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校纪念周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校庆】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第四期“思享汇•青年学者论坛”举行
文:刘宗灵 图:刘宗灵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2014-09-30 5824

            为庆祝电子科技大学58周年校庆,以及进一步推动马院青年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开拓、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问题视域与思想方法,同时为青年学者搭建展现风采、交流学术、传播思想的平台,马院第四期“思享汇·青年学者论坛”于9月26日举行。包括商继政教授、曹银忠教授、黎吉秀副教授、刘强副教授、刘宗灵副教授、董良博士等来自院内不同学科方向的青年学者共聚一堂,就共同关心的学术问题进行了深度交流与探讨。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邓淑华院长表示,学院领导将一如既往地对青年教师自发组织的类似学术活动给予大力支持,并对青年学者论坛的再次召开感到高兴;她希望本院青年学者能利用这个平台充分交流、积极讨论,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准。

  在论坛主体环节,商继政教授以《近年来的宪政与反宪政思潮述评》为题做了本次论坛的第一个主题报告。“宪政”是当代学界十分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与现实议题,近年来各类思想观点虽纷呈叠现,但欠缺明晰的梳理,令人览观不及。商继政教授首先对宪政思潮在中国的发展进行了历史性的综述,介绍了当代中国社会层面对宪政所持的基本态度,以及学术界在宪政问题上的基本研究状况。接着,他就中国的“宪政”和“反宪政”之争所反映出的种种分歧与对峙及其背后机理做了详尽阐释,继而为大家全面呈现了宪政理论中诸思想派别抱持的各种立场和观点,指出了宪政思潮中存在的“派中派”等有趣现象,最后深入剖析了当前宪政研究中面临的若干重要理论问题与现实约束,提出了若干发人深思的问题。在商继政教授发言完毕后,曹银忠教授对此做了精彩到位的点评,指出了宪政研究背后敏感的政治制约因素及其发展趋势与未来走向,也为大家深入观察这一重要问题打开了一扇窗户。

  朱晶博士做了以《中国革命中的宏观历史与微观机制——从邹谠的中国革命研究说开去》为题的主题报告。具备国际关系和历史学双重学术背景的朱博士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著名美籍华裔政治学家、历史学家邹谠教授在考察中国近代史研究时所采取的独特视角与独到见解,尤其是其采用的“理性选择”历史方法论、系统化决策模式,以及“全输全赢”的博弈论视角等,展现了政治学视野在宏观历史研究中所具有的学术价值和独特魅力,也提出了历史学科如何与政治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所展示的理论模型有机融合的重大学术问题,同样发人深思。刘宗灵副教授紧接着就此论题进行了深入点评,他指出了邹谠的理论模型对历史学研究影响的力度与限度,尤其提出“理性选择”理论在解释复杂的历史进程时会陷入决定论的窠臼,容易使人忽视历史发展过程中诸多的非理性因素与偶然因素,因此我们在使用诸如此类的社会科学理论进行历史研究时应该抱有相当的自觉与警惕。

  两位发言人的报告,为参会学者们展示了当前宪政研究领域和革命历史研究领域的新进展、新成果,不仅丰富了与会者的视野,也激发了大家对相关问题更深层次的思考与探索热情。由于报告者、点评者乃至与会各青年学者各具不同的学科背景和思维方式,在随后的讨论环节大家进行了更为激烈的碰撞与更加积极的交流探讨,思想的火花与智慧的波浪在这种不同学科的充分交流讨论中激起了广阔的涟漪,有力地促进了学院青年教师的学术交流、知识积累与视野突破,大大助益于学院整体研究水平的提升与长足发展。

 

编辑:旷野  / 审核:旷野  / 发布:旷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