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学术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社会科学报整版刊发吴满意教授团队最新研究成果
文:中国社会科学报 来源:社会媒体 时间:2020-09-03 7677

  编者按:2020年9月2日出版的《中国社会科学报》以《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为题,刊登了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吴满意、叶本乾、景星维、唐登蕓、刘晓玲、董兴彬等老师撰写的三篇文章。

微信图片_20200903150226.jpg

系统性互联: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之基

吴满意 叶本乾

  大数据时代是“量化一切、万物皆数”的时代。大数据浸润到人类生活,大数据时代的战略目标是以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为核心,实现一切皆可数据化并找寻内在规律性。近年来,学界专家和实践工作者尽管对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方法、实践等进行了有益探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对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性创新问题的思考依然显得分量不足。例如,研究中关涉的概念多而共识度低,分析框架叙述得多而深入论证少,系统性互联方法集成度偏弱,整体推进的矢量向量方式有待强化,过程解析的嵌入度软化弱化明显,可测评可验证性不足等,这都意味着崭新的理论范式与实践方式的生成还需较长时间才能真正完成。因此,推动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变革,需要在守正创新中着力强化整体谋划、系统重塑、全面提升,以系统性互联的理论认知、方法应用和实践,加快建构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理念更新线程的系统性。人类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悠久绵长,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革。技术变革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断变革,在守正创新的基础上,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由单线程串联到多线程并联,再到系统性互联,在每个阶段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征、途径与效果。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是基于主体对客体的单向灌输、单线施教、单维接受,呈现的是单线程串联模式,这种模式的特征是:单向性灌输、参与度较低、过程简单化、实效性较差。随着时间推移和现代技术的产生发展,教育主体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采用了一些现代技术,如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等,呈现的是多线程并联模式,这种模式的特征是:多主体合作、双向性互动、参与度较高、过程较复杂、实效性有所提高。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层出不穷,不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式、理念、载体、途径、内容、体系等方面发生革命性的重构,全域性、全时性、全程性、全员性、全效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可能。大数据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呈现系统性互联模式,这种模式的特征是,具有多元主体的融合一致性、全域拓展的互联互通性、互动参与的即时高效性、创新过程的优化智慧性、实效提升的可测量性,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统一、内化与外化统一、渐变性与突变性统一、民主化与个性化统一、社会化与个体化统一、可控性与非可控性统一、德治与法治统一的愿景与使命。

  多元主体融合的一致性,是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性互联模式的根本问题。进入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从传统的单一教育主体到互相有张力、目标不一致的多元教育主体,再拓展到政府、社会、学校、家庭、民众等多元主体融合的一致性。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基于间歇控制算法融合各个主体,通过线下线上、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等育人载体,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同向同行,形成合力和一致性,构建和形成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大思政”格局。

  全域拓展的互联互通性,是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性互联模式的显著特征。进入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呈现出全域拓展、互联互通特征,从传统的灌输途径单一、反馈效果缺失到目前的双向反馈、效果有所提升,再发展到途径多向、场域多变、方法多元、手段多样、反馈多相。要运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基于对教育主体和客体的主动性与能动性的尊重,着力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空间和社会网络空间中建构“时时可得、处处可及、人人可教”的情境空间,强化主客体间多元互动,彰显主体间互联互通与客体的多相反馈的有效交互,不断构建和形成网络状互联互通模式,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互动参与的即时高效性,是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性互联模式的突出特点。进入大数据时代,就是进入全媒体时代。随着大数据时代的不断深入发展,出现了全程、全息、全员、全效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生态、运行格局、方法手段等发生了深刻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人都能即时高效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且主客体可以不断相互转换。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持续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形成人人能够有序有效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体制机制。

  创新过程的优化智慧性,是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性互联模式的核心内容。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于特定的时空境况,遵循客观规律,探索和寻找新的实践场域。进入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呈现不断优化智能、智慧高效特征。构建大数据支撑、集体研判、全域协同的智联预警系统,实现了精准思政与智慧思政的范式转换,制造并不断重塑着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实践进路。要推动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有机融合,不断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智能化、智慧化,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与大数据时代同频共振规律,探寻其运行机理与发展趋势,从而建构理念新颖、视点清晰、实操性强的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体系。

