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成电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美丽成电·奋斗之美】罗懿行:不止于学习、不满足于高分
文:学生记者 姚卓琛 图: 来源:学生记者团 时间:2018-06-03 8235

  【编前语】学校新闻中心推出“美丽成电”主题宣传报道,以全面展示成电及成电人的奋斗之美、创新之美、师德之美、奉献之美、和谐之美,进一步激发广大成电人热爱成电、建设成电、奉献成电的内生动力。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2017年度“成电杰出学生”、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的罗懿行用四年的努力,换来了60门课满绩的成绩单,并拿到了北大、清华、上海交大的保研offer。最终,她选择直博保送至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准备‘成杰’答辩的时候,辅导员和我一起总结了一晚上,都找不出来什么特别的亮点。”已经成为2017年度“成电杰出学生”的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学生罗懿行对当时的场景记忆犹新,她仍然记得辅导员张诗晗老师最后半开玩笑地说:“那我们就做一个平衡的人吧。”

  虽然自称“找不出特别的亮点”,但罗懿行交出的本科成绩单是:连续三年排名专业第一,以平均分94分、GPA4.0的成绩保送至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并在科研竞赛、社会实践等各项活动中取得了好成绩。

  回顾一路走来的四年,她用“水到渠成”来总结自己获得的这些荣誉——不断地累积、沉淀就能有所收获。“我觉得我的大学生活还是蛮舒服的。”这份“舒服”背后,其实是优秀的学习习惯和强大的自学能力。

附件9-生活照2-罗懿行.jpg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初入大学的罗懿行就暗暗地给自己定下了全满绩的要求:“因为初入大学也没什么具体的目标,手头就只有学习,就想把学习搞好。”

  作为来自于高考大省江苏的“学霸”,罗懿行把这个看起来像是天方夜谭的目标转化成了日常生活里的一点一滴。她选择了看起来最笨、实际上也最有效的——记笔记。

  罗懿行拿出了小学生的认真劲来,为每一门课准备了专门的笔记本,不仅用来记录上课重点,用各色荧光笔分类标注,还会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大学四年,罗懿行一共积累了18本各色笔记本,在大家纷纷抱着平板电脑看PPT的年代,她用烂笔头拿到了学科均分94,四年GPA4.0的傲人成绩,再加上三年国家奖学金和唐立新奖学金,妥妥地活成了“别人家的孩子”。

  “提问才是掌握知识的第一步。”几乎每节课,罗懿行都是那个围在老师身边问问题的学生,她会针对课堂上的困惑以及课后的习题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几乎所有学生都叫苦的“数字信号处理”的课程中,她几乎每次下课都会到讲台前“报到”,甚至还找出了教材中的不少错误。

  教授这门课的管庆老师用“极其勤奋、从不迟到、善于思考”来评价罗懿行。正因为罗懿行的好学精神,教过她的老师几乎都认识这样的一个学生。热心的她还协助辅导员组织过“课堂加油站”“考研英语作文小组”等学习小组,带领身边优秀的同学一起帮助学业有困难的同学温习功课。 

“大学真正教给我的是自学能力”

  得益于软件学院全方位的教学和实训体系,罗懿行在2015年暑假前往新加坡国立大学参与为期一个月的交流学习。在“创新性思维与算法逻辑”的第一节课,梁教授就给大家介绍了一种和算法完全无关的冰川动物“cattywampus”,还进行了随堂考试来考察大家的学习情况。出人意料的是,所有人的成绩都是零分——因为这一生物根本就是他自己杜撰的,介绍得再详细都是无中生有,自然大家全是零分。于是,“cattywampus”这个“梗”彻底激发了大家的创新意识。大课之后,助教又引导大家开展细致的小班研讨。在这段时间里,罗懿行从自我探索的思想者变成乐于交流、互相分享的“思享家”。

  到了大三,软件学院的学生根据培养方案要求,都要参与到为期一个学期的实习中。经过了机试、一面、二面的层层选拔之后,罗懿行成功进入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被分配到IT存储解决方案验证部进行为期六个月的实习。

