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实践】计算机学院深入开展乡村振兴暑期专项社会实践
文:陶媛 杨梓凤 叶丹 图:互联网+暑期社会实践队 来源:计算机学院 时间:2018-08-05 5068

  为响应党中央“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贡献当代大学生的青春力量,7月16日,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乡村振兴暑期专项社会实践队赴邛崃市大同乡,开展为期两周的社会实践活动。

  得益于大同乡政府的鼎力支持,计算机学院与大同乡达成深度合作,共建大学生实践基地、党员教育实践基地,为大同乡乡村振兴提供长期稳定的人力支持与智力支撑。7月16日当天,大同乡党委书记王昂、乡长黄鑫与学院党委副书记李青代表双方共同为基地揭牌。

微信图片_20180730145155_副本.jpg

  本次开展的第一期实践中,学校2017级“互联网+”复合培养实验班和计算机学院立人班的同学们广泛投入到乡村振兴、基层政府挂职、教育关怀等实践项目中,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彰显价值。

互联网+党建——网络理政惠民生

  李克强总理曾勉励大学生:只有“下得去”,本事才能“上得来”,干事才能“拿得起”,基层最能锻炼人。此次社会实践期间,部分队员前往大同乡人民政府进行了基层挂职锻炼,熟悉政府部门工作流程,学习处理科室事务,并参与整理工作档案。

  同学们在工作中了解到,早在去年3月,大同全域就已构建起“为村”智慧平台,每个村庄都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微信公众服务号。“为村”微信公众号对内是智慧生活平台,集党建、便民服务、智慧村务、信息资讯等为一体。但由于当地村民以留守儿童与老人为主,现代科技知识相对欠缺,“为村”平台的普及率、使用率还有待大幅提高。

微信图片_20180730145205_副本.jpg

  为此,同学们走街串巷、挨家挨户宣传“为村”平台,手把手教授平台查看与使用方法。精心编写“为村”平台使用手册,组织开展面向全体居民的培训,帮助其掌握网上政务办理、政务公开信息浏览等技能,实实在在普惠民生。

  同学们进一步协助当地政府推进和完善“互联网+党建平台”建设。以“为村”平台为依托,实施“互联网+乡村+党建”,搭建起了党群、干群连心桥。以大家喜闻乐见的“文字+漫画”、“微广播”形式宣传党的政策精神,通过“党员在线”推送至每位党员手中,“微党建”传递出“大能量”。

互联网+教育——夯实基础促发展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乡村地区要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人才培养,必须从孩子们的基础教育抓起。

  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大同乡大多数家庭的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与父母长时间的分离,导致留守儿童的性格相对孤僻或是叛逆,普遍学业表现不佳,亟需家长与老师的耐心关注与正确引导。

  实践期间,同学们深入留守儿童群体,用热心、暖心、耐心、爱心赢得了他们的喜爱和信任。契合留守儿童的兴趣爱好与现实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讲座近十次,涉及历史、文化、心理健康等多个主题,极大激发了孩子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以轻松愉悦的方式帮助他们树立起热爱生命、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举行丰富多彩的手工课、体育课等活动,促进孩子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作为“互联网+”学子,同学们学以致用举办了两场前沿科技主题讲座,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形象直观的视频展示,让留守儿童初步了解“外面的世界”,感受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让“科技改变命运”的信念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激励他们努力学习,走向更精彩的广阔天地。

微信图片_20180730145210_副本.jpg

  实践活动结束时,同学们送上了象征电子科技大学的银杏叶钥匙扣和学校风景明信片,小朋友们也在明信片上用稚嫩的语言写下了对哥哥姐姐的喜爱和不舍之情。

互联网+产品——科技兴农巧致富

  大同乡位于邛崃市西北部,是成都市级特色镇之一。众所周知,邛崃是世界黑茶的发源地,享有“万担茶乡”的美誉。除了盛产黑茶以外,桑葚也是大同当地的特色农产品。“桑舍幽幽掩碧丛,清风小径露芳容。参差红紫熟方好,一缕清甜心底溶。”短短四句小诗,正是大同桑葚之甜美、桑园风景之秀丽的真实写照。然而多年来,大同桑葚基本仍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尴尬状态,更谈不上走进寻常百姓家。