  实效提升的可测量性,是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性互联模式的结果导向。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体系构建是一项复杂的动态系统工程。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推广使用,可以建立起连接国家、社会、家庭、民众的数据网络,在数据的交互、隐私的保护等方面,完善并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评价体系的科学发展。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借鉴心理学、社会学、行为学、教育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理论支持,借力大数据社会资源和数据信息系统,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分析与挖掘,可以建立以个体与整体思想状况为因变量、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诸要素为自变量的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指标模型。构建以教育主体、教育环境、教育介体、教育方法为评价维度的评价体系,将科学运算结果反馈给评价者,实时对教育过程作出有效评价与指导,从而真正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总之,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在点、线、面、体方面展现出新理念、新模式和新实践,系统性互联模式已经显现。因此,需要学术理论界和实践部门不断强化大数据思维理念,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互化转换,有效推进载体融合一体化,不断推进内容深化和全域细化,创新和实现效果优化、范式转化、体系美化。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方法与实践的创新研究”(19ZDA007)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数智并举:大数据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结构重塑

景星维 唐登蕓

  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从介入到融合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呈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数据化与数据的思想政治教育化的发展趋势。技术和教育活动相互影响、协同发展,极大地重塑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要素、因素,进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发生着深刻变化。在教育活动中,教育元素(Element)是决定思想政治教育性质的最基本单元;教育要素(Feature)是思想政治教育内部结构的组成部分;教育因素(Factor)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变化发展的原因条件。

  以立德树人统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元素。教育的数据化与数据的教育化,是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握的核心命题。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传统优势与新兴技术,需要以铸魂育人、培养时代新人为基石,进而建构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数据生态。数据既在科技发展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元素。在适应和更新“大数据思维”的同时,我们同样需要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既要顺应新技术带来的教育个性化转变,也要兼顾和观照思想政治教育的平等化与民主性需求。因此,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指向,需要围绕政治认同、理论认同、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等诸多内容的数智化供给而系统展开,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为根本指导。

  以数为基组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素。在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数据反映着教育参与者的实践活动;数据构成的文本空间起到了中介和环境的作用;数据本身则融进了教育的目标制定、内容呈现、方法实施和教育反馈过程。总之,数据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不可缺少的基本构成。寻找新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新规律,正视数据扮演的基础性角色,需要以数据作为基本要素开展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活动。实际上,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撑下,已有基础数据、资源数据、行为数据、思想数据等类型已经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其中,包括诸如教育参与者的年龄、性别、民族、教育背景等包括教育参与者客观信息的基础数据;硬件设施指标、文本形态等属于教育中介和环境的客观信息的资源数据;网页浏览、App使用、网络消费等实践活动中产生的行为数据,以及在掌握前三类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大数据技术关联分析得到的思想数据。四种数据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环节、实践环节和反馈环节之中,共同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数据要素。

  以智取胜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序列。处理好数据与其他思想政治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围绕教育目标构成协同的要素序列,是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制胜的关键点。人工智能的介入,使全时、全域地协同起思想政治教育要素成为可能。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协作是要素协同的关键。在人类智能层面,主要涉及思维方式和宏观理念的转变。从样本思维转向整体思维,借大数据技术全面掌握教育过程中各要素的情况,能够作出综合性、立体化的教育决策。从因果思维转向相关思维,在教育过程中超越事物表象,通过数据挖掘深入探查教育对象思想政治观念的状态,能够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在人工智能层面,基于挖掘出的教育对象个体数据,人工神经网络技术能够有针对性地分析个体的思想观念状态,制定和配送相应的教育内容,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主观需要。通过对数据的智能分析,可以动态把握教育对象个体需求和思想观念的变化,帮助教育者适当介入教育过程,调整教育的要素配置。在具体操作中,隐马可夫模型、贝叶斯知识追踪模型等成熟的人工智能算法,能够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以预测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演化趋势,给出针对每个教育对象特点的教育要素配置序列。显然,人类智能主导,人工智能辅助,在两种智能的共同推动下,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能够动态地、实时地、全面地协同起来,以应对不同教育对象的个性化需要。