  华为内部有一个不成文的惯例:每周一、二、四,员工都要加班到九点,其他时间依照自己的工作安排自主决定加班情况,在每个月的最后一天也要加班总结一个月的工作进度。“虽然说的是加班到十点,但干起活来就是一个无底洞,”罗懿行说,“那个时候真的是好累呀,每天回到家里就想‘瘫’在床上,动也不想动。”

  “进入公司就是一个全新的起点,才会明白大学真正教给你的不是课本里的知识点,而是自我学习的能力。”除了在学校学到的基础知识,其他有针对性的技术能力必须通过相关的内部教程自学。刻苦自学一个月后,罗懿行已经能帮助团队编写脚本,对存储系统的性能进行测试。在掌握数据通信知识和对象存储S3协议后,罗懿行也为团队献上了自己编写的《针对S3协议的网络抓包工具的使用基础指导》,她还用心地针对Windows和Linux两个操作系统分别给出了细致讲解,极大地缩短了组内成员的学习时间。在实习期间,罗懿行第一次感受到了职场人的艰辛和快乐。

拓宽眼界,与只会埋头苦读的自己告别

  学科竞赛一直是成电学子们大展身手的舞台,数学建模更是大家偏爱的“心头肉”,自然也是罗懿行在课业学习之外继续锻炼自己的另一块“沙场”。

  刚上大一,她便和两个老乡组队一起参赛。组队伊始,他们都还没有摸到门道,也缺乏系统的逻辑体系和模型结构训练,甚至连具体的分工也不明确。即使新生赛参与奖、校内赛三等奖的成绩并不算突出,他们也没有灰心,“一上大学就特别想搞一门竞赛,数学建模一直是我们的梦想”。

  怀抱着坚定的信念,大二时已回到沙河校区的罗懿行每周末准时坐上校车,风雨无阻地赶往清水河校区旁听相应课程,一点点地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最终,她和队友成功入选校队并向2016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发起了冲击。

  备战期间,三伏天里的暑期集训留给罗懿行的记忆是一遍一遍地刷题、建模、写论文,是反复与老师交流和讨论,是吃饭、睡觉、建模的“地狱模式”。校队内的进一步学习也再一次地刷新了她的认知:“那个时候再看以前的自己觉得就是一个十足的门外汉,虽然有点幼稚,但也是成长的过程。”

  “每次打比赛的最后一天肯定是要通宵的,”罗懿行回忆道,“其实国赛三天加起来可能也就睡了大概十个小时。”比赛第一天,她所在的队伍就陷入了困境,他们选用的几个数学模型都难以较好地契合题目要求。通过大量查询和参考,他们直到第二天清晨才实现了比较完美的建模过程。尽管“后发”,但罗懿行小组压缩了休息的时间,争分夺秒地做题目、通宵撰写论文,最终压轴提交了作品。如愿拿到国家一等奖的她认为:“为了准备比赛学会的数据分析、系统仿真、统计预测这些算法思想方法都让我受益匪浅。”

  恰如在大二时期写下的文字“做会生活的人”,她在广阔的实践舞台上也留下了自己的身影。获得唐立新奖学金后,她常常参加“成电菁英”活动,与来自各个学院的英才们交流,更深更广地拓展自己的视野。罗懿行多次参加了关爱自闭症儿童的活动,尽其所能地帮助老师和自闭症儿童沟通。她还积极报名参与了第九届全国残运会的志愿者服务,被分配到聋人足球项目的观众区负责协调和维护秩序。“基本上都要每天早上五点多,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就要出发,到了下午黄昏才会回来。”虽然辛苦,但她觉得收获良多:“能碰到很多有意思的人和事,每天都很有意义。”

  “我觉得大学带来的最大改变就是整个人都变得开朗了很多,不是高中只会埋头苦读的那个罗懿行了,我的眼界被彻底地打开了。”她笑着说。

  对于如何更好地规划好大学生活,罗懿行给学弟学妹们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大学期间,要尽早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为其制定计划并付诸行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最后,学会做一个平衡的人,懂得平衡生活和学业、竞赛与科研,珍惜点滴,尽可能地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


编辑:林坤  / 审核:罗莎  / 发布:陈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