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一流本科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新工科建设·工学院院长峰会在电子科大举行
文:何乔 图:软件学院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21-07-25 15653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大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新工程教育体系,全面推动新工科建设再深化、再拓展、再突破、再出发,7月21日,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电子科技大学主办的新工科建设·工学院院长峰会在清水河校区举行。

本次峰会分为主旨报告和圆桌论坛两个部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理工处处长高东锋和校长曾勇分别在会议开幕式致辞。校长曾勇、清华大学工程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健、天津大学新工科教育中心主任顾佩华、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施大宁、天津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翟京生和电子科技大学科技委主任、新型微波探测技术教育部工程中心主任杨建宇分别做主旨报告。副校长杨晓波、教务处处长黄廷祝主持会议。

微信图片_20210725135615.jpg

微信图片_20210725135555.jpg

会议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余东升,天津大学求是学部主任、国际工程师学院院长原续波,来自全国60余所兄弟高校的工科学院院长、部分高校教务处负责人等190余人参会。

微信图片_20210725141710.jpg

高东锋代表教育部高教司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并感谢工科学院院长和专家教授们对新工科建设贡献的智慧和努力。他说,自2017年以来,新工科建设在顶层设计、制度完善、项目研究与实践、专业结构优化、课程和教材建设、组织结构变革、产教融合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涌现了各具特色的经验与方案,呈现出百花齐放、日新又新的局面。但是同时也要看到,工程领域的变革远快于工程教育的改革,我们不能固步自封、犹豫彷徨,要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打破学科专业壁垒,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加快培养紧缺人才,以新工科建设领跑高等教育变革。高校的第一使命是人才培养,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的最新重要论述,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人才培养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以国家战略必定有我、国家需求舍我其谁的信念,不断把新工科建设推向新的高度,为国家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微信图片_20210725135512.jpg

曾勇在致辞中简要回顾了学校的历史和新工科建设情况。他说,工程科技改变世界,工程教育领跑创新,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必须加快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与创新,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教育强国做出贡献。新工科建设更有为有力的推进与落实需要一大批有领导力、远见卓识的工科学院院长对高等工程教育的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才能实现未来高等教育的超越。

在主旨报告环节,7位专家结合新工科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做了分享。

微信图片_20210725135601.jpg

林健教授以《新工科建设:创新、突破与展望》为题,详细讲解了新工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标准、专业培养方案、专业课程体系、教育教学方式,并展望了新工科建设的未来。他说,新工科建设的原则是要服务国家战略、针对服务面向、发挥整体优势、面向未来需求、突出培养特色,建设核心是要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新工科建设是建设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行动,要为其它学科专业提供示范和借鉴,引领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并为国际工程教育界提供中国理论和中国模式。

微信图片_20210725135542.jpg

顾佩华教授在题为《探寻新工业革命时代工程教育新模式》的报告中,分享了新工科“天大方案”的设计和实施。他认为,为了实施新工科教育变革与创新,学校要制定配套政策,从体制机制鼓励学院主动合作和互相支持;改革教师评价标准,更好地发挥教师团队教书育人的主体责任;在资源分配上,要体现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新工科建设的核心是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建设大学育人文化和价值观,需要长期坚持和努力,才能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为工程教育发展做出历史性贡献。

曾勇教授以《新工科建设的创新与实践》为题,从“为什么?”“怎么做?”“成效如何?” 三个方面介绍了新工科建设“成电方案”。他结合国际一流大学正在进行的新工程教育改革,阐释了新工科建设的时代背景。他说,新工科是国内高等教育领域规模最大、决心最强的改革之一,自2017年启动以来,经过紧锣密鼓的推进落实,呈现了崭新的高等工程教育形态。当前,国际竞争愈演愈烈,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新工科教育也迈上了新征程。我们要精准把握新态势,让新工科教育改革进一步走实走深再突破。新工科建设“成电方案”就是要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厚植创新土壤,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培养创新引领性人才。他分享了学校近几年全面推进新工科建设的理念、建设思路、若干核心举措和建设进展等情况,表示学校将于今年年底完成新工科教育改革第一阶段的建设,将力争在新起点上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微信图片_20210725135518.jpg

李泽湘教授以《端到端硬科技创业平台教育与孵化平台》为题,介绍了深圳科创学院和XbotPark机器人部落在硬科技创业教育和成果孵化中的实践。他认为,新工科教育的定位在于培养更多科创人才。这需要建立在对地方政府、科技园区、企业和年轻人这两类“用户”的需求、期望、痛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服务。他介绍了深圳科创学院和XbotPark机器人部落的运作、目前取得的成效和发展愿景,希望通过新工科教育、创业教育和孵化的探索,找到产业创新的新模式。

微信图片_20210725135525.jpg

施大宁教授做了题为《新工科视野下创新实践教育体系的构建和课程建设的思考》的报告。他说,新工科是世界工程教育发展的必然阶段;新工科的教育模式是面对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的必然选择;新工科建设是新发展阶段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他介绍了南航多学科交叉复合的航空航天特色新兴工科专业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着重介绍了在研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方面的做法与成效。最后,他还结合自己的专业介绍了新工科背景下的基础课程改革。

微信图片_20210725135459.jpg

翟京生教授介绍了天津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新工科教学改革的实践。学院聚焦未来海洋技术,面向数据,重组了新的海洋技术课程体系;聚焦未来国家需求,破旧立新,重构了新的课程结构和内容;聚焦未来社会环境,面向学生,重整了新的人才培养管理模式。他还详细介绍了学院在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实践、管理五个方面的变革。

微信图片_20210725135445.jpg

杨建宇教授以《通关式科研项目与案例化核心课程相融合的工科卓越人才培养》为题,介绍了在学校率先实施的高水平科研团队“科研育人”新工程教育改革专项——“卓越成长计划”。他通过大量教学案例,分享了团队通过设计贯通性项目引领核心课程,并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研互动、学研相长,引导学生用以促学、学以致用的做法与成效。

微信图片_20210725142408.jpg

1904433bb0523e0a61cb394063c46e4d.jpg

在圆桌论坛环节,特邀专家与参会代表就新工科建设中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平衡、培养学生持续学习的能力、知识的体系化、专业的融合、高端人才培养、科研团队育人的组织与考核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微信图片_20210725135630.jpg

会场外还设有学校从新生项目式课程开始的系列挑战性项目式课程学生学习作品展,参会领导和代表观看了展览并纷纷肯定学校新工科教育的建设成效。


编辑:何乔  / 审核:何乔  / 发布:陈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