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讲堂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青年创作者做客艺术沙龙谈个体经验的艺术性
文:张景茹、赵佳 图:刘泽彦 来源: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 时间:2020-10-14 3078

  近日,在“破壁——艺术与科技共生”上展出的作品《景象/镜像》作者陈琪、何春怡做客艺术沙龙,他们以“个体经验的艺术性”为题,从“‘异人’郭师傅的木雕展示、羊磴镇的个体经验探索、艺术与科技共生”等方面与我校师生做了探讨与交流。

图片1.png

  陈琪分享了自己所在的团队在贵州省羊磴镇进行的对于艺术与个体的探索经历。她从当地“异人”木雕师傅郭开红入手,通过介绍其居住房屋和日记手稿,展现出作品的以个体经验为基础的独特的艺术性。同时,她也从郭开红师傅的日常物件与艺术作品中看到了个体对于社会的反思与审美追求。她认为木雕作为其探寻过程的象征性表达,除体现艺术价值之外,也体现出人类学和社会学价值。

图片2.png

  何春怡介绍了他们和当地艺术家生动有趣的探索过程,她认为这个过程是两种不同类型的人碰撞火花的过程,并向同学们展示了郭开红师傅的木雕、“羊磴上河图”和团队工作成果。通过视频与讲解的方式展现了当地普通民众基于个人认知体系对当地化乡村化的艺术创作的看法。

图片3.png

  随后,两位主讲人介绍了羊磴镇主干道的标语,通过讲述其公共性、参与性的特征引出了他们的最终目的,即他们活动目的并非慈善或者文化艺术传播,而是从个体角度用艺术表现其所思所想以及他们对自己人生的定义:活着就是做有意义的事,做有意义的事就是活着。主讲人的团队在与当地人交流合作同时也在进行思考:究竟是艺术影响人,还是个体把自己的经验艺术性展示出来。

  在交流与探讨环节中,现场学生分别就“为什么选择羊磴这个地方作为活动地点?”、“进行羊磴镇探索这项活动的出发点是什么?”、“对‘破壁’活动的理解是什么?有什么感受?”、“在创作过程中有没有自己的创作底线?”等问题积极地与陈琪、何春怡两位主讲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两位主讲人向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感悟:我们所处的时代决定我们艺术创作需要具有独特性,艺术与科技二者需要融合,我们就是要去做与以前的艺术家都不同的事情。

图片4.png

  分享与交流结束后,陈琪、何春怡与参加艺术沙龙的师生合影留念。本次以“个体经验的艺术性”为主题的艺术沙龙也为“破壁——艺术与科技的共生”系列活动画上了完满的句号。


编辑:肖洁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