  为将大同桑葚打造成为川内乃至国内有口皆碑的名特农产品,去到当地后,实践队的同学们以问题为导向,有计划、有思考展开实地调研,深入田间地头,走访基层农户、政府部门,最终发现大同桑葚销售现状并不理想的症结主要在于:销售渠道单一,以线下销售为主,线上销售几乎一片空白;媒体宣传力度欠缺,且大同当地旅游业尚未形成大气候,现阶段难以通过游客口口相传形成知名度。

微信图片_20180730145218_副本.jpg

  了解到这一现状后,实践队的同学们积极发挥专业特长,运用互联网思维优选大同乡农产品线上销售平台,以科技兴农促村民致富。通过对川内及国内市场反响良好的农产品销售店铺进行大数据对比分析发现,线上农产品商店要想在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店铺商品种类的多元化至关重要;相对于定价而言,产品的品质与包装更为关键。再结合淘宝、农村淘宝、微店、EMS速极鲜等多个农产品销售平台的横向对比分析,综合考虑物流、人力等经营成本,同学们建议当地政府选定农村淘宝作为大同桑葚、黑茶等农产品的初期销售、推广平台。前期以高品质、精包装为卖点,打响知名度;后期随着销售市场逐步打开,同学们还筹划为大同乡精心打造专属农产品网络销售平台,实现产销全自主、一条龙,最终助力大同乡完成科技兴农、全民致富。

互联网+乡村——旅游开发奔小康

  大同乡历史上曾是“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集镇,与另外四座古镇并称为邛崃当地的“五朵金花”。历史悠久、文化古迹保存良好,兼具地处川西旅游环线节点的地理优势,如何打好“旅游”这张牌,将资源变现,促农民增收,成为萦绕在实践队员心头的一大难题。

  实践期间,队员们顶着烈日、迎着暴雨,走遍了大同乡境内石笋山摩崖造像、川中山溶洞、中华村竹林等旅游景点,实地了解旅游资源特色、周边交通状况、相应配套设施,因地制宜规划制定各景点在各大旅游网站的宣传推广方案。

微信图片_20180730145225_副本.jpg

  在携程、同程等大型网站上,针对大同乡旅游资源推广介绍不完备的现状,同学们正在整理精心拍摄的海量照片,并结合自身体验,撰写旅行攻略、分享旅行感悟,以期从多角度、多层次反映大同之美,显著提升大同乡的社交网络知名度。在爱彼迎、马蜂窝等著名平台上,同学们依照平台特色有的放矢,建议当地政府重点打造大同乡特色民宿,从而唤起广大游客尤其是年轻驴友群体的关注。就高德地图、百度地图景点导航有误的状况,同学们积极与平台取得联系进行反馈,并提议大同乡特色商铺主动添加信息,让前往大同的游客少绕路、多享受。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乡村振兴工作一味依靠外界“输血”显然会“营养不良”,只有靠自身充分“造血”才能得到健康长久的发展。因此,同学们不但身体力行,力图从多形式、多渠道打造最美大同,还注重加强与当地村民的沟通互动,传递给村民基本的宣传策略与营销方法,希望从思想上帮助村民转变观念、拓展视野,增强自我发展内动力,也进一步从根本上带动当地搞活旅游资源开发,逐步奔向小康。

微信图片_20180730145229_副本.jpg 

  你脚下的土地,就是你的中国。青年学子更应知中国,服务中国。本次实践期间,“互联网+”和计算机学院立人班的同学们于基层实践中长才干,于社会服务中显价值,彰显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习近平总书记曾勉励青年学生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祖国。乘计算机学院与大同乡校地合作的东风,成电学子将始终秉持“与祖国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的理想信念,把自觉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的优良作风传承下去,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编辑:罗莎  / 审核:罗莎  / 发布:陈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