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毕业晚会侧记(一)】倾情奉献“毕业大餐”的人们
文:杨丽可 图:杨丽可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4-06-30 7853

  题记:历时半年策划,数十人执行团队,超过600名演职人员参演,共同奉献出了成电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毕业晚会——《青春万岁》大型毕业晚会。在这场美轮美奂的毕业晚会背后,是学校领导的关心,文化艺术教育中心的倾力付出,全校相关单位的积极支持。因为史无前例,过程几多艰辛,直到第一次彩排,学校党委副书记申小蓉的高度评价,让所有的导演和演员稍微对晚会效果心里有了底。6月24日晚上,毕业晚会隆重上演,5000多名毕业生观看演出,一起向青春致意,社会媒体也为这次晚会献上了别样的评价——“高校版的春晚”。

  《花开半夏》的曲调一响,张丽蓉立即放下暖胃的热水瓶子,踩着芭蕾舞的步子登上毕业晚会的舞台。她穿着橙黄色的纱裙,时而在台上蹁跹,时而与男演员一起展现高难度的舞姿。这个被大家昵称为“多多”的女孩是学校艺术团的一员、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研一的学生。她这几天胃疼得厉害,休息时就蹲在地上,用装满热水的矿泉水瓶捂着肚子。但是只要一上场,她就打起百分之百的精神。

  为了那晚难忘的“毕业大餐”,为了给2014届毕业生们留下最美好的青春纪念,数百位演职人员都像“多多”一样默默地付出。

“挤时间海绵”的老师们 再忙也要来排练

  “人生有高潮,有低谷,希望你们划出属于自己的均值函数!”62岁的徐全智老师登上毕业晚会的舞台为大家送祝福。她的每一句话都引来全场如潮的欢呼。

  这位被大家称为“徐奶奶”的数学学院教授忙得“脚不沾地”。虽然已过退休之龄,但她一直发挥余热,躬耕教学最前沿。这几天,她正忙着编写特色教材、准备期末考试的卷子。当“徐奶奶”接到毕业晚会的邀请,她没有一点犹豫就答应了。“虽然工作很多,但我还是很愿意挤时间出来,和这些孩子们见见面,说说心里话。也许很多年后,他们会想起这个毕业的夜晚,徐奶奶的均值函数,会有克服困难的动力。”

  参演的50余位老师、辅导员像“徐奶奶”一样尽全力为毕业生们留下美好一瞬。罗大明老师是同学们心中“人气很高”的精神导师。这位留着络腮胡、颇有艺术家气质的老师面对毕业生们却有着最细腻的心思。他和晚会导演沟通,最终决定结合《少年中国说》,用散文诗来激励学生。当他慷慨激昂地喊出“我是中国的青年,我是成电的学生!”无数毕业生们被这份热情所感动。

  各个学院的副书记们为毕业生们演唱《放心去飞》。他们把排练时间定在中午,虽然毕业季工作忙、头绪多,但一有时间他们就练习。学生活动中心三楼的排练室里时常传来歌声“放心去飞,勇敢地去追,追一切我们未完成的梦。放心去飞,勇敢地挥别,说好了这一次不掉眼泪……”计算机学院副书记王纲在这次晚会上不仅演唱《放心去飞》,还与计算机学院的毕业生们表演电声乐《奔跑》、《我相信》。他和学生们经常排练、和音、“走台”,彩排那天也早早地换好演出服来到现场准备。“其实送别毕业生们,伤感少一些,祝福和希望多一些。希望他们在美好的时代做出一番事业来。”

  被学生称为“好姐”的辅导员张铱晗,演唱《送别》的蒋宁、崔红玲、李永杰等,演唱《海阔天空》的锁利铭……老师们用心准备,点点滴滴,琐琐碎碎,都是对毕业生们深厚的爱和无限的希望。

