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一流本科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建设一流本科】寓教于乐:“通关游戏”成为“普法神器”
——公共管理学院“正当防卫虚拟仿真实践教学项目”的教改探索
文:王晓刚 图:课程组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20-10-09 5116

  有一天,“黄药师”与“欧阳锋”在超市门口处发生碰撞。“黄药师”怒视欧阳锋。“欧阳锋”呵斥:“你瞅啥?”“黄药师”理直气壮:“瞅你咋滴?有种你打我呀!”“欧阳锋”毫不示弱,上去就是一耳光。二人开始打斗,引发了一桩江湖血案……

  这段生动的情节,可不是“华山论剑”,也不是互联网上的搞笑段子,而是公共管理学院肖仕卫副教授带领课程组,根据真实案件情节精心改编的“正当防卫虚拟仿真实践教学项目”的部分精彩内容。

  近年来,“龙哥反杀案”“张扣扣复仇杀人案”“校园暴力反杀案”等一系列案件,牵动着社会的敏感神经,在互联网上引发了广泛的争论。“正当防卫”这个法律术语,也成了街谈巷议的热点话题。

  “正确认识什么是正当防卫、什么不是正当防卫,并能够在受到不法侵害时采取正当防卫行为,是新时代大学生应当掌握的重要专业技能和生活技能。”肖仕卫副教授表示,“开发这个项目的初心,就是让包括学生在内的更多人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课程组图片.jpg

课程组老师合影 

“非常6+1”:虚拟游戏引人入胜

  进入该虚拟仿真实验平台,阅读了“项目简介”“操作指南”之后,即可“进入实验”,“分类学习实验”和“综合应用实验”映入眼帘。其中,“分类学习实验”包含“正当防卫”“假想防卫”“局外防卫”“相互斗殴行为”“防卫过当”“防卫不适时”6个实验。

肖仕卫 (1).JPG

课程组负责人肖仕卫副教授指导学生做实验 

  随便点击每个实验,便会出现有趣的故事情景。课程组李欣副教授现场演示,用鼠标点击场景中的弹窗、文字提示和相关人物头上依次出现的“!”号,便可推动场景情节逐步深入,直至场景结束并自动弹出测试题。

  在“正当防卫”实验中,“欧阳锋”手拿棒球棍进入“黄药师”家的超市。点击欧阳锋头上出现的感叹号,画面下方弹出字幕:“黄药师,你这个癞皮狗,今天你再不把欠我的十万块钱还给我,我就对你不客气了!”随后,欧阳锋用棒球棍砸超市物品。

  “黄药师”发怒:“你欺人太甚!”他走向欧阳锋抢夺棒球棍,双方发生打斗。混乱中,棒球棍掉在地上。黄药师心想:“这是个好机会,赶快捡起来保护自己。”于是,他捡起棒球棍击打“欧阳锋”,“欧阳锋”转身逃走。

03-进入实验.jpg

04-分类实验.jpg

QQ截图20200930141556.jpg

6个分类实验和1个综合实验界面截图

  情节结束,画面弹出选择题。学生每做一个选择题,点击“下一题”直至做完最后一题,即可查看本次分类学习实验的测试得分。依次做完6个“分类学习实验”,就可以进入最后的“综合应用实验”——它的原型正是“龙哥反杀案”。

  2019年5月25日晚8时10分,郑卫市。主人公“甄不易”下班后骑自行车回家,心里想着:“终于下班了,心情倍儿爽!”此时,一辆白色小汽车突然闯入非机动车道,与自行车发生擦挂……故事情节就此展开。

  综合实验共有16步,需要学生进行连贯的、沉浸式的体察学习和情节推动。在一些关键环节,画面会弹出A和B两个行为选项,如果“甄不易”不小心选错,就会造成“假想防卫”“局外防卫”或“防卫过当”等结果,系统将自动宣布“Game Over”;如果“甄不易”行为得当,游戏就会继续,直至结束。

QQ截图20200930122207.jpg

“假想防卫”致使实验结束

打磨无数次:认真推敲每个细节

  “黄药师”“欧阳锋”这样的武侠人物,以及“你瞅啥?”“瞅你咋地!”之类的活泼对白,让学生对整个实验充满了游戏化的体验;而场景的选择、情节的设计和推进,让学生更有代入感。