  以数智协同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因素。数智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时代引擎。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系统性互联,全面增强内生与外在动力,实现提质增效的创新发展。一是以数据映照思想,数智化发展可以及时、真实地反映人们美好生活的精神需要,为思想政治教育及时、真实、准确地了解思想世界铺垫了基础。二是让“数据发声”“数据可视”,让大数据深度应用于回应社会舆情、解答思想困惑。三是用数据架起过程治理与效果评估互相融通的桥梁,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向全程、全域、全时、全景、全效的新形态转向。众所周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和教育效果的因素纷繁复杂,既有教育参与者的素质和情感、教育内容的呈现形态、教育方法的契合度等“内因”,也有文化环境、舆论导向、社会关系、经济状况等“外因”。碍于时间、空间、人力等限制,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很难做到动态地、全方位地掌握影响因素,也几乎不可能将泛在的因素整合分析,给出相应的教育方案。实际上,思想政治教育泛在的因素具备自组织、自相似、无标度、高集群的特点,其本质就是一种复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产生的每一个影响因素,都是复杂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下,以复杂网络为切入点,整合泛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已成为可能。因而,复杂网络的分析逻辑能够帮助我们把握泛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借助于大数据技术,我们可以记录下每一个留有数据痕迹的因素作为“节点I”,节点和节点之间的“路径长度L”,以及节点和节点之间的连接数“度Ki”。基于对“节点、路径长度、度”三者的同时掌握,我们即可绘制出复杂网络图形,并围绕以下逻辑展开分析:复杂网络中的节点越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因素越多;路径长度越长,因素的影响效果越低;单一节点的度值越高,该因素的重要性越大。借助于记录节点之间的聚类系数,以及节点和节点之间的交流频率,以此作为判断因素影响力强弱的动态指标。更进一步,我们能够在复杂网络中,将影响因素节点与教育对象特点结合,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计算,找到二者关联,得到教育对象思想观念的偏好指标,并动态调整,为教育对象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以达到整合教育因素,干预教育活动过程,提升教育效果的目的。

  在大数据和智能化蓬勃发展的今天,思想政治教育正逐步通过打造系统互联、多方融合的全新平台,以多维成长需要引导思政资源供给,实现系统性优化与重塑,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数智化生态系统,为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持续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方法与实践的创新研究”(19ZDA007)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提升“码力”: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要件

刘晓玲 董兴彬

  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社会进入新的时代,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时空及教育主客体。传统“面对面”“点到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无法有效应对在网络人机互动、网络人际互动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主体技术交往实践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因此,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融合前沿信息技术,增强“编码”和“译码”能力,整体提升“码力”,以此助推由“技术自觉”到“技术自强”、由“契合组合”到“整合融合”的全面提速。

  数字化提供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座驾”。自1994年中国正式步入互联网时代,网络信息技术逐渐融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开启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化发展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主动应对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将信息技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重要工具和载体,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途径和空间。在数字化发展浪潮下,思想政治教育契合互联网技术发展,组合线上、线下资源,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信息技术“上平台”“进网络”。一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积极建设专题网站。立足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从强调“内容为王”的门户网站建设,到注重网络人际互动的应用平台立体化建设,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空间的全覆盖。同时,构建网络舆情监控体系,密切关注网上动态,拓宽教育阵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与针对性。二是教学方式从粉笔板书时代进入多媒体时代。顺应教育信息化发展要求,通过智能终端设备的使用及宽带和互联网的接入,运用IT设备,如幻灯片、PC以及相关软件,提高教学的时代感和吸引力。三是网络在舆论宣传、队伍管理、教学科研活动中广泛应用。把教育和管理融入网络服务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和凝聚力。经过大力投入和持续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的数字化取得诸多成效。运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信息技术,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高效性、开放性、灵活性。不过,也存在信息系统维护、数据与资源共享、科学管理与决策、技术与教学深层次整合等方面的诸多瓶颈。

