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部新闻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第二届科技艺术节系列沙龙举行
文:陈龙 图:何浩正 李志豪 尘摄影 来源: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 时间:2021-10-09 2622

  近日,第二届科技艺术节在清水河校区众创空间开启。该活动由电子科技大学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和四川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联合承办,通过电影展播、跨界联展、沙龙、讲座等多种活动形式,传递现代科技和艺术的融合,展开交流与对话,开创艺术教育与科技教育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艺术节期间,“科技·艺术”系列沙龙讲座在清水河校区学生活动中心115举行三场。三位艺术家围绕科技与艺术融合的主题,为成电师生带来了精彩纷呈的分享。

何为:数字社会中的艺术新解

  9月27日下午,著名艺术家、导演、咀嚼间创始人何为带来以“数字社会中的艺术新解”为主题的艺术沙龙,该活动由电子学院“芯苗”美育工作室、机电学院“ME”舞美育工作室承办。何为首先从设计的角度讲述现代的两种不同的技术语言:科学与艺术。科学和艺术作为设计的灵感来源存在着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作用,而不同的技术领域,可以被引导到一个相似相同的效果上。

image.png

  接下来,何为通过展示他的项目,向同学们阐释今天的技术语言所具有的三个性质:科技性、网络性、互动性。何为在探讨科学与艺术如何对话的过程中,引例了书法家徐冰的《英文方块字》,其中将英文字母通过中文书法的形式书写下来的艺术设计方法反映了何为向同学们传达的思想。讲座现场气氛活跃,何为鼓励同学们观察生活,并建议大家发挥自己的理工科优势,不断开阔思维和眼界,与艺术产生对话,产出优秀的设计作品。

image.png

许增华:宇宙微尘

  9月28日下午,新媒体策划者许增华带来了“宇宙微尘”主题的艺术沙龙,该活动由信通学院美育xin空间、光电学院“美美与共”美育工作室共同承办。许增华首先介绍了“宇宙微尘”,这是其参与设计的“从这里飞向太空”——庆祝建党100周年中国载人航天互动科普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宇宙微尘”的宣传片展示,引起了同学们强烈好奇。

image.png

  许增华还讲述了自己在设计展厅时在中国航天员训练中心以及中国航天育种基地的所见所闻,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增进了同学们对我国航天事业的了解和对航天员工作的认知,激发了同学们对于航天事业的崇敬。

image.png

  接下来,许增华讲述了科普展展厅中的各个部分,展厅中书本式样的设计,航天科学家、航天员的英雄事迹,丰富的历史内容,体贴入微的考虑等等都让同学们对展览赞赏不已。接着宇宙微尘的影片呈现在同学们眼前,设计者们付出的无数的心血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希望我们能像微尘一样走进太空探索宇宙探索世界”的设计初衷引起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陈昱辰:科技作为媒材和方法在装置艺术当中的应用

  9月30日下午,青年艺术家陈昱辰带来以“科技作为媒材和方法在装置艺术当中的应用”为题的艺术沙龙,该活动由格拉斯哥学院“格院之声”美育工作室、计算机学院“印·计”美育工作室共同承办。陈昱辰首先介绍了装置艺术的起源与定义,并结合不同时代的艺术作品讲述了科技作为媒材和方法的视野方向、技术的应用,针对电子科技大学学生大多学习工科的特点,她还带领大家思考了技术应用作为方法论在装置艺术创作实践中存在的必要性,领略了技术应用于艺术创作的魅力。

image.png

image.png

  接着,陈昱辰向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及参与团队的创作作品以及作品的实现过程和背后深意。作品有《景象-镜像》、《二次野蛮》等。这些有趣又充满创意的艺术作品加深了同学们对科技在装置艺术中应用的了解,也激起了同学们在这一领域强烈的探索欲望。

image.png

  陈昱辰还对自己正在我校众创空间8号馆展示一件装置作品进行了详细介绍,同学们也对该项作品的实现步骤进行了提问。陈昱辰解释了该项作品的构思方案与灵感来源:通过科技媒材的应用将回忆中的童年小院以一种更偏向未来的方式生动展现。她鼓励并建议大家发挥自己的理工科优势,开阔思维,将自身所学知识应用到装置艺术中。

image.png

  未来,学校将继续围绕“科技·艺术”开展沙龙讲座,举办形多样的跨界艺术活动,助力新工科人才培养。


编辑:赵海玲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