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在行动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扶贫在行动】“智慧大农业”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电子科大第三次入选直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
文:新闻中心 王晓刚 扶贫办公室 黄治华 来源:新闻中心 帮扶办 时间:2020-10-13 5718

  农情监控“一网统防”,智慧养猪“一网统管”,消费扶贫“一网统销”……近年来,贵州省岑巩县的农业产业出现了许多新变化,让青山绿水焕发出了新气象,也为“电子信息+精准扶贫”模式增添了新注解。

  近日,第五届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推选结果正式公布,电子科技大学的《智慧大农业打造精准扶贫新模式,拉开乡村振兴新篇章》成功入选。这是电子科技大学继2018年、2019年之后第三次入选直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

精准把脉:发挥学科优势破解“瓶颈”难题

  正所谓“粮安天下,食稳民心。”岑巩县属于典型的农业县和国家级贫困县,农业人口占比接近70%。虽然它拥有丰富的特色优质农产品,被誉为“杂稻之乡”、“思柚之乡”,但长期以来,农业产业发展面临诸多“瓶颈”。

  缺乏统一规划、缺乏科学技术、缺乏建设资金,产业链条不通、发展理念不新、连片土地不足……一系列因素,让农业提质增效、百姓增产增收的愿望难以实现,也造成了贫困发生率居高不下。

  自2013年定点帮扶岑巩县开始,电子科技大学就坚持“电子信息+精准扶贫”的理念,发挥学校电子信息学科优势,为岑巩县绘就了一张建设“智慧城乡”的蓝图,致力于将岑巩县打造成为“欠发达地区智慧城乡建设示范县”。

QQ截图20201013141745.jpg

“智慧大农业”工作体系

  其中,“智慧大农业”正是蓝图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努力,电子科技大学帮扶的“智慧大农业”项目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形成了具有智慧化、信息化特色的扶贫工作“岑巩经验”。 

数据赋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乘数效应”

  “智慧大农业”建设,让数据成了新的“生产要素”。“电子信息”这个增量逐步应用到当地农业发展中,通过引入“专家学者”、输入“帮扶资金”、对接“合作企业”,小步快走地帮扶建设了一批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具有鲜明特色的智慧农业项目。

09-脱贫攻坚作战系统.png

“脱贫攻坚作战指挥系统”界面截图

  为了摸清贫穷的“病根”、找准致富的“路子”,学校首先开展“数据连接计划”以协调农业发展规划,投入资金90万元帮助建设“脱贫攻坚作战指挥系统”,对全县贫困人口基本数据进行“把脉问诊”,并投入资金拓展建设“数字资源环境分析与展示系统”,对全县的自然资源存量“心中有数”。

  同时,学校开展农畜产品“精益生产计划”,用数据为农业生产赋能,用网络将农业产销“一网打尽”,以“一网三统”(即“一网统管”、“一网统防”、“一网统销”)为抓手,构建了智慧农业发展体系,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乘数效应”。

03-“天空地一体化水稻农情监测”系统界面.jpg

“天空地一体化水稻农情监测”系统界面截图

“岑巩县数字资源环境分析与展示系统”界面截图 (2).jpg

“岑巩县数字资源环境分析与展示系统”界面截图

  其中,“一网统防”利用学校定量遥感团队围绕华南西南八省市水稻药肥精准施用开展大数据集成示范及应用研究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整合华南、西南八省市近20年的水稻农情数据库,建设了“天空地一体化水稻农情监测”系统,应用于岑巩县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及时为农技人员、农户提供水稻病虫害预警。

02-有了“智慧养猪”技术,只需要6个工人就可以高水平地管理一个年出栏10000头的养猪场.jpg

“智慧养猪”

11-智慧果园.png

“智慧果园”

  “一网统管”使得养殖种植智能化,学校先后投入资金近100万元,建成了只需要6个人就可以管理一个年出栏生猪10000头的养殖场,带动7个贫困村的1017户贫困户增收;建设“智慧果园”,帮助岑巩县大有镇腊恰畈村和汤江溪村的83户贫困户提高了收益,每年每户收入约增加6000元。

04-“e帮扶”平台界面截图.jpg 04-2  “e帮扶”平台界面截图.jpg

教育系统消费扶贫平台“e帮扶”APP界面截图

  “一网统销”助力破解“增产不增收”的难题,由学校委托校友企业成都韩希云遇科技有限公司建设教育系统消费扶贫平台——“e帮扶”,将线下销售搬到线上预售,帮助农户将产品卖到全国,规避了滞销风险;并通过“以购代捐”等多种渠道和方式,累计帮助园区销售水果140余万元。

  此外,学校还开展产业链条“上下贯通计划”,凝聚社会力量全方位完善产业链条,帮助岑巩县建设容量900立方米的冷冻库,延长销售时间、扩大销售半径,提高农户收益。学校软件学院大三本科生、四川社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郑裕川、杨鸿开发“社达”APP,将岑巩农产品引进社区,帮助贫困地区扩展产品销售渠道。

绿色发展:“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那么,精准扶贫能否做到“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为了屏除“破坏式”发展、推进“保护型”建设,创新脱贫扶贫新路径,学校充分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的优势,实施“绿水青山计划”,通过生产全过程管理,确保对环境的全方面保护。

05-4  智慧茶园.jpg

“智慧茶园”

  “思州绿茶”曾载入陆羽《茶经》,但在传统的生产过程中主要依靠经验积累,而缺乏对施洒农药、化肥没有精准的定量管理。这就增加了造成了土壤污染、茶叶残留检测超标的风险。

  为此,电子科技大学帮助茶园建设了6套视频监控系统、1套太阳能发电蓄电设备、2套环境小气候监测设备、1套土壤墒情监测设备,提高了茶园的可视化监控和环境监测能力。

02-地面遥感数据采集 (1).jpg

成电师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实地调研

  推进精准施肥、精准施药,树立现代农业新标准的努力,也体现在“天空地一体化水稻农情监测”系统的作用发挥上。有了这套系统,农民可以通过智能设备看到水稻营养的准确数值,为精准施肥提供了科学依据,有效避免了农药、化肥滥施造成环境污染。

强化培训:创新思维打造“智慧农业”生力军 

  发展智慧农业,人才是关键。智慧农业要发芽很容易,但要让它真正在岑巩的土地上落地生根、遍地开花、长盛不衰,不仅需要智慧农业技术的普及,而且需要能够理解、接受和运用智慧农业技术并适应智慧农业产业形态的新型管理者、生产者、经营者。为此,学校通过三个方面的举措,实施“培干储才计划”,打造“智慧农业”的生力军:

07-开展人才培训.png

  ——接入互联网思维,提升干部科技素养。创新培训内容,以思维转变促理念创新,累计投入资金153万元,举办一系列岑巩科级干部及后备干部集中培训班,培训近百余场次,参训达4439人次;着力打造“思州大讲堂”,先后邀请20余位专家教授开展“思州大讲堂”专题讲座,通过多元化、多层次的培训课程,有效增强了岑巩中青年干部信息化素养和信息化工作能力。

  ——建立大数据思维,加强基层人才培育。建立“走出去”培训模式,接收130名岑巩青年干部到电子科大科研中心、校友企业及下属各部门开展为期3个月的计算机能力提升培训及挂职锻炼,为智慧农业建设运行及后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加大技术人才实操培训,学校还将课堂从教室搬到了田间,对设施设备如何操作进行实地讲解,确保人人听得懂、人人用得会,自帮扶以来学校累计培训技术人员达5218人次。

  ——树立协作思维,建强帮扶智囊队伍。精心组织了一批党内党外的专家学者出谋划策。其中,成立“同心专家智囊团”、“智慧岑巩专家团”,成员共计20人到岑巩开展讲座,为地方提供产业发展咨询指导服务。学校还积极联系、组织一批兄弟院校如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为岑巩智慧农业发展出谋划策;搭建的消费扶贫平台吸引了53个高校的869名志愿者成立“e帮扶”高校志愿者团队,面向79所高校的16万师生和校友用户全力推广岑巩农产品。 

28face89b2acf66e0333e0f07958a55.jpg

  上述数据连接计划、精益生产计划、绿水青山计划、上下贯通计划、培干储才计划等“五大计划”立足电子信息学科优势,助力岑巩县获评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进县,形成高效农业产业示范效应,获得政府肯定,其中中央财政制种大县奖励3000万元、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项目2000万元、贵州省生态农业循环示范资金支持100万元等,累计获得涉农帮扶资金5000余万元。

着眼长远: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

  在“智慧大农业”项目的推进过程中,随着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郑培坤等一群致富带头人被培养出来,“智慧养猪”等一系列“明星项目”被市场广泛接纳,“猪只智能识别”等一系列科研成果、专利、软件著作权被成功孵化,一整套“智慧大农业”的新型农业产业发展模式被成功研发。

  农业可视化、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的“四化改革”,使岑巩县的农业产业实现了农业产业数据化、扶贫工作精准化、富农强村长效化、产业链条多元化、生产单元规模化,为其他地区树立了示范学习的标准。相关成果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教育报、科技日报、新华社、人民网、科学网、中国新闻网、海外网等主流媒体广泛报道。

岑巩 田间地头  (1).jpg

  电子科技大学在定点帮扶中所取得的丰硕成果离不开学校具有前瞻的科学顶层设计与精细的扶贫工作计划指引。着眼长远,学校将继续在三个方面发力,推动“智慧大农业”不断向纵深发展。

  其一是巩固脱贫攻坚胜利成果,部署农业现代发展大格局。在编制农村产业发展规划时,不仅要有“规划意识”与“前瞻意识”,还要有“大格局”,全面统筹各类生产要素、高效配置各类生产资源、立体布局农业产业链架构。

  其二是衔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紧跟农业转型升级大方向。紧跟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大方向、紧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大趋势、紧跟新型农民职业化大潮流,用智慧化的电子信息技术助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让传统农村、农业、农民“旧貌换新颜”。

  其三是凸显电子信息赋能效应,构建农业智慧运营大系统。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扎实巩固脱贫工作成效,必须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地走质量兴农之路,必须不断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科技赋能地乡村善治之路。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农业智慧大脑”形成有助于提升现代农业生产效能。同时,电子信息技术也能够推进乡村治理手段与治理体系的升级换代,提档升级。

  学校副校长、定点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组组长胡俊表示,按照党和国家以及教育部党组的决策部署,学校下了决心、用了真心、立了恒心,坚持久久为功,取得了一定的扶贫实效,并将把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纳入到学校“十四五”规划,加强科教融合力度,继续发挥学校自身优势,做出特色、做出水平。


相关链接:

2018年,电子科大入选第三届直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十大典型项目

2019年,电子科大入选第四届直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十大典型项目

 


编辑:王晓刚  / 审核:王晓刚  / 发布:陈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