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成电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美丽成电·师德之美】何家勇副教授:而立之年,已知天命
——专访2017-2018学年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外国语学院何家勇副教授
文:学生记者团 梁露菡 罗莎 图:何家勇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8-09-05 7585

  【编前语】学校新闻中心推出“美丽成电”主题宣传报道,以全面展示成电及成电人的奋斗之美、创新之美、师德之美、奉献之美、和谐之美,进一步激发广大成电人热爱成电、建设成电、奉献成电的内生动力。

  在成电,有众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使命的优秀教师,他们常年坚守在三尺讲台上,挥洒青春与汗水。日前,学校2017-2018学年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落幕,经过现场讲课竞赛,由校内外专家组成的评审组评出6个一等奖、10个二等奖,4个学院获评优秀组织奖。新闻中心将推出一等奖获奖老师系列专访,分享他们的教学体会和经验,展现他们在教书育人中闪亮的师德之美。本期,让我们走近外国语学院何家勇副教授。

90058a508d783f45fb0d2da3fa658196.jpg

  从教15年,外国语学院何家勇副教授对教学的热情越来越高了,他在教师这条路上不断摸索,练就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他的讲学,绘声绘色,激情昂扬,就连采访期间说到激动之处也会站起身,将激情教学的风采、对学生的全情投入展露无遗,一时间,仿佛来到了他绘声绘色的生动课堂上。

  15年来,他不忘初心,曾获得霍英东青年教师奖、首届教育部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二等奖、中国外语微课大赛四川赛区特等奖等诸多奖项。今年,他又获得2017—2018学年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但他说教无止境,自己仍然“在路上”。

恩师启迪,立志从教

  追溯起学习语言的缘起和立志从教的决心,何家勇说,这都与一位老师对自己的深刻影响有关,这位师长正是现任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的邸爱英教授。邸爱英是外国语学院一位深受学生们喜爱的老师,当年,她曾在学校广播站做英语广播节目,其优美的发音、生动的语调,深深地吸引了当时正在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读二年级的学生何家勇。从本科时起,“希望达到邸老师的境界”成为了何家勇的奋斗目标。

  于是,本科四年,每天清晨和傍晚的沙河校区东西花园,成了何家勇刻苦练习英语朗读的舞台。在这里,他感受着自己对英语的兴趣日渐浓厚,看到自己的英语水平不断上升;在这里,他实现了英语水平的第一次飞跃。

  从大三开始,一方面出于对做教师的向往,一方面为了经济独立,何家勇开始做起了家教,辅导一些考研的学生们学习英语。20年后回忆起来这段过往,他开心地说到:“学生们都叫我‘何老’”,短短二字,让他深受鼓舞,而这称呼,一直如影随形,伴随他直到如今。

“用一周时间精心准备90分钟的课”

  何家勇目前为本科生讲授《英语语音与配音》《日常英语交流》《视译》等课程。对于学生们来说,口语课是生动有趣的互动课,而对于他自己来说,却是难得的施展其教育理想的机会。他说,大学是要让学生学“大”。有大的胸怀、大的格局、大的境界、大的志向,这叫“大”。唯有“大气”,方能“大为”。但是,如何让学生学“大”,何家勇一直在探索。他说,如果学生能熟知自己民族的历史,既知民族的辉煌,也知民族的苦难,能把国家与民族的责任担在肩上,把自己的学习和未来的工作与国家、民族之需联系起来,那学生的胸怀就能大,格局就能大,就能成“大人”,而不是“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的 “小人”(普通人)。

  因此,英语口语课不能光学习日常口语,而要引入“大人”之学。例如,他以李鸿章为主题,让学生对李鸿章的功过是非进行辩论。目的是将学生引入中国民族苦难的时代,让学生知道自己肩负着复兴民族的使命。然而,要上好这样一个主题的口语课,需要事先查阅大量的中英文史料,并整理成英文材料,作为语言表达和历史背景的输入,提供给学生。因此,花一周的时间准备90分钟的课,已然成为何家勇备课的通常情况。

  虽然偶尔也会不被学生理解,过于深刻的主题也会让同学们陷入困境,但何家勇从尊重学生的角度出发,跟随他们的意见修改课程内容,他说,每每受到学生的肯定,都是他坚持下去的动力。

  从师之道在于创新,在于主动,亦在于灵活,何家勇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孜孜以求的他,做到了这一点。

夫子为师,如有所立卓尔

  何家勇好读孔子,采访期间,他桌上那本讲解孔子深邃思想的书一直翻开着。

51d74562f061ffa58bc33b45e505d968.jpg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谈起从师,他以此句简单概括,脸上却难掩激动之情。

  曾经,他以为做老师的价值在于教会学生不会的东西,英语发音就是其一。而在他从教近十年以后,他发现老师的任务远远不仅如此。除了要健全完善一个学生的人格之外,那就是要让学生“学大”。说到这里,他突然想起孔子的那句“知天命”,天命为何物,其实就是上天赋予的使命,五年前他仿佛突然知道了自己的“天命”,知道了自己选择做老师的真正使命。

  在教学方法上,他承认自己经过不断努力,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而在师德上,他仍然以自己曾经的恩师邸爱英教授为榜样。

  邸爱英曾在2001年被评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在何家勇眼里,这是比教学能力更让他钦佩、更让他向往的成就。自从何家勇做老师以来,他也一直将“师德”二字牢记心中。

  他将“人格的培养”融入进自己的生活,当做自己的准则,无论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上,还是在家中教育子女方面。

  教学能力与教师的品德难以分割,他准备的每一篇关乎人文、关乎时事的课堂资料,他在上课时的每一次言传身教,他每一次精心的备课,在提升教学成果的同时,也不断滋养并丰富着学生的精神世界。

  在学校,他激情昂扬,抑扬顿挫,不仅讲授基础知识“授之以鱼”,更在充满创新的课堂上,为每一位学子“授之以渔”;在家中,他教育女儿培养良好的品德,学习书法,爱好国学。在每一个身份上,他都尽力做到最好,为人师表,为人父母,任重而道远,同时,他将自己人生历练中的提炼总结与一路行来的感悟收获,无私地与学生分享,帮助成电学子深入理解更多的先贤哲理,懂得人生道理,明晰未来的奋斗目标。

  年岁虽不及不惑,而心中早已知天命,何家勇坚定明亮的目光,告诉我们在他所追求的为师道路上,在日复一日的生动教学中,踏实践行,砥砺奋进,其学术将“钻之弥坚”,其人格亦将“仰之弥高”。


编辑:罗莎  / 审核:罗莎  / 发布:陈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