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大报》千期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校报千期】致青春:在校报的那几年
文:张海涛 图:张海涛 来源:无来源 时间:2014-12-08 5837

  岁月如梭,电子科大报已然出版1000期了,而上一次我参加的校报纪念活动,还是在庆祝建校50周年时的第700期。再算算,我离开校报工作岗位,也已经近8年了。

  毫无疑问,我在校报工作的几年里,是充实而愉快的。仔细想想,还有什么比跟一群年龄相仿、兴趣相近、志趣相投的人一起工作更加愉快的呢?那时校报的同仁,大多都还是处于“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状态,生活留给我们的,是最轻松、惬意及随便折腾的美好年华。更不用说,每天还有众多风华正茂的学生记者进进出出。可以这么说,那时校报编辑部里真正是青春的海洋。

  这种青春的记忆里有太多甜美的味道。为了一个标题,大家搜肠刮肚集思广益;为了一句表达,大家你言我语各抒己见;为了一个版式,大家左思右想优中选优。有时,为了一个引用的合适与否,大家引经据典争得面红耳赤;为了一处错漏,大家自我检讨遗憾不已。就是在这样一种氛围里,第一次听说了“沙琪玛”的别样来历,如侦探般辨析了许多文坛是非与陈年旧案,也曾经将各类文人雅士、演艺明星的风流韵事一一调侃,还曾经热情洋溢地为唱着“单身情歌”的同事张罗过相亲的事情,虽然结局一点都不风花雪月,更加缺少狗血的元素,但我始终认为,要是把当时校报编辑部里的事情罗列出来,也能拍一部《编辑部的故事》了。

  这种青春的回味有更多值得自豪的痕迹。那几年,通过不断学习、摸索,不断进行版式革新,一改校报此前行业报、内部报的主观印象,校报变得大气、清新。那几年,校报不断推出评论,并且还教会了部分学生记者撰写评论;开辟了调查报道专栏,指导学生记者学会问卷调查。那几年,当发排用的打印机坏了,二话不说抱着就去磨子桥维修,保证了报纸的正常出版;当版面需要重新修改时,即使大冬天的夜里,也会迅速离开热被窝骑着自行车感到办公室重新排版。那几年,学生记者团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团旗、团徽,第一次有了神圣的交接仪式……

  那几年青春年华的奉献,使我习惯了有电子科大报相伴的日子。尽管,随着网络及各种新媒体的繁荣,报纸作为“消息纸”的即时性、互动性、广泛性已经大大逊色,但其作为信息的留存载体,其安全性、可靠性、便捷性、历史性却是其他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因此,每周一我都会找份新出的报纸来翻翻,有时还会习惯性地找找错别字,或者品评一下版式、标题等的设置。偶尔也会跟现在的报纸同仁互相交流下心得体会,但更多时候,回过神来不禁哑然一笑,毕竟,我已经脱离这项工作很久了。跟现在校报同仁们的优秀相比,我的差距已经是“谬以千里”了。

  人们常说,一个人开始怀念青春,那就意味着他已经开始变老了。我不敢矫情地说自己开始变老了,但毕竟不能时空穿越再把从前的日子过一遍。因此,对过去时光中点滴的记忆就显得尤为珍稀。中国人也习惯在一个大的整数时候浓墨重彩地纪念一下过去的或者即将过去的时光,其本质还是为了珍惜过往。故在电子科大报出版1000期这个光辉的日子里,我愿就着这难得的秋阳,送上我真诚的祝福:

  祝电子科大报永远青春着!

  (作者系沙河校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曾任电子科大报编辑)

编辑:林坤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