这个职位了;但印度人看到五点中自己只要有一点符合,他就觉得自己实在是太适合并能胜任这个职位了。

  “这是一个巨大的区别!”她说,尽管华人的这种行为普遍给别人留下谦虚谨慎的印象,但这确实让很多人白白错过了很多宝贵的机会。她鼓励同学们,“要多对自己保持正面的想法,正面的想法往往会带来正面的效果!”

  彭念霞曾在摩托罗拉公司工作。在一次公司年会上,上司准备了一年的工作汇报,但由于身体不适无法正常汇报,于是要她代表部门去讲。当时,上台汇报的其他人都是从世界各地来的总裁级别的人物。“我当时哪敢上台啊,而且我的英语一直有种口音。但我的上司说,你对这个内容很熟悉,不上也得上,要不我们就都倒霉了。” 

  她只好硬着头皮上台讲,感觉自己声音都在哆嗦。讲完之后走下来,却发现掌声不断。上司对她讲了一句话,至今令她印象深刻。他说:“不要花时间和精力去纠正你的口音,就是因为你有口音,才证明你是真正有国际经验。”

  最有意思的是,会后有一个投票,选出“你所认为最出色的汇报者”,彭念霞居然当选了。“当时,我是汇报人里面最低层的一个人,但听众最听得懂的就是我的汇报,因为我害怕英文讲得不好,就用了最简单的语言、最慢的速度,于是大家都听得懂了。”她感慨地说,“从那以后,我到任何场合的任何高层会议,不管听众有多少人,我从来不发怵。我觉得我的口音是一种证明,我为自己有口音感到骄傲。”

IMG_0023_exposure.JPG

探索:找到自己喜欢的、想做的事

  “现在的大学生普遍都非常努力。”彭念霞说,“我知道马上就要考试了,现在大家为了一个好分数而努力复习。但是,若干年后,你们会发现没有人会在意你拿了多少A。我们学习的目的不只在考试,以后从事的职业也不一定是天天在学的东西,很多人会改行、改专业。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你们为什么努力?你们的竞争对手是谁呢?”

  她说,在美国,学生转专业是非常普遍的。她的一个侄儿在斯坦福大学学习生物科技,但是他发现学这个很痛苦,于是在二年级就转了专业。在新的专业学习,他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每天都干劲十足。她认为,“每个人的天分都有所不同,在适合的领域每个人都是天才!”

  在成电读书时,有一次物理考试,彭念霞考得很糟糕,只得了68分。她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那几天是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事后得知,那次考试最高分就是68分,她突然哭笑不得,对自己前一段时间的状态感到好笑。但这同时也引发了她对人生深层次的思考。

  她鼓励大家静下心来地时候想一些事情:“你到底每天做些什么样的事情,哪些是有意义的,哪些是有优先级别的,日后你可能每天有几十件事情要做,但是你需要的是把最有意义、最紧要的事情做好。”

  “现在努力工作的人,很多人是为了钱,对吧?但是,如果你的收入已经不是问题,你最喜欢做什么?”她说,“很多人已经特别有钱了,但也并没有在做自己。”她见过很多人,其实财务已经自由了,但总还是天天抱怨。她认为,“能不能找到自己喜欢的、想做的事情,这点很重要!”

  在芝加哥读完MBA后,摩托罗拉公司想邀请她去工作,并许诺提供很多机会,但她都委婉拒绝了。她选择了去芬兰,此前,她还从没有在欧洲工作过。她说,芬兰在当时是世界上最有创新力的国家,芬兰人很注重效率,受教育水平比较高。 

  她在那里生活了两年时间,体验了芬兰独特的文化,那里的一切显得新奇,让她始终保持着探索世界的动力和激情。她说:“我之所以这样选择,源自我内心深处的一种热情和快乐。”

结语:走自己喜爱的道路,做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

  彭念霞鼓励同学们偶尔闲下来的时候,不妨想一想这些问题:“你的兴趣在哪?你的热忱在哪?你的创造力在哪?你的能量在哪?你的心态对哪个想法(idea)最开放?”如果你的心中已经得到了一个答案,无论是否清晰,请再接着思考:“为什么你会觉得这个事情好做?是很有趣,还是因为有一种完成了一项大事的成就感?”

  “如果你的梦想不足以吓到你,那说明你的梦想还不够大!”她分析了中国学生在成长中面临的共性问题并指出,“我们从小到大受到的批评比较多,导致了我们不太容易认识并肯定自己的长处,从而使很多学生都没有应有的自信。”她鼓励大家,“从今往后,无论任何事情,都要以正面的心态去勇敢面对,走自己喜爱的道路,做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


编辑:王晓刚  / 审核:李果  / 发布:陈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