  史溢帆副教授介绍,综合实验中的时间设定为5月25日,谐音是“我爱我”,暗示学生做每一个选择都要对自己负责;实验中“甄不易”的人设虽是身强体壮的健身教练,但实验的走向旨在提醒同学们,面对生活中难以避免的、大大小小的纠纷,每个人都应当有良好的心态、直面的勇气和解决的智慧,而不是放任情绪、冲动行事。

李欣 史溢帆 副教授 (1).JPG

李欣副教授(右)和史溢帆副教授(左)讨论实验设计 

  这个好玩的虚拟仿真项目,让选课的学生感到耳目一新。电子学院2018级邹鸿涛在实验报告中写道:“以前我对‘正当防卫’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通过这个实验,我直观地理解了正当防卫的要件,以及防卫的几种误区。”材料学院2018级李泽骁同学也感慨地说:“这次很有代入感的实验,让我认识到防卫的情景千差万别,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增强正当防卫的应变能力。”

  “6+1”的“正当防卫”虚拟仿真实验,旨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正当防卫的概念及正当防卫的五大要件,并能够辨识正当防卫与假想防卫、防卫不适时、互殴行为、局外防卫、防卫过当的界限,进而培养学生在遭受不法侵害时正确运用正当防卫手段的能力。实践表明,该项目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据肖仕卫副教授介绍,之所以要开发这个虚拟仿真项目,是因为正当防卫具有极强的情境性和冲突性,传统的“模拟法庭”、“诊所教育”等实践教学方式难以直观再现其复杂情景和冲突烈度,也很难满足大面积学生同时深度参与学习的需要。

  2018年4月,课程组在公共管理学院的大力支持下立项建设。参与项目设计的李欣副教授表示,筹划之初,课程组想寻找一个范例来做参考,发现国内很难找到令人满意的样本。因此,课程组不得不“抠破脑壳”,自己构思解决方案。

  经过深入分析讨论,课程组确立了将正当防卫教学内容直观化、情境化、游戏化的主基调,以及“6+1”的主框架,并从许多现实的案例中浓缩、淬炼出鲜活生动的素材。然后,他们自己撰写“脚本”,并与合作公司充分沟通,打磨每一个细节。

  2019年暑假,该项目经过最后的测试,正式投入使用。他们用时一年多,终于把构思变成了现实。虽然时间紧、任务重、经费少、项目新,但课程组克服了诸多困难,做出了在现有条件下所能做到的最好效果。

优化无止境:动态调整不断升级

  目前,该项目已在公共管理学院的法学专业课程教学和全校的法学类核心通识课程教学中推广使用,受到学生普遍好评。该项目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平台”上线后,也得到了兄弟高校的支持和使用。

李欣 副教授 (5).JPG

课程组指导学生做实验

  李欣副教授表示,在这个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学生也给了老师们很多灵感,特别是在游戏化类型的选择上带来很多启发。在《生活中的刑法》核心通识课上,李欣有意识地把法律知识融合到游戏设计中考核学生,掌握了第一手的学生需求和用户偏好信息。

  该项目在上线投入使用后,得到了很多来自同学们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一届又一届来自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使用这个系统后,都会有自己的体验和意见,这是我们今后不断优化和改进实验项目的重要依据!”李欣说,“项目设计出来就是给学生使用的,因此,要想有所突破和创新,就必须多向学生取经。”

  她说,由于经费有限,该项目的虚拟仿真效果还存在诸多不足,但它作为学校“影响型法律事件虚拟仿真实践教学系列项目”中第一个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项目,实现了从“0”到“1”的重要转变,为突破文理科专业壁垒,实现培养复合型、现代化,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新型创新性人文社会科学人才提供了可能,是学校法学专业参与“新文科”建设的重要尝试。

  目前,该项目以社会热点事件为背景,充分结合了“新文科”建设要求,可以为法学专业课《刑法学》、《法学综合实验》和核心通识课《法律与社会》、《生活中的刑法》 中的“正当防卫”教学提供支撑。

QQ截图20200930141105.jpg

  肖仕卫副教授表示,未来,课程组将在持续完善正当防卫虚拟仿真实践教学项目的同时,加快“影响型法律事件虚拟仿真实践教学系列项目”的建设,为新时代法学专业人才培养和法学通识教育做贡献。


编辑:王晓刚  / 审核:王晓刚  / 发布:陈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