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课程思政】中国先秦思想的现代性:焕新知于思辨 润思政于无声
文:罗莎 学生记者团 薛宇晴 张闻起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22-04-12 35531

  “不忘本来才能开创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地传承。”着白色体恤的聂韬从指导研究生论文的间隙里抬头,提起自己为本科生开设的“中国先秦思想的现代性”课程,这个看起来更像学生的青年老师,露出好看又有些腼腆的笑容,眼里有光闪烁。

微信图片_20220410211146.jpg

外国语学院青年教师聂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孕育了众多的思政元素,我们并不需要刻意去提炼它,这门课正是让学生在欣赏先秦时代诸子百家名篇、理解其思想内核的同时,深刻认识到构建自身文化身份和文化认同感的意义,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让厚重的中华文化自然而然地潜入内心。”聂韬微笑着说。

文化脉搏:“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

  “聂老师好!我是2016级信软学院的学生玉晖,曾在2017年修过您讲授的‘中国先秦思想的现代性’课程。”聂韬正准备离开办公室,电脑上微信的光标突然闪烁起来,一个有些陌生的头像出现在他的眼前。

  “您的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记得是当年读本科的我每周最期待的课程!除了拥有专注、放松,更有思辨能力的培养!”

  自2016年来到电子科大、就职于外国语学院后,聂韬便开设了一系列与先秦文化相关的课程,为许多像徐玉晖这样的成电学子提供了人文滋养,尽管当下的玉晖同学已远赴芬兰读研,但这段课程学习的经历依旧让他记忆犹新,这其中不仅有聂韬人格魅力的影响,更有所学习的先秦思想对他的浸润。

  聂韬说,先秦思想并不是落后和封闭的,相反,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根源,历经千年时光洗礼,当代的我们依然折服于古代思想家卓越的智慧和开放的思想。

  该课程正是通过教师对先秦时代哲学思想的分析和引导,引导同学们触摸和理解先秦思想,进而具备读懂中华文化原典的初步能力,并在现代语境下围绕先秦思想展开研讨,引导同学们的思维如蝴蝶般翩翩飞翔,促进其形成受益一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从“己立立人,己达达人”和“人性为善”的孔孟思想,到“以柔克刚”“上善若水”和“相濡以沫”的老庄思想,再到“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和“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的墨法思想,古代先贤的智慧闪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芒,不仅与中华传统美德的构建密切相关,更与当代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公正、法治、文明、和谐等价值取向同频共振。

  “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先秦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在坚守道德底线方面,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人为善”“以己度人”“推己及人”“君子忧道不忧贫”,要恪守“良知”,做到“俯仰无愧”。在树立道德理想方面,强调“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人要“止于至善”,有社会责任感,追求崇高理想和完美人格,倡导“兼善天下”“利济苍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做君子、成圣贤。

  《周易》中有对于大写的“君子”的期望和要求,其“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象征着每一个期望成就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合一的人不断努力的认可;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则是对个人内在的人格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即海纳百川的沉淀和包容。

  “中华民族在发展的任何阶段都需要既具有才德又能够施行于天下的人。作为教师,我们这门课课程思政的核心就是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引导即将走入社会的大学生修炼强大的内心,并拥有通向经世致用的高远志向。

动态教学:“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2016年学校启动了《人类文明经典赏析》系列课程建设,大力推进本科精英人才培养,“中国先秦思想的现代性”便是当年开设的课程中广受同学们欢迎的选修课程之一。

  课程围绕“博学”“审问”“慎思”三个阶段,从精读文本起步,了解其文化内涵,并针对其现代性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团队协作解决疑问,最终通过自我认知的重构,在同学们心中种下一颗名为“中国先秦哲学”的种子。

  如何在短短的16个学时内既能把思想的本体讲清楚,又能引起同学们对其现代性的思考呢?课程建设之初,聂韬也曾遇到这样的困难。

  在学院陈雪梅、胡文婷、何敏三位老师的协作下,课程采用了线上慕课与线下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在将先秦思想讲清楚的同时,把其现代性作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让同学们能够更加深入地探究先秦思想对当下的影响,训练学习的思维能力。

  课程以“提出问题——自主探索——交流讨论——解决问题”为主线,采用动态教学与小组协作相结合的方式,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体、教师点拨为主导,合作构建精彩的课堂内容。在考核方式上,以结课论文的写作为主,以课堂讨论与小组合为辅,让同学们能够真正参与其中并有所收获。

  此外,课程采取了让学生自主挖掘思政的方式,按照孔孟、老庄、墨法等不同学派分为四个大组,每组在半个小时的分享时间内,回答老师在课前精心设计、已于课前抛出的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内在的文化传承,建立起明辨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逐步在思辨中学会成长。

微信图片_20220410211136.jpg

聂韬和学生们在一起

  课程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以古典哲学的现代性和中外比较为主线,课程环环相扣,从“中国先秦思想的现代性”到“中国语言文化”,再到“海外汉语文化传播”,贯穿从本科阶段到硕士阶段,从通识到专业的全过程。

  “在这个逐渐深入探讨中国哲学思想和义理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同学们的视角、眼界和格局,从而收获获益一生的思维方式。”聂韬表示。

课堂思辨:“以见知隐,察类明故”

   “我们既不能一味强调传统文化,也不能反对传统文化,真正重要的是弄清中国先秦思想的当代意义何在,在当代应如何应用先秦思想,做到取其精华,这就对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出了要求”。

  “中国先秦思想的现代性”并不是单纯地强调先秦思想,而是一次对先秦思想的再解读。在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如何让同学们不局限于接受老师的输入,而是突破限制、走出自己的路呢?

  “在课程结束时,我会要求同学们阅读一本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专著,书中的观点会与课堂的观点有部分相悖,这时就需要同学们独立去判断,只有在课程中树立一个强大的敌人,在深入了解事物的两面之后,才能有属于自己的思考,实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聂韬分享他的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示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作为这一文化的继承者、阐释者,聂韬告诉同学们,我们要挖掘的不仅仅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发表重要讲话中引用了哪些古代先贤的智慧,更重要的是要弄懂在什么样的情境和语境下有所引用。

   “腹有诗书气自华”,你的气质,蕴含着你读过的书。而一部部先秦诸子的经典著作中,无不蕴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气神。只有真正理解了为何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的精神脊梁和立身之本,才能学会反思并使用传统文化,真正培养起当年青年自己的“中国气质”。

  先秦思想回归对生命直觉的引导,并最终导向人与外界和人与自我的关系,在当代复杂多变的社会竞争和学业生活压力面前,先秦思想很好地回答了如何做到真正的自省和获得内心安宁的问题。

  “一门课并不足以完全改变一个人的价值观,但会为他的心灵打开一条缝隙,点亮一束微光,当他需要时,这束光将会引领他走出黑暗,走向黎明。学习这门课程后,引导我们重新看待与外界和与自己的关系,当功成名就之时,教会我们坦然面对;当黯淡无光之时,教会我们与世界握手言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到真正的‘大气大为’。”正在外深造的徐玉晖感慨地说。

  青年教师聂韬正是这样,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感悟和思考融于平凡的每一节课堂上,执书卷,舞霞光,透过先秦诸子的思想之光,巧妙浸润下处处留痕的思政精髓,引领同学们奔赴属于自己的山海。


编辑:罗莎  / 审核:罗莎  / 发布:陈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