  数据化开启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的“换挡提速”。随着互联网进入Web3.0阶段,思想政治教育转向数据化发展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对自身资源与大数据前沿技术进行有效整合,不再是“信息技术+思想政治教育”简单组合。这一阶段,信息技术不再局限于提供信息和交往平台,通过数据挖掘、预测分析、可视化分析等技术,助力思想政治教育,发现新规律和新知识。大数据技术的介入,给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涉及场域、话语体系、研究范式、方法体系等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因素的聚集和发挥作用最终上升为涵盖主体思维理念在内的整体性研究视角的变化。在大数据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形势新任务,需要综合运用大数据技术和网络传播技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和内在逻辑加以探究,定制新内容、拓展新空间、提出新举措,构建与快速变革的大数据时代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改变传统单纯将受教育者视为知识的储存器或被规训对象的观念,提升新时期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影响力、引导力和亲和力,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即时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以数据化引导、数据化分析、数据化管理、数据化驱动、数据化创新开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新方向。显而易见,互联网平台和大数据应用不断丰富和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视域和实践路径,微课、慕课、思政专题公众号等形式和渠道快速建设发展。借助大数据思维,思想政治教育者更加快捷有效地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客观实际,更加科学精准地制定个性化、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这些“数据化”发展促使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实践领域、工作效率、素质能力等大幅度提升。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还存在大数据意识不足、交流分析平台互通与共享不足、应用模型的建立有待完善等问题。

  数智化推动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码力”提升。自2013年大数据元年以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全域介入态势,思想政治教育正在实现与前沿科技的深度互嵌、高度融合。随着大数据、5G、AI、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广泛运用,万物互联与智能连接改变着世界的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速率与效率的提升创造了条件。“数字化思政”“数据化思政”加速向“数智化思政”演进,本质区别不仅表现为支撑技术体系的差异性,而且体现为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教育对象、实践理念、根本逻辑的差异性。大数据时代改变了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认知、行为,更加重视互动和过程,更加强调需求和体验。因此,需要从源动力入手,提升“编码”能力和“译码”能力,整体推动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一是数据重构。编码涉及数据信息形式与格式的转换、重组、构建。在时时留痕、处处留迹的大数据时代,海量的信息与数据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泛在因素。“编码”能力的出场使得各种数据成为“有用”数据,通过对数据的结构化分析、系统性重建,呈现方式转换,实现原数据(raw data)到数据(data)的质变。“编码”能力的核心在于对信息的准确识别、正确转换、精确表述,由于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将大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对大数据信息的处理、分析、利用效率。借助大数据技术精准识别教育对象的客观现实和主观需求,科学分析和挖掘情境信息数据和动态行为轨迹,为科学决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现实依据。二是空间拓展。大数据时代提供了人类生存的新空间,虚实结合的互动交往环境成为整体背景。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主战场将在“编码”能力、“译码”能力的提升下加快转型升级。通过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数据意识、大数据思维、大数据决策和大数据行动,可以拓宽视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与实效性。三是系统互联。数智化的发展必然带来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互联,所有要素都将呈现出全域、全景、全时、全程、全员、全效的图景。在这一背景下,“译码”能力的提升将进一步打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力小、教育情境固定单一、覆盖面与影响力相对窄小的困境。“译码”意味着从数据到意义,通过对结构化的数据进行分析、解读、阐释,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力、影响力。此外,“译码”能力的提升还可以提供可视化管理、智慧决策、远程督导和风险预警,拓展教育对象的体验深度和广度。

  在思想政治教育智慧化的浪潮下,以大数据为基础、以算法与模型创新为核心、以强大的计算能力为支撑的全新思想政治教育数智化生态体系正在生成。随着智慧型教学系统、备课系统、实践系统、数据分析系统等要素的深度互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与质量必将得到极速提升。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方法与实践的创新研究”(19ZDA007)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报道链接:

  http://www.cssn.cn/gd/gd_rwxn/gd_ktsb_1696/dsjsdsxzzjydcxyfz/


编辑:林坤  / 审核:林坤  / 发布:陈伟

"