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征程 创一流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新征程 创一流】电子科大在第二届四川省高校教学创新大赛中获佳绩
文:王冠 来源:教务处 时间:2022-05-23 8157

  在近日结束的第二届四川省普通本科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我校参赛教师取得优异成绩,共获一等奖4项(全省共16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其中,我校教师在正高职称组获第1名和第2名,获一等奖数再次居全省高校之首,学校还获“优秀组织奖”。在四川省推荐参加全国赛的16位教师中,我校占4位,分别是获得正高职称组第1名的廖勇教授、第2名的张尚剑教授,副高职称组的漆强副教授,中级及以下职称组的周娴老师。

电子科大教师获奖名单

一等奖(全省共16项)

      课程名称

    主讲教师

    参赛组别

  进阶式挑战性综合项目I/II/III

    廖 勇

  正高职称组(第1名)

      物理光学

    张尚剑

  正高职称组(第2名)

     嵌入式系统设计

    漆 强

  副高职称组

   软体飞行器制作与挑战

   (新生项目式课程)

    周 娴

  中级及以下职称组

二等奖

    课程名称

    主讲教师

     参赛组别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蒋 杰

    正高职称组

综合英语

     田 径

    副高职称组

三等奖

     课程名称

    主讲教师

    参赛组别

Introduction to Academic Study in English (学术英语入门)

     申艳秋

  中级及以下职称组

  本届大赛以“推动教学创新,培养一流人才”为主题,贯彻落实“对标竞进、争创一流”活动要求,深入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引导教师创新教学模式,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全力推进高等教育“质量革命”。大赛根据主讲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分正高职称组、副高职称组、中级及以下职称组三个组别,共评出一等奖16项、二等奖32项、三等奖75项。

合并照片.jpg

  我校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廖勇教授(主讲课程:进阶式挑战性综合项目I/II/III)、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张尚剑教授(主讲课程:物理光学)和漆强副教授(主讲课程:嵌入式系统设计)、航空航天学院青年教师周娴(主讲课程:软体飞行器制作与挑战)分别获正高职称组、副高职称组和中级及以下职称组一等奖,马克思主义学院蒋杰教授(主讲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外国语学院田径副教授(主讲课程:综合英语)分别获正高职称组、副高职称组二等奖,格拉斯哥学院青年教师申艳秋(主讲课程:学术英语入门)获中级及以下职称组三等奖。

  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廖勇教授展示了学生在“进阶式挑战性综合项目I/II/III”课程中自主设计的多旋翼飞行器。该课程在一年半的时间内分阶段实施,让学生在各阶段综合应用该阶段所学课程知识点实现相应功能,逐步进阶,后续阶段依赖前续阶段的成果,最终完成极具跨学科特性的多旋翼飞行器系统。廖勇认为这门课程最大的创新之处在于老师需要精心设计一套课程体系和模式,一步步带着学生入门,唤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逐步培养了学生的系统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跨学科思维能力,提升了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廖勇表示,备赛过程中得到了校内多位经验丰富前辈的指导,并通过与本专业以外的教师进行跨学科的教学研讨,从而更好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张尚剑教授主讲的“物理光学”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核心基础课,主要内容是基于电磁理论研究光的传播、干涉、衍射等的规律。作为专业特点和学科属性非常鲜明的基础课,课程组以问题导向和成果导向为理念,从教学内容、手段和主体进行创新,强化问题情境引入、虚实结合探究以及科教协同育人,帮助学生用问题情境唤起学生兴趣和专业好奇,通过学科视野构筑光学知识体系,并通过科教融合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发掘”与“自主创新”能力。张尚剑认为,参加此次比赛最大的收获是可以跟不同课程、不同专业、不同学校、不同背景的老师交流,各种创新思路和理念相互碰撞,相互学习,更好地总结经验并打造高水平物理光学课程。

  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漆强副教授介绍了“嵌入式系统设计”课程的创新实践。课程遵循“以工程项目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理念,实施了“产教融合、项目导向、软硬并重、课赛结合”的创新举措。在教学内容上,面向产业需求,重塑课程内容,将产业界最新技术引入课程,创造性地将图形化配置及库函数编程引入到嵌入式系统的教学中。在教学方式上,结合本学科对口的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提炼历年的竞赛题目,设计了“光电导航智能小车”实践项目,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该课程融入了光、机、电、算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硬件设计能力及系统工程观。在考核方式上,将学科竞赛的全过程引入到课程的评价体系中,实现了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的结合。

  航空航天学院周娴老师展示“软体飞行器制作与挑战”课程的实践改革创新。该课程针对大一新生,引入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通过趣味主题和竞速竞赛形式相结合,以真实工程项目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好奇心;构建以学为中心的主动学习模式,帮助学生从高中学习向大学学习过渡;通过项目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建立起工程和科学知识的形象关联,并且对后续课程学习建立初步整体印象,为后续课程学习“埋下伏笔”。周娴认为,参加比赛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课程团队成员深入反思课程,借鉴学习其他老师教学经验和创新方法,以比赛为契机,更进一步学习并改革课程,提升教学效果。

  学校将以大赛为契机,不断提高教师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能力,鼓励教师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强化教学新理念、新方法应用,及时总结和凝练大赛成果,加强大赛成果的转化与运用,以赛促改、以赛促教,不断提升教师教学创新能力。


  相关链接: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和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聚焦教学创新、掀起学习革命,引导高校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形成卓越教学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打造高校教学改革的风向标,全力推进高等教育“质量革命”,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决定举办“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大赛分校赛、省(自治区、直辖市)赛、全国赛三级赛制。全国赛拟于今年8月在西安交通大学举行现场比赛。

 

编辑:林坤  / 审核:林坤  / 发布:陈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