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双一流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建设双一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计”往开来 加速迈向世界一流
文:王晓刚 图:新闻中心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8-01-28 17686

  编者按:学校始终高度重视学科建设,以全球视野把握学科发展,学科实力和学术影响力显著提升,学科的引领作用得到了持续强化。一流学科建设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强引擎”,为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A类)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我校实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日,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揭晓,我校4个学科获评A类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学科为A+,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A,光学工程为A-。我校A+学科数与西安交通大学并列西部高校第一。学校新闻中心特推出“建设双一流”专栏,深度聚焦近年来我校学科建设取得的成绩。今天,让我们走近在本轮学科评估中获得A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A!”这是2017年12月28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第四轮一级学科评估结果,我校有4个学科获评A类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排名在上一次学科评估成绩的基础上再创佳绩。

  近年来,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在国内外各种学科排名中均位于前列:在US News全球计算机科学学科排名中位于第41名;在ESI学科排名中进入全球前2.21‰,位于全球第90名(截至2018年1月)……

  这一个又一个成绩,意味着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在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征程上距离目标越来越近。回顾近几年它在国际国内各种学科排名中的变化,可以看出,它前进的步伐还在不断加快,给人们留下了更加绚烂的期许。

综合实力:稳步迈向“世界一流”

  2017年10月25日,在US News推出的全球大学学科排名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for Computer Science中,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排名全球第41位。这是继2017年位列全球第54位、2016年全球第67名之后,该学科全球排名的又一次较大提升。

  在ESI世界学科排名中,“计算机科学”早在2012年就进入了ESI前1%,是学校继工程学、材料科学、物理学之后的第四个ESI前1%学科(目前学校已有6个ESI前1%学科)。2015年起,ESI每过几个月就推出一期排名,它先后从ESI前9.8‰进至前7.6‰,又进至前5.8‰,2015年11月挺进到了前4.7‰。根据2017年3月10日的ESI数据,我校“计算机科学”已经进入ESI前2.96‰。2018年1月的ESI最新数据显示,它再次刷新排名,进入ESI前2.21‰,距离进入前1‰已经胜利在望。

  同样,在其他学科排名中,我校计算机学科也排名前列。2017年3月8日,我校“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系统”等5个学科进入QS世界大学学科排行榜前500名;6月28日,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公布,我校共有12个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榜单,其中,“计算机科学与工程”进入世界前150名(位于第101-150名区间)。

  在2012年的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取得了并列第12名(与北京邮电大学等4所高校并列)的好成绩,反映了具有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资格的一级学科的整体水平。而第四轮一级学科评估,我校总体排名与2012年相比,可谓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人才汇聚:整体接近国内一流水平

  我校计算机学科始建于1956年,1958年正式成立“解算装置”专业,代号为401专业组,是国内最早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基地,也是我校建校以来的传统优势学科。近几年来其学科排名快速跃升,背后是它在人才队伍、科学研究、学科拓展等方面的全面提升。

  以人才队伍建设为例,经过“九五”“十五”“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建设,目前该学科以国家人才计划为依托,引进了一批学科带头人,整体接近国内一流水平,在嵌入式实时系统、数字媒体技术、网络计算、智能信息处理、互联网科学、信息安全等主要研究方向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张景中院士讲授视频公开课

  目前,该学科已经有国家级人才24名(未重复计算)。其中,中科院院士1名(双聘),长江特聘教授1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名,国家青年拔尖人才1名,国家优青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名。

  该学科有4位学者入选2016、2017年Elsevier中国高被引科学家榜单。其中,2015年计算机学科仅4位大陆学者入选。

  在国家人才计划和学校“人才强校”战略的支持下,该学科大力引进优秀人才,助推引进人才的落地扎根,并充分调动每一位老师的积极性,帮助老师成为某一学科方向的世界一流人才,从而为世界一流学科的建设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

  “计算机学科现在发展的势头非常喜人!”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申恒涛教授表示,“最近几年,有一批从海外回国的优秀博士加入计算机学院,学院的学术氛围越来越好,学术声誉不断提升。希望在未来几年,计算机学科影响力可以继续提升!”

