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成电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美丽成电·创新之美】建设信息技术强国:打通“大智移云”的“任督”二脉
——专访201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获得者罗光春教授团队
文:王晓刚 学生记者团 张金磊 图:计算机学院 软件学院 来源:学生记者团 时间:2018-05-15 11102

  【开栏语】国家发展进入新时代,成电发展进入新阶段。当前,全体师生员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正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百舸争流、奋楫者先,有着浓厚家国情怀的成电人,阔步行进在实现中国梦、成电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了一个又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涌现了一批又一批可亲可爱的成电人。为此,学校新闻中心推出“美丽成电”主题宣传报道,以全面展示成电及成电人的奋斗之美、创新之美、师德之美、奉献之美、和谐之美,进一步激发广大成电人热爱成电、建设成电、奉献成电的内生动力。

  4月20日至21日,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信息科技是我们当前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那么,高校如何抓住机遇、发挥优势、把好“命门”、去除隐患甚至实现“弯道超车”呢?新闻中心专访了荣获201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的罗光春教授团队,分享他们潜心钻研、自主创新,打造“国之重器”的故事。

  “大智移云”已成为信息技术新时代的鲜明特征。何谓“大智移云”?具体说来,就是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和云计算。表面上看,这些技术都有各自的发展脉络,但在罗光春教授团队看来,“大智移云”其实有着明晰的内在逻辑关系,交叉融合才能发挥最大价值。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从事互联网技术,到2005年起专注于网格计算和云计算,同时较早地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进行了规划和积累,罗光春教授团队至今已潜心攻关多年,一直致力于实现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融合。

  如今,他们在高速计算模式、资源组织方式和主动防御机制等多项核心共性技术上取得突破,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体系,并在公安、交通、医疗等多个重点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对保障国家安全、推进信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罗光春 领奖01.png

  2018年1月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会前,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会见了获奖代表。图为习近平总书记与罗光春教授握手。

罗光春 领奖04.jpg

获奖团队成员在人民大会堂领奖留影(左起:陈爱国、罗光春、殷光强、田玲)

  2018年1月8日,罗光春教授团队的“XXX数据处理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荣获201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这也是我校计算机和软件学科获得的第一个国家技术发明奖。

  该成果解决的并不是某一个具体的业务应用问题,而是为“大智移云”的融合发展提供了一种共性技术路径,在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层面打通了“大智移云”的“任督二脉”,有望让“大智移云”更广泛、更迅速地应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

前瞻部署:抢占科研战略高地

  罗光春教授团队所带领的可信云计算与大数据实验室,是我校完整覆盖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的团队,同时获批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和四川省工程实验室。团队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开始研究开发互联网技术,是国内最早从事互联网研究、开发和应用落地的团队。

03.jpg 

罗光春教授团队2017年教师节合影

  从一开始,团队就立志要“立足于国计民生关键领域和行业,以解决重大社会需求为牵引,实现理论创新、产品研发、行业实践的紧密结合。”目前,团队有教授、副教授14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过百人,已形成一支实力雄厚、梯队合理,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品研发于一体的团队,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快速崛起。团队在科研方向选择上也敏锐把握了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及早布局。罗光春说,“我们不能静态地、孤立地看待这些技术,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强的内在逻辑联系,尤其是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的人工智能,将把‘数据+智能’的作用发挥到现在难以想象的程度。”

  他认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融合发展,将是未来若干年引领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已经超越了某一个具体的技术领域,而是一个泛在的、基础的,能够影响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共性技术。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电子信息+”的重要内容。

自主创新:形成完整科技体系

  作为西部牵头单位,团队先后参与了国家在信息技术领域各个时期的诸多重大重点项目:

  ——2003年的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实施,引领下一代互联网的制高点;2005年的中国教育科研网格(ChinaGrid)是教育部在“十五”211工程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设立的重大专项,在大规模网络计算的无序性、自治性和异构性等问题上取得了突破;

  ——2007年团队牵头负责的“空天信息网络”是载人航天重大专项的子项目,为我国航天数据通信的创新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2011年团队牵头负责的国家云计算试点建设,是国家发改委第一批云计算示范工程……

  据统计,近年来团队已承担了包括载人航天重大专项在内的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30余项,承担了包括中国联通、中电集团32所、中电集团29所等委托项目40余项,形成了网络与信息安全、云计算与大数据、人工智能三个研究方向并凝聚了一批优秀人才。