愿做螺丝钉的幕后工作者  保效果最佳、万无一失

  在光鲜亮丽的舞台背后,有一群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员,文化艺术教育中心的韩蕾就是其中之一。在毕业晚会临近的那两个星期,压力和工作量陡增。她每天加班到深夜11点才回去时,三岁的女儿海宝已经睡着了。海宝对此很不满意,在晚会前一天打电话来“批评”妈妈。晚会当天,韩蕾负责后勤保障和节目催场,600多名演员都是在她的“指挥”下走上前台。

  许多老师都和韩蕾一样,把无数心血付诸晚会的筹办。执行导演蔡晓鸥带着学生们做微电影《毕业集结号》,克服许多困难,冒雨拍摄,熬夜剪片。她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守着学生做到深夜12点,再送学生回沙河校区。蔡晓鸥还要负责晚会的主持人和语言类节目,以及音乐和许多“杂七杂八的事情”。到晚会前一天,她和同事们还在调整节目、串词,协调演员,与拍摄组沟通。晚会的策划方案、文稿做了近20个版本,有时候甚至一天几变。

  郝云超带着满吉瑞等三个学生通宵达旦,处理了近千张图片,才有了与节目融为一体的PPT图片和LED视频上酷炫的效果。陈龙是现场道具的“总管家”,舞台大,人多,道具复杂,他和学生们在舞台之下跑来跑去,保证道具迅速到位,节目连贯。杜鹏负责音效话筒,近三个小时的晚会,他从头紧张到尾,手心全是汗。

  这次晚会的演员群体超过600人,其中包括300余毕业生。在紧张繁忙的毕业季,要找到这样多的人来参与排练,困难可想而知。各学院积极动员学生参加,艺术团的周长征、李莲香、何帆、张旭、托美次仁等老师设计节目、组织排练,每个周末都泡在训练场上。

  学工部和各学院的老师们为了给毕业生的这份精彩礼物默默付出着。晚会成功举行时,许多工作人员都流泪了。过了今晚,在毕业生心里,母校不再是那个只准自己骂不准别人骂的地方,她还有个名字叫家,值得所有人骄傲想念的家。

为了学长学姐们的青春记忆 每一秒展示背后都是60倍的付出

  许哲铭和刘伊雯提着摄像机扛着脚架匆匆赶到品学楼前拍摄。他们组建的学生创业团队在晚会筹备中负责三个重要视频的拍摄,包括学子们对母校的祝福、学生最喜爱的老师的寄语和校友们的鼓励。在短短一个月内,他们采访了二十多人。

  虽然最后的视频只有短短6分钟,片子做下来整整花了6个小时。视频做出来后根据晚会需求不停地修改。剪片的同时,这个团队还负责晚会的舞台布置。观众们在现场看到的132平米的LED屏、两块微博墙、如T台般的宽阔舞台、摇臂摄像机、酷炫灯光都是这个团队负责的。在6月19日—21日搭建舞台的日子里,他们几乎天天熬通宵。“上午监督着十几辆卡车运设备过来,中午和工人师傅们一起在体育场内吃盒饭,下午一个电话过来,又要提着摄像机去采访……”刘伊雯说。

  为了2014届毕业生的青春记忆,台前台后都有学弟学妹们的付出。电工学院大二学生马琳值和他的59个国防生同学共同排练了合唱《时刻准备着》。他们在准备期末考试的同时,认真排练着节目。但是,这个励志型的合唱激昂振奋,而晚会的整体氛围是离愁别绪。彩排后,晚会决定忍痛放弃这个节目。老师们有些担心学生们的情绪,马琳值却安慰老师“别难过,我们能理解,我们争取上校庆晚会”。这些可爱的国防生们虽然没有走上舞台,却主动在台下帮忙。

  艺术团的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教材和复习题进了排练场。他们在排练间隙见缝插针地看书。有时候他们排练到晚上11点,第二天一大早去上课或考试。周六周日更是在排练中度过。大一的李邱萍参演了四个节目,每个节目跳五六遍。晚上回宿舍,觉得腿脚发软。不过他们都觉得,能在毕业晚会的舞台上展现精彩,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编辑:林坤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