科技创新:基础研究能力大幅提升

  从20世纪50、60年代开始,我校的计算机专业就在科研方面创下了“自行研制成功我国第三代高速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保密通信专用计算机930)和JKX-351工业控制计算机”等一系列辉煌成绩,为中国的计算机学科和计算机工业的建立、发展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现在,它已形成强有力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能力,具有较强的学科综合优势。

  结合国际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计算机学科开展了大量创新性研究,在基础理论、工程应用和军事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参与了国家“六五”至“十二五”规划的重点攻关项目,多次获得科技攻关成绩显著表彰奖励,为国家卫星发射、军事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ffb424f6e55ca9581831dc7236d1d8fa.jpg

罗光春教授团队的“XXX数据处理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获201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据统计,近5年来,该学科主持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项目、973子项、863重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高水平国家项目100多项,“面向数字化医疗的医学图像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和“分布式计算的平台与应用”分别获2011年度和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XXX数据处理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获得2017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支撑平台的建设也为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目前,该学科已经建成下一代互联网数据处理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拥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教育教学基地,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在高水平论文发表方面,近年来学院有了量的飞跃和质的突破:2015年学院发表了28篇高水平论文(特指JCR一区论文和CCF推荐的A类期刊或会议论文),2016年为27篇,2017年跃升至52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有超过35篇高水平论文是由40岁以下的年轻老师发表的。基础研究能力的加强,为学院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据了解,学院将继续强化改革,在跨越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好。

学科拓展:领军人才引领方向

  从“解算装置”开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一代又一代成电人的努力之下不断拓展壮大。2002年学校成立“电子科技大学示范性软件学院”,2011年更名为“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到2014年,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拥有一级学科1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二级学科4个(信息安全、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

IMG_0811.JPG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主办第一届网络空间安全与计算国际研讨会

  随着网络空间安全成为国家安全的关键组成部分和重要安全保障,学校充分发挥在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基础和优势,于2015年7月在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相关专业及师资队伍的基础上,成立了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在具体的学科方向上,近年来,在巩固原有的图像处理、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嵌入式系统等优势学科方向的同时,该学科加大了青年学术团队的培养,拓展了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机器人、计算医学等特色方向,建立了多个研究中心,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例如:

1.jpg

申恒涛教授在ACM Multimedia 2017做大会报告

  在人工智能方向,由申恒涛教授领衔的“未来媒体研究中心”、由徐增林教授领衔的“统计机器智能与学习实验室”(SMILE Lab) 等科研团队深入到人工智能的核心领域,只用了短短数年时间,就在学科建设、团队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等方面形成了综合性影响力,成为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在人工智能方向的中坚力量。

12345.jpg

下一代互联网数据处理技术实验室研发的云操作系统示意图

  在云计算方向,由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戴元顺教授为首组建的“下一代互联网数据处理技术实验室”于2015年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成为国家级平台(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现已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规模网络操作系统,成功应用到了十几个行业;研制的“国产云操作系统研制与应用”项目解决了云操作系统面临着海量资源的高可靠管理、快速调度、虚拟化安全防护等难题,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大数据方向,由国家青年拔尖人才、国家优青获得者、中国青年科技奖最年轻获奖者、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周涛教授为首创建的大数据研究中心,目前拥有2名长江学者和1位青年拔尖人才等,涵盖医疗大数据、安全大数据、教育大数据等多个研究领域;在PNAS等顶级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被引用次数过万。

总理打羽毛球2.jpg

“羽毛球机器人”获得李克强总理点赞

  在机器人方向,机器人研究中心从事机器人系统、非线性控制、智能控制系统及其工业应用的研究与开发,做出了大量创新性成果,研究了主机器人及其智能控制、城区自主智能机器人等。“羽毛球机器人”获得李克强总理点赞;外骨骼机器人在全国第九届残运会开幕式上帮助高位截瘫的残疾人站立行走,点燃火炬。

