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成电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光明网|电子科大扶贫干部:倾心康定唱响致富“情歌”
文:何乔 图:新闻中心 扶贫办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21-01-05 3413

  2020年国庆节假期,家住四川成都的王敏自驾来到康定市亚弄村,感受川西大美风景,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

  出发前,王敏在网上预订康定的一家藏式民居客栈,很快有人主动联系住宿安排,并热情推荐了当地景点。王敏抵达后得知,对方是电子科技大学的一名扶贫干部、甲根坝镇亚弄村驻村队员喻文浩。

  2013年起,电子科技大学定点帮扶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七年间,该校先后派出7名扶贫干部驻扎一线。

  从一个村到四个村、再到推进康定全市脱贫攻坚,电子科大扶贫干部们以坚韧的精神与实干的作为,在雪域高原上唱响致富“情歌”。

乡村旅游一棒一棒接力干

  从康定市出发,翻过折多山,就是四川“网红”打卡地之一新都桥镇。经过此处再向南约1小时车程,才可到达甲根坝镇。亚弄村是该镇最偏远的村,平均海拔超3600米,为一个高海拔贫困村。

  “当时,村里条件很差。全村有71户374人,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8户73人,贫困发生率高达19.5%。”回忆起刚到亚弄村的场景,来自电子科大人力资源部的杨飞亚仍记忆犹新。他是该校派驻康定的第一位扶贫干部,任亚弄村第一书记。

  从成都平原到川西高原,面对的第一个困难是缺氧。“第一周感觉头痛,晚上也睡不着。而且高原气候干燥,冬天特别容易流鼻血。”杨飞亚说。但“通宵达旦”可谓他在亚弄村的工作常态,不到一个月,他已跑遍全村71户人家。

  高山宽谷、草甸密林,加之特色木雅文化,亚弄村旅游资源丰富。在雅哈垭口和雅木神山上,还可远眺“蜀山之王”贡嘎山。杨飞亚协调该校及当地共同推进亚弄村建设“生态旅游示范村”,希望通过发展旅游业找到脱贫致富长效之路。

  2015年,杨飞亚驻村期满,该校保卫处的王雷报名接任。他一面与村干部多方面争取扶贫资金,加强村中公路、水源、卫生等基本设施建设,另一方面,继续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帮助村民打造起富有特色的藏式民居客栈。

  经过两年营建,亚弄村民居客栈已形成规模,包括全部贫困户在内的20户藏族家庭办起“藏家乐”。王雷还对接学校后勤保障部,邀请业务骨干前往亚弄村,指导当地村民提高旅游接待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实现“藏家乐”与游客需求良好匹配。

  2017年底,亚弄村顺利通过州、省两级验收脱贫出列,又于2019年获评康定市“十佳村”。

  摘帽不摘帮扶。2019年,时年刚满30岁的该校后勤保障部喻文浩主动请缨,接过王雷肩上的担子。设立太阳能客栈引导牌,整治庭院,绿化主干道,加大村民培训力度……他继续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向前发展。

电子科大扶贫干部:倾心康定唱响致富“情歌”

喻文浩(右一)与村民一起劳动。电子科技大学供图

  经过喻文浩的努力,亚弄村于2020年5月成立民宿经营联盟,以“康定梦回贡嘎酒店”名义实行统一价格及规范化服务,增加网络平台接单,扩大了藏式民居知名度、好评度。仅当年国庆节假期期间,亚弄村藏式民居线上订单近300单、线下销售40余单,村民共计增收4余万元。

  走在如今的亚弄村,可见蓝天白云下矗立着色彩鲜艳的藏民居,悠闲的牦牛草中散步,清澈的溪流蜿蜒淌过。村民都说,“村里完全变了样,日子也越过越好了。”

做好“服务员”“带货人”

  2018年,电子科大增加帮扶甲根坝镇扎日村、日泽村及吉居乡菜玉村,来自该校研究生院的路超、保卫处的申洪伍及后勤保障部的黄健3名“80后”主动请战一线。

  除旅游资源,高原气候也赋予了扎日村黑虎掌菌、青菌等高原野生菌种。由于易腐烂变质,新鲜野菌无法卖得高价。路超到村后,经过考察决定发展野菌加工,以提升产品附加值。

  利用来自电子科大的经费,村中购置了野菌烘干机,村民不知如何使用,路超便率先学起野菌加工技术。他自费向村民购买新鲜野菌开展烘干实验,掌握了既不烤脆变形、又能达到脱水防腐要求的野菌烘干技巧并教授予村民。2020年,全村共加工鲜菌500余斤。

  与贡嘎山毗邻是日泽村的旅游“卖点”之一,申洪伍向康定市政府申请了资金,修建贡嘎山观景道路及观景台,并申请资金改造全村公共区域及49户村民房屋,打造特色村寨。

  作为一名法律专业在读博士,申洪伍还发挥专业所长开展普法教育,用通俗语言向村民普及法律知识,将法治精神播撒进村民心中。据了解,目前,法律讲堂已开展25期。

电子科大扶贫干部:倾心康定唱响致富“情歌”

申洪伍在为村民普及法律知识。电子科技大学供图

  吉居乡是康定唯一的深度贫困乡镇。菜玉村的气候适宜种植花椒,但因地理位置偏远,运输成本高,销路十分有限。2019年,黄健提出,希望电子科大后勤保障部采购当地花椒,“但乡亲们拿来的花椒,混杂着花椒籽、枝丫、叶子,无法满足市场采购的标准。”

  黄健回忆,“我严肃地对大家说,花椒既然想卖,就要按照市场标准来。大家都希望能卖出去增加收入,不该敷衍了事。”村民纷纷认同,回家重新清理了花椒。

  2020年,该校采购菜玉村花椒,师生对花椒品质纷纷点赞。凭借花椒,村民在两年间共增收15.4万元。

  如今,扎日村、日泽村和菜玉村已脱贫出列。脱贫摘帽不是终点,3位扶贫干部仍奋战在一线,继续带领大家奔向美好生活。

科技赋能持续发展

  来自高校的扶贫干部深知,教育及科学技术知识对贫困地区的重要性。他们邀请电子科大学生和附属中、小学的教师走进乡村,同时为乡村师生架起对外沟通的桥梁。

  七年间,近20名电子科大附属中、小学教师去往康定市教学一线交流,200余名电子科大学生通过实地或线上方式开展教育帮扶,受助学生达400余人。同时,为了让贫困学生“不掉队”,扶贫干部积极联系学校及企业设置奖、助学金,4个帮扶村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均达100%。

  回想2019年来到电子科大参加为期一周的“青少年科学营”,第一次走出康定的志玛感慨,“第一次见识到这么多现代科技!今后我要认真读书,希望能够学会这些技术,带回我的家乡。”

  2019年4月,康定退出贫困县序列。如何进一步发挥电子科大在电子信息领域的特色优势,助力康定巩固脱贫成效,实现乡村振兴,成了该校光电学院党委副书记、挂职康定市委副书记赵萌的关注点。

  赵萌介绍,他联系引入该校定量遥感团队研发的“森林和草原火灾风险预警监测系统”,形成覆盖康定全域的森林和草原火灾风险普查、灾前风险预警、灾时火点监测及灾后精细评估大数据平台,助力康定建设“电子信息+应急管理”。

  在赵萌的推动下,该校与康定市委签订《干部人才教育培训合作协议》,围绕康定市干部队伍、高层次信息人才培养,打造研究型培训基地。

  此外,2020年,该校成立数字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同步成立康定数字乡村振兴研究院,聚焦数字乡村建设、乡村基层治理、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乡村产业振兴等方面开展研究,进一步提高帮扶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

  赵萌希望,早日与当地人民及电子科大扶贫干部一同将康定高质量发展的“愿景图”变为“实景图”,为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小康的康定贡献电子科技大学的力量。

(孔繁鑫 何乔)

  报道链接:

  https://share.gmw.cn/edu/2020-12/31/content_34511077.htm


编辑:王晓刚  / 审核:王晓刚  / 发布:陈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