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讲堂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成电讲坛】梅花奖得主肖得美教授带领师生共享川剧魅力
文:罗彤 来源: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 时间:2020-12-03 4519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川剧文化博大精深。作为“中国八大剧种”之一的川剧,距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是四川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11月30日下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戏曲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教授、川剧界第一位硕士研究生肖得美老师做客成电讲坛,为师生带来《走近中国川剧,共享戏曲魅力》的主题讲座。

微信截图_20201203094921.png

  肖老师从川剧悠久的历史开始讲起,讲述了川剧作为中国最古老的 “八大剧种”之一。流行于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等省市的广大地区,从明末清初开始流行,距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巴蜀文化的精髓。它语言风趣幽默,有丰富的表演程式、精绝独到的表演绝技,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表演。接着,肖老师介绍了小生、旦角、花脸、生角、丑角等俗称“生旦净末丑”的五类角色,夹杂着表演,展现出了川剧的行当之美;又从“成都是个移民城市”说起,介绍了昆腔、高腔、胡琴、弹戏、灯调等集八方文化形成的五大川剧特色,又表演了一段昆腔,表现出川剧的唱腔音乐之美;对于川剧的身段身韵之美,肖老师主要介绍了“唱、念、做、打”四功和“手、眼、身、法、步”五法,并教导我们塑造好人物形象需要扎实的基本功。 

微信截图_20201203094936.png

  肖德美老师认为需要专业表演的川剧实际雅俗共赏,是接地气的民间小调,通俗易懂。虽然巴蜀文化底蕴深厚,文人众多,很多知名作家与教授都是川剧表演者的良师益友,他们热爱听戏,从戏曲表演中获得写作灵感,同时听戏过程中他们的文学素养也能给演员的表演、剧本的修改提供很多建议,使得川剧具备了文学性强的特点,显得曲高和寡。但是,川剧使用方言进行表演,是真正来源于民间的艺术与音乐,他说“唱捏都使用四川话,而四川方言风趣、幽默,夸张,这造就了川剧独特的味道,显得更接地气”。

微信截图_20201203094953.png

  在互动阶段,肖老师教了6位同学如何表演川剧。女生学踏步,比兰花手,“哇!那里有一位帅哥,他的面貌长得好英俊啊!”男生则学跨步,“哇!那里有一个美女,她的面貌长得好漂亮!”赢得同学们欢呼鼓掌。他总结到即使师从同门,其表演也不一样,这便是戏曲最大的魅力。

  互动环节后,肖老师为我们分享了他的经历。肖老师坦言,儿时喜爱读书,数学成绩优秀,还当过班长,当年最大的梦想是成为像华罗庚那样的数学家。命运总在不期而遇,13岁的某一天,肖老师在学校门口偶遇了几位物色川剧学员的老师,他以清秀俊朗的外形被一眼相中,加上禁不住“吃国家粮”的诱惑和“做一行要爱一行”的开导,从此开始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辛苦岁月。

微信截图_20201203095006.png

  有同学问肖得美老师如何看待“川剧广播体操”,肖老师说这是让同学们了解川剧,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的一种方式,同时他希望年轻人们,特别是大学生们,能热爱川剧,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一起来做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人。

微信截图_20201203095029.png微信截图_20201203095041.png

  相关链接:

  肖得美,男。国家一级演员、四川艺术职业学院二级教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梅花奖得主、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川剧界第一位硕士研究生、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十佳演员、全国戏曲少儿小梅花奖指导教师奖、多次获得文化部颁发“优秀园丁奖、优秀教师奖”、四川省艺术高级职称评审专家、四川省青年艺术团团长。

  从艺27年来,主演了《柳荫记》、《青蛇传》等大小剧目百余出。主演的《碧波红莲》一剧参加了第二届中国艺术节北京主会场演出。1996年获得了中国戏剧演员最高奖——“梅花奖”。1997年拍摄的川剧电视戏曲片《芙蓉花仙》荣获全国展播评比一等奖、全国电视剧“飞天奖”。1999年主演的《聂小倩》一剧参加了在日本静冈举办的世界第二届“奥林匹克国际戏剧节”,为川剧走向世界作出了贡献。



编辑:林坤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