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视点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改革视点】计算机学院: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多元化精英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拔尖创新人才特殊培养计划建设纪实
文:陈伟 计算机学院 教务处 图:计算机学院 来源:计算机学院 新闻中心 教务处 时间:2017-01-13 6452

  编者按:学校立足精英人才培养定位,通过先行试点与逐步推广,探索多类型精英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拔尖创新人才特殊培养机制。学校于近期召开本科拔尖创新人才特殊培养计划实施进展报告交流会,英才实验学院等14个首批获资助学院从培养机制、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学业评价等多方面进行了交流汇报。学校新闻中心将陆续推出这些学院在本科拔尖创新人才特殊培养计划方面的相关报道,总结成果和经验,进一步促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的深化。

  计算机学院早在2010年即推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简称“拔尖人才计划”)为学院优秀、有专才学生成长创造条件。自2010年起,学院成立“信息安全”“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工程”三个方向的拔尖人才培养指导小组。以“导师制”为主要培养模式,辅以个性化、国际化的指导模式。计划成立至今,周涛教授、杨阳教授、徐增林教授、邵俊明教授、肖鸣宇教授、高辉教授等多位国内知名专家教授担任过该计划的导师。2015年,在学院统一部署规划下,计算机学院将“拔尖人才培养计划”“URP计划”“学院立人班”共同纳入学院“人才培养特区”建设,构建全新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多元化精英人才体系。

探索“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构建了以“拔尖人才计划”为引领,以“URP”计划和“立人计划”为基础的人才培养特区。在大一大二实施“立人计划”,在大三实施“URP”计划,学生覆盖率约25%,用于孕育拔尖人才。每年学院面向全学院选拔不超过5%的学生加入“拔尖人才”计划。“URP”计划(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和“立人计划”分别面向大三及大一学生纳新,以培养学生的科研学术能力和培养创业精英为目的。“URP”计划旨在提升本科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丰富项目研究经历、提高论文写作能力等,从而达到广纳贤才、以点带面提高本科生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URP”计划从每年的5、6月团队宣讲开始,9、10月收集学生报名情况,11月份各团队经过初试、面试确定进入团队学生名单,12月正式指导学生进入教研室中学习,开展科研。该计划自2011年实施以来,约覆盖每年级20%的学生。

培养目标.png

  2016年,13个科研团队参与其中,覆盖107位学生,2016年学生共计发表学术论文12篇,其中包含CCF B类顶级会议论文和CCF A类期刊论文。“立人计划-创新创业先锋-立人班”,全计划共计三学期,从大一下学期到大二下学期,利用学生课余、周末和寒暑假开展教学及实践活动。实行班主任团队、教学团队和导师团队共同负责制,对学生进行管理、指导和培养。依托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政府职能部门和校友企业等,通过“课程、讲座、活动、挂职、实践和调研”等途径,在“人文素质、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组织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全面提升,实现培养目标。该计划已在2014级和2015级实施两届,每届学生30人。

  2016年,学院对“立人计划”2014级入选者实施了全面资助,分别从“创新创业”“出国交流”“学术发展”“学科竞赛”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资助。截止目前,受资助学生已有10人参加出国交流,产生9个科技创新项目,9个学生团队参加了科技竞赛,其中1组获得省级信息安全大赛一等奖。

构建基于导师的选拔培养体系 因才施教培养精英人才

  传统的学生选拔机制、评价机制主要以学业成绩为主,导致了“千人一面”。解决选拔评价体系的单一化,开辟一个开放包容的精英人才培养选拔模式成为计算机学院人才培养特区首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自2010年“拔尖人才计划”启动之初,学院即开始探索一套合理的基于导师的选拔培养体系。“拔尖人才计划”在选拔之初面对全学院进行广泛宣讲,以“学生自愿报名+导师考察面试”的方式进行。不拘泥于学业成绩和考核,而是更加关注学生发展的志趣和潜力,着力发掘具有学术理想和创新潜质,在某一方面具有突出特长的“偏才”“怪才”。

师生交流.png

  学院坚持“少而精、高层次、国际化”的原则,深化对外合作与交流拓展国际资源,力争吸引世界知名教授参与该计划,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精英人才。以国家级人才梯队为依托,营造浓厚的国际学术氛围,为人才培养助力。学院聘请杨阳、徐增林等高层次人才加入特区指导教师团队。在培养过程中,凸显教师的指导和引领作用,用新时期“一对一口传心授”的教学方式使教育的本质在人才培养特区中得到“复原”。2013年,学院已建设完成“计算机工程创新人才开放实验室”为“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提供场地及资源保障,使得导师能因才施教,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领袖潜质”以及“全球化素养”。

围绕核心能力素质 打造多元开放育人土壤

  早在2013年计算机学院便将培养具有计算观、系统观和工程观以及具有疑证力和协作力的创新人才作为专业培养目标。在培养过程中,又将“学术意识”“大师情怀”“开拓精神”“领袖潜质”加入到培养目标中。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核心能力素养,学院实施了以“全球化素养”“可持续开源软件开发”“高水平科研论文培育计划”“创业精英培养”等为内容的多元培养体系,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内容。

肖鸣宇和学生.png

  学院积极引入企业资源,聘请企业文化建设专家定期为学生进行领导力、表达和沟通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开拓学生国际视野,定期邀请国际知名学者进校进行讲座,推动学生国际交流工作。同时在培养过程中参照国外知名高校的成功经验,持续引导学生开发有影响力和传承性的开源软件,希望通过几年的建设在行业中形成可持续的影响力。计算机工程组从2011年即开始开发“码图系统”。目前码图经过五年多的开发,已经在多门课程中应用,取得良好效果,希望最终将学生开发软件面向全国高校推广。同时,入选学生还建立了慕课平台——“西南学府”,为外语学院的必修课提供慕课服务的维护。

学生获奖.png

  截止2016年,学院共计超过70余名学生入选“拔尖人才”计划,期间不少学生初露锋芒,在学术领域和创新创业领域表现卓越。目前该计划入选学生已自主创业开设公司两家,多人在美国卡耐基梅隆等知名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SCI文章十多篇,在美国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等多个重大学科竞赛中有所斩获。

  展望未来,计算机学院还将在拔尖创新人才特殊培养计划中引入“典范性通识教育”,研究“URP计划”与研究型教学、挑战性试验课程的结合点。力争让培养体系更加灵活,学生在特区中可以自由选择导师,根据志趣接受不同导师的指导。加大力度引入优质企业资源,同时开拓学生海外名校深造的对口服务工作。


编辑:林坤  / 审核:罗莎  / 发布:一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