501b708741cae490b5d79a19aafdff55.jpg

张小松教授获“2017年网络安全优秀人才奖”(全国共10名)

  在网络安全方向,以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张小松为首建立了“网络空间安全特色研究中心”,在密码理论与应用、云计算与大数据安全、网络攻防等方向开展研究工作。关键成果已应用于国家重要部门并取得可观的社会效益,并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在计算医学方向,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陈雷霆教授为核心建立了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宾夕法尼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计算医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在高维健康信息学、人体数据驱动图谱、医学网络科学、神经信息学等方向开展研究。

服务社会:挺进国民经济主战场

  “推进计算机学科的发展,应看到学科本身具有的独特性。”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兼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院长)戴元顺教授表示,计算机学科不像数学、物理、化学等是纯粹的科学,也不是只偏向于工程应用,它是把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和科技成果转化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只有在这种“一条龙”的过程中科学发展,才能实现学科的可持续性创新发展。

  多年来,该学科以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依托,在学术引领、成果转化、科学普及、咨询建议等方面,为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学科的领军人物利用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积极地在ACM、IEEE等国际顶级学术组织担任主编等职位,形成了“依托学术影响-担任学术职务-扩展学术影响”的良好循环。

  ——创办国际上第一个SCI检索的“社会机器人”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Robotics》,引领社会机器人学术前沿,多次在学校承办机器人相关国际会议。

  ——申恒涛教授一直从事最前沿的计算机科学研究,研究方向包括多媒体搜索、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管理。他引领了国际高维复杂大数据索引的研究,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实时的近重复视频内容搜索系统。他还作为Program Chair参与举办“2015 ACM Multimedia Conference”(CCF-A 类)国际会议。

  ——戴元顺教授长期致力于下一代互联网操作系统、云计算、大数据、可靠性和安全性等领域的研究,创办国际学术会议“IEEE Symposium on Dependable Autonomic and Secure Computing”(DASC),现在已经举办到第12届。

相关团队还努力服务国防事业,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张小松团队攻克了分布式网络安全的关键技术,在国防应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获得201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网络安全相关领域领域的第一个国家级科技成果。

124367.jpg

周涛教授译著《大数据时代》获得2014年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

  该学科的教授们也积极推进科学普及,出版了多种科普刊物。周涛教授译著《大数据时代》至今销量突破150万册,为大数据在中国的科学普及做出了重大贡献,获得2014年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他还与屠呦呦、刘慈欣等个人和北斗导航等团队共同当选CCTV 2015年度中国十大科技创新人物。

  多位教授受邀担任包括国务院学科评议组、863项目会评专家、教育部“十三五”规划专家、科技部“十三五”重点项目会评评委及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咨询建议专家,充分发挥了智库作用,为国家制订政策法规和发展规划建言献策:戴元顺教授参与制定《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罗光春教授参与起草制定了4项云计算国家标准,在医疗健康大数据方面参与制定《中国DOCOM标准》、卫生部《医学数字影像与通讯基本数据集标准》。

  在社会服务领域,引领社会机器人的国际潮流,大力推进中国机器人科研和产业的高速发展。尤其是在四川省,我校作为联盟的秘书长单位成立了四川省机器人产业联盟。羽毛球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等明星产品已通过产业转化,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周涛教授大力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及行业应用,为国家大数据生态环境建设做出重要贡献,并先后帮助和指导学生创立了数之联、数联铭品、数联易康、寻道科技、数联寻英、国信优易等大数据公司。2016年4月25日,李克强总理在成都听取我校大数据研究中心汇报,对学校与国家部委、相关机构合推的“新经济指数”和“双创指数”很感兴趣,表示“要把两项指数做成决策重要参考依据。”

  展望未来,申恒涛院长充满信心地说:“学院发展面临的整体环境非常好。学院已经引进了很多年轻博士,代表了学院的未来,但他们都还年轻,需要不断创新、积累,才能成为领军人物。学院将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努力培养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学术人才和创新团队,带领计算机学科迈向真正的世界一流!”


编辑:林坤  / 审核:罗莎  / 发布:一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