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课程思政】“信号与系统”课程组研讨课程思政 科教融合提升本科教学
文:信通学院 来源:信通学院 时间:2021-01-11 8033

  1月7日,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信号与系统”课程组举行课程思政教学线上研讨会,围绕怎样将新工科建设的“成电方案”落实到课程教学中、如何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等内容展开研讨。课程首席吕幼新教授主持研讨会,课程组杨建宇、朱策、武俊杰、史创、李中余、姚佰承六位老师分别作主题分享,分管本科教学工作的凌翔副院长以及来自全校的50位任课教师参加会议。

1.png

  会上,雷达专家杨建宇教授以“课堂教学的点滴感悟-ABCDEF”为主题分享了自己二十年教授“信号与系统”课程的心得体会。他指出“信号与系统”课程是舶来品,超越“洋教材”的理解和案例、学生的学以致用,也是很好的课程思政。接着他从“建立整体框架、理清章节关系、读薄书本知识”、“注重媒体运用,活化图形公式,改善理解记忆”、“强调物理意义,理解数学真谛,助力学以致用”、“适时推出案例,加深知识理解,帮助灵活运用”、“理解关联知识,辅助融会贯通,避免叠级混乱”、“讲出背后故事,培养创新意识,激励家国情怀”等六个方面,结合自身的授课经验和生动的教学案例,全面阐述了如何上好“信号与系统”这门课程的心得体会。

2.png

  IEEE Fellow朱策教授结合自身经历,谈论了如何依靠学术去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他讲到要上好这门课程,首先得从学生的疑问出发,将理论和实际相联系,用实际的工程应用案例辅助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解决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目的性的疑惑。同时他指出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教学生一些分析思想,而不是纯粹的数学运算,要让学生跳出繁琐的公式和定理,建立系统性分析问题的思想,提供定量分析信号与系统特征的工具及方法论。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习惯。

  “优青”获得者武俊杰教授以“课程思政”建设为例,介绍了怎样在“信号与系统”课程的讲授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让学生在接受良好教育的同时立报效祖国之志。他谈到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要以“典型案例分析”、“个人经历分享”、“热点新闻探讨”等为抓手,引入爱国情怀、社会责任、科学素养、创新思维、工匠精神、工程伦理等思政元素,以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的方式融入学生的心中,提升学生思想境界、帮助其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史创博士以“以兴趣为导向,着力提升学生思考力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信号与系统’建设”为主题,介绍了如何将新工科建设的成电方案落实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怎样来改变课堂教学。他谈到,我们培养的是面向未来的工程师,今后要能承担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任务。因此要将新工科建设“成电方案”的理念深度融合到“信号与系统”的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强化科研育人,做到研究型的教、研究型的学、挑战性的学、创新性的做,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得摒弃填鸭式教学、引导学思结合,唤起好奇、激发学习热情,理论知识结合科研案例打通实践内容。

4.png

  李中余博士以科研育人“卓越成长”班中的“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为例,分享了怎样将实验搬到教室里,实现案例化教学的心得体会。他以“连续时间傅里叶级数的物理意义”的教学为例,介绍了案例化教学的四步举措,首先是引入,回顾概念,强调“化繁为简”的工程设计思想;其次是讲述,讲解不同频率信号表示任意周期信号的物理意义,讲解傅里叶级数定义,暂不介绍计算方法;第三步是举例,求解若干正弦信号线性组合的傅里叶级数系数;最后是实验,学生在课堂上操作硬件实验箱进行方波信号的分解与合成实验。学生经过亲自动手实践能及时领悟到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

5.png

  《Nature》第一作者姚佰承教授以“信号与系统课堂教学与服务国家前沿科学的结合”为题介绍了如何把科研中的实例带到课堂教学中,实现案例化教学,让学生学到科学报国的真本领。姚佰承教授分享了他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以其在《Nature》上发表的光学频率梳中的案例来讲解“信号与系统”课程中第四章傅里叶变换中的信号时频域关系;用5G信号源、拍频下转换等前沿技术案例来讲解第九章的拉普拉斯变换等,把科研前沿案例与课堂结合,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讲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到课堂所学和前沿科技是紧密相关的,科研前沿也不再那么神秘,激发学生对未知的好奇心。

  


编辑:林坤  / 审核:林坤  / 发布:陈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