01.jpg 

团队师生

  在云计算、大数据领域10余年的研究基础和积累,有力助推了团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现已落地多个项目,涉及公安、医疗、交通等诸多领域。“以人工智能人脸识别助力抓捕逃犯为例,要处理上亿张人脸图片,靠的是云平台提供的基础计算能力;而筛查所有逃犯信息、预判逃犯的走向属于大数据领域;锁定并分辨出某个具体罪犯靠的就是人工智能。”罗光春说。

图片1.jpg 

团队参与研发的“智能警车”受到CCTV等国家级媒体广泛关注(图为罗光春教授接受CCTV-1采访)

  2018年4月,罗光春教授加入了《国家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编制专家组,今后的人工智能国家标准将由该专家组投票决定。罗光春表示,团队当前的技术重点就是研发构建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的人工智能一体化平台,平台内将嵌入自然语言处理、影像分析、人脸识别等共性主流技术,并能在公安、交通、医疗等多领域进行快速开发和应用。

05.png 

人工智能一体化平台示意图

服务社会:始终面向经济主战场

  回顾团队二十年来的发展,罗光春说:“如果说对团队发展有什么体会的话,那一定是坚持研究与应用两条腿走路。”这正如恩格斯的名言所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从国家发改委的“食品安全云”国家云计算示范工程,到承载了数亿用户的中国联通“沃云”平台,再到新华社的全球业务云平台等,通过一个又一个落地项目,团队坚定而积极地面向行业产业,有力地践行了“电子信息+”的理念,切实把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成果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行业进步、产业繁荣的生产力。

  ——在云计算方向,团队与信息安全领域顶尖的卫士通公司联合建设“可信云计算与大数据”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并凭借在研究、技术方面的深厚积累,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二研究所等单位强强联合,携手组成研究团队,紧紧抓住云计算带来的产业升级机遇,坚定不移地走集成创新和自主创新的道路,努力突破了云操作系统核心技术,践行了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路线,从2010年以来正式启动并快速推进,研发出国内最早的云操作系统之一,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朱中梁院士等专家评价该成果“难度很大、价值极高,突破并掌握了云操作系统关键技术,在多项核心技术上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随着“中国联通云数据平台”“西部电信云中心”“新华社全球云平台”等项目不断取得成功,团队越来越多的项目在行业内树立了典范。2015年,罗光春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学校作为第一单位,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大数据方向,团队与中电科软件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联合组建了“自主可控云计算与大数据”联合工程中心。该中心成立于2014年6月,三年投入3000万元联合共建资金,在公安、区域医疗、公路铁路运输、军队等重点领域和行业开展技术合作与行业拓展。与四川省交通厅开展全省高速公路节假日流量预测,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开展“医保社保大数据分析”,目前已在全国多地推广;团队还联合中国电科集团与四川省公安厅和成都市公安局合作开展“公安大数据”项目,上线四年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罗光春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学校作为第一单位,获2016年四川省技术发明一等奖和2017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04.jpg 

大数据系统示意图

  ——在人工智能方向,团队正积极研发集云计算和大数据能力为基础的一体化平台,并代表学校加入了《国家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编制专家组。在示范应用方面,团队与学校公共安全中心合作研发的人脸识别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多地公安系统,近日又与业内顶尖的依图公司签署协议组建联合实验室;与中医药大学银海眼科医院合作开展的“视网膜图片识别糖尿病”项目已接入图片达十万张,通过不断优化算法,准确率不断提升并将在近期投入实用;此外,还在智能客服、多语种翻译、多类型交通标志识别等领域积累了诸多成功案例。

  谈到团队目前的打算,罗光春教授将其概括为“一个面向”和“三个深入”。“一个面向”就是面向国家战略。他认为,只有目标和定位高,团队才能取得更大成绩。所谓“三个深入”,第一要深入行业,“目前信息科技发展已经由单纯的技术驱动转为需求牵引与技术驱动相结合。如果不能密切结合公安、军事、医疗、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就无法获得丰富多样的需求,无法做出有特色和高水平的成果”。第二要深入产业,“高校的长处在于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和原型验证,但也存在市场化、工程化、产品化能力方面的缺陷,以及多点分散研究格局的不足,只有积极寻求和中国电科集团等国家队深度合作,才能弥补自身短板,形成完整能力。”第三要深化国际合作,“和更多国外知名高校合作,联合培养博士生、共同发表高水平文章、申报和开展各类国际合作项目,不断提升国际化眼界和能力”。罗光春相信,通过持续攀登和不懈努力,团队在信息技术的主流领域将不断取得更多成果,为我校计算机、软件学科发展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编辑:林坤  / 审核:罗莎  / 